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笑君 《工会博览》2008,(10):116-117
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受阻、CNN主持人辱华风波等一系列反华行径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力量迅速凝聚。本文试图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论述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构和自身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战略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在充满了复杂的利益矛盾中如何选择自己的朋友与对手的问题。既然是战略,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和外交官纵横捭阖,从不利中争取有利的具体的外交技巧和策略不同。这个稳定性,就体现在一定时期的国际战略与一定时期的力量分布格局相联系。西方学者称之为“国际结构”。中国学者用法比较混乱,主要用“国际格局”这个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个国家的绝对力量,而是其所处的相对力量状态。为什么力量的分布对比这么重要呢?原因就在于在实力政治的国际社会现实中,战争还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及一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影响的重大事件的不断涌现,国际体系变迁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要以更具远见和更具包容性的战略思维,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着力实现国家利益。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体系处在深刻变迁之中,不论是力量格局结构,还是国际关系的性质以及全球治理规范,都在发生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国际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动、大调整的转折时期。这是那种只有用大历史的尺度才可以度量的“变局”。从有近现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以来,这种“变局”只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家形象属于国际战略博弈的基本范畴。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战略作用是通过其作为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现的。我国应将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明确纳入国际战略体系,从设计国家形象、巩固客观基础、运筹战略措施、占领传媒制高点等方面构建起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仅有可能性,而且有必然性。可能性体现为:世界由资本主义历史时代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时代,我国人民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刻和全面。必然性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组织保证;立足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今全球化发展因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处于加速失衡的危险境况。治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和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中国式的全球治理观,反映了全球化的本质要求,代表了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和发展趋势,对于全球化偏差与失衡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全球化进程的新高潮,不过当今全球化发展因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处于加速失衡的危险境况。治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和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式的全球治理观,它既反映了全球化的本质要求,更代表了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和发展趋势,对于全球化偏差与失衡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参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从而把和谐世界的理念变为现实,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战略方针便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靖 《南风窗》2010,(22):41-42
在世界格局面临重大转变的今天,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坚韧不拔是发展之本,虚骄浮躁是败事之源。在提升国力的过程中,有所为,更应有所不为。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应该是对外政策中牢牢把握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合作治理是各国政府在处理跨域公共事务时的优先选择。随着逆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政府受特定区域性组织的约束和支持会减少,国内合作治理的范围会扩大且力度会增加,政府与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地位越来越平等。合作治理模式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参与主体和政策创新形式,不断改进的相关法律框架以及不断增强的制度化与合法性程度。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等是对逆全球化趋势的有力应对。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国际政治深受影响,也促使各国制定相应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的不断调整体现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战略体系宜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更明确和具体地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对自身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国际定位;进一步拓展对外战略的范畴和领域;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国际形势和中东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国际格局和中东格局将呈中美两极态势,国际博弈将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相对下降,在国际问题和中东问题上呈现出焦躁矛盾心态;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在参与国际和中东事务上表现出谨慎的犹豫心态;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态度复杂,总体上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面对中东的持续动荡、美国霸权、伊斯兰国威胁、俄罗斯重新介入中东事务等问题,中国如何介入中东事务,如何应对伊斯兰国威胁,是否需要在中东建立支轴国家,中国的中东战略如何破题,均面临诸多选择难题。中国可以通过发布具体的中国中东战略报告,向世界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立场,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中国方案,以此实现中国的中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左翼史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的新作《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于2010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回顾上世纪世界发生的深层变化,考察、分析了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政治课题。全书10万字,共分10章,聚焦了当今世界迫切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战争与和平在21世纪的发展、世界帝国的过去与未来、政治暴力与恐怖主义、民族主义的本质和变化脉络、自由民主的前景等。全球化和人类通过科技、经济活动来改变地球的能力加速增强是上演这几大问题的世界性背景。  相似文献   

15.
新近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既有历史渊源,也具现实新意。从政治学角度看,导致逆全球化结果的应当是一个经济/政治交互作用的系统合力,包括危机周期率、国际竞争博弈、霸权逻辑以及国家极化等关键性驱动因子。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逆全球化潮流而动,势必会对国际政治关系、世界政治秩序以及全球价值分配产生系统性的政治效应。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基于国际视野、全球思维的战略规划与行动,要在国家治理能力与国际责任双维坐标中相机锚定自身的全球化角色定位。在当下与未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是中国直面全球化进程中各种风浪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虽然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助长了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 ,使大国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 ,但是国际基本格局和发展态势并未改变。面对伊拉克战争所引发的国际局势的新变化 ,中国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际战略并作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由于各区域的自身特点不尽相同,合作的基础和形式也各有不同,但发展的趋势则有很大的趋同。从经济层面来说,区域合作既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又适应地区国家争取“多赢”的需要;从安全层面来说,区域合作,既有助于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又是地区国家追求自身安全利益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区域合作首先是以地区国家的利益为基础的,地区国家参与区域合作也是以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政治中,一个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一国权力的急剧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霸权威胁。长期以来,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一直提供着这一问题的“标准答案”:其他国家将通过提高自身权力,或在自身权力不足时与他国结盟来应对威胁,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与生存。结构现实主义的代表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Waltz)明确地指出,在无政府结构下的压力下,“制衡而非追  相似文献   

19.
区域合作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由于各区域的自身特点不尽相同,合作的基础和形式也各有不同,但发展的趋势则有很大的趋同。从经济层面来说,区域合作既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又适应地区国家争取“多赢”的需要;从安全层面来说,区域合作,既有助于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又是地区国家追求自身安全利益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区域合作首先是以地区国家的利益为基础的,地区国家参与区域合作也是以国家利益为本、为优先的。从国际角度看,区域合作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点的国际调节机制和国际关系调节过程,它所引致的国家主权转让(让渡)是在自主自愿基础上达成的,是一种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有关国家的主权共享和主权扬弃,在区域合作中,国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一场逆全球化浪潮。对其起因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经济危机引燃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有的则强调所谓文化焦虑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转型因素。全球化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技术革新、社会组织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效率提升和财富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会破坏社会稳定和加剧不平等。就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而言,一是政府有效管理更加困难,巨型企业拥有了不弱于主权国家的权力,以至于传统国家和社会在面临挑战时无能为力;二是距离的拉近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更容易相互影响、引发混乱,造成人们的不安全和焦虑感;三是全球化天然地具有加剧不平等的倾向,这种倾向源于现实世界的不平等。本文认为,西方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浪潮是多个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将其简单归因于全球化有失公允,真正的问题在于对全球化的应对不力。世界要走出危机、重现经济繁荣并克服全球化的可能负面效应恰恰要依靠更深层次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