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6月30日,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学教授海因茨·迪特里希应邀出席中联部举办的"万寿论坛"第六场主题对话活动,就"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及其在拉美的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作主题演讲。"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及特色一、理论基础"21世纪社会主义"诞生于苏联  相似文献   

2.
曹倩 《当代世界》2016,(12):70-72
正2016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万寿论坛”系列活动之“中等收入陷阱”主题对话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拉美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秘书长巴勃罗·亨蒂利作主旨发言,发言主要内容如下。“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学者、作家们在提到拉美时,喜欢称之为‘未来之地’。但在我们自己看来,这多少有些讽刺的味道。世界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地域上最集中且持续时间最长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3月2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万寿论坛"系列活动之"当今世界安全局势及其特征"主题对话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来自欧洲五国和周边六国的和平安全组织领导人、智库学者代表,围绕当前国际安全局势及其特点、国际安全局势复杂动荡的成因等问题,与中央党校、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千年以来,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在拉丁美洲持续发酵。拉美社会主义传统深厚,但却成者寥寥,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厄瓜多尔等国各具特色的"21世纪社会主义"模式何以可能?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是杂糅了地区历史和现实多重元素的新政治运动,是变化发展中的新社会主义流派,是更加强调本土特色、替代色彩和地区合作的社会主义。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出现既有历史必然性,也含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被称为未曾革命的"革命"。未来,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仍有待突破和超越外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制度形态。  相似文献   

5.
楼项飞 《当代世界》2014,(11):56-59
<正>2014年对于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7月15—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后,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实现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以下简称"拉美")领导人首次会晤。这是习近平主席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第二次访问拉美。此次访问对深化双边合作,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框架,完善中国整体外交布局具有深远影响。中国—拉共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今后中拉关系将双边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期以来,古巴的改革、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厄瓜多尔祖国主权联盟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及其所推行的"公民革命"、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提出的"社群社会主义"受到广泛关注。最近两年多来,随着国际形势和拉美局势的变化,拉美左翼和右翼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拉美政坛出现了"左退右进"的局面。然而,拉美左派并没有消亡,拉美进步周期并没有结束,拉美左翼仍有希望复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受到自身体制机制的制约和外部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需要应对一些困难与挑战。但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为代表的拉美左翼立足本国国情,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积极探索富有民族特色的"21世纪社会主义",仍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阿尔多·马切西的《拉丁美洲的激进左派——全球六十年代中的反抗与冷战》一书关注了冷战时期的拉美左派武装斗争从"乡村游击战"向"城市游击战"的转变,并指出这一转变建立在各国左派交流合作的基础之上。这种左派之间跨越国界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催生了联合游击队,另一方面也致使当时拉美各国军事政府采取了联合的镇压行动。冷战给拉美左派留下的政治遗产以及有关"革命"与"改革"道路的争论延续到今天并继续影响着拉美政坛。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万寿论坛"系列活动之"全球化与全球经济治理"主题对话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中联部前副部长于洪君、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特别顾问西蒙等中外数十名专家围绕当前全球化所面临的困境、挑战及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持续放缓,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复杂演变,以及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非传统社会思潮和运动不断涌现,全球  相似文献   

10.
"拉美陷阱",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现象。究其原因,既与拉美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失误、经济社会政策失调有关,也受其政治制度无法满足国家治理需要以及政治腐败深刻影响。关于"拉美陷阱"的几点启示,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1.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在移民、贸易政策上的调整思路呈现出明显的趋紧态势,而特殊的地缘关系以及拉美经济对美国的高度依赖使得拉美成为受"特朗普新政"冲击最明显的地区。为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利影响,拉美主要大国在聚焦本地区内部市场的同时,也开始探索加快跨区域合作的节奏,尽可能地对冲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拉美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拉丁美洲研究学会"历任13位会长及200多名现任会员的联名信函指出,拉美草根民众拒绝传统菁英的理由,和美国"大街"(Main Street)拒绝"华尔街"并无太大区别,因此呼吁奥巴马将拉美"新左"运动视为促进美国国内改革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剧烈变动,以及拉美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拉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拉美左翼力量上升的势头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左翼执政党面临的执政压力增大,委内瑞拉等国家"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条件和环境发生重要改变,面临的困难、阻力和不确定性增多。为应对新挑战,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倡导者们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新主张,并以不同方式继续推进其实践探索的进程。从近期看,拉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面临一系列新困难;从长期看,在拉美特殊的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未来拉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将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读者     
《南风窗》2010,(6):10-10
<正>对发展中拉经贸合作关系的几点看法黄士康(中国前驻智利、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大使)看了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岳云霞博士的"投资拉美"一文,我很赞同岳博士关于"投资拉美正当时"的观点,并补充以下几点:中拉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我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拉美这个经济战略伙伴。  相似文献   

15.
拉美是较早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但由于奉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成为世界上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不但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制约经济发展,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的地区.拉美跌入"陷阱"的教训值得谨记和汲取,其应对措施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为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在推动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清华大学4月27日在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第28届万寿论坛。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意大利前总理马西莫·达莱马,尼泊尔共产党中央书记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拉美一些左翼政权陷入执政困难,不同程度地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究其原因,首先是受制于资产阶级宪政体制,普遍缺乏正确的纲领和理论指导;加之经济政策失误、忽视中产阶层利益、领袖崇拜的政治文化影响及制度式腐败等因素叠加,导致这些拉美左翼政党和政权遭遇了暂时的挫折。"左"与"右"的钟摆现象是拉美政治生活的常态,拉美左翼政党当前急需加强理论体系研究和建设,并致力于彻底改善国家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左翼回归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美拉关系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奥巴马延续了第一任期的拉美政策,至今尚未出台有实质意义的新政策倡议。2013年11月18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美洲国家组织演讲时宣布了"门罗主义"[1]的终结,其基调无疑反映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历史性反思,但这也仅是美国调低霸权姿态,并不会对美拉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拉美政坛经历了一个"超级选举周期"。选举结果反映了地区各国传统政党的衰败和政党格局的大变动,也折射出拉美国家政党体系面对的巨大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民主化、经济模式转型和大众媒体的发展重塑了拉美政党的运行环境。这个选举周期形成以"愤怒票"为基调的选举环境,助推了新兴政党的崛起。以媒体宣传为基础、以候选人为中心的职业选举型政党处于活跃状态。未来,拉美国家迫切需要加强政党和政党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以应对新发展阶段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20.
邹国煜 《当代世界》2016,(10):70-71
正2016年9月7日,中联部"万寿论坛"第八场活动在京举行。南非共产党总书记恩齐曼迪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资本主义与国际共运——南非共的思考与应对"的主旨发言,并同来自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的数十名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互动。恩齐曼迪的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