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国自1992年军人势力退出政坛以后,政党成为泰国民主政治活跃的主角.1997年金融危机给泰国社会经济以沉重打击,随后第16部宪法的出炉,给政党的发展,尤其是强势政党的形成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开启了"脱欧时代",不同政治力量围绕脱欧议题展开了错综复杂的博弈,政党政治呈现了政党博弈"白热化"、政治格局"碎片化"、政治运行"无序化"的演变趋势。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固有弊端、政党沉迷选票政治的消极影响、民粹主义分裂社会的共识困境,是英国政党政治演变的深层动因。"脱欧时代",英国政党政治将面临政治认同、公众信任与国家治理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意大利的政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反建制政党和极端政党正在成为政坛"新主流",成为左右该国未来对内对外政策走向的关键力量。反建制政党"五星运动"和极端政党联盟党的强势崛起,既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意大利经济长期低迷、社会不平等持续加剧直接相关,也再次暴露了欧盟内部存在的日益尖锐的深层次矛盾。鉴于持疑欧、反欧立场的反建制政党和极端政党已渐成政坛主流力量,未来无论哪个政党主政,意大利与欧盟的关系都难免会更趋紧张。考虑到其经济与政治分量,意大利与欧盟层面龃龉不断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大"困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欧美国家大选中,长期难入政治主流的左右翼极端政党群体性崛起,从体制外闯入体制内,"黑天鹅"现象频现。民粹主义和极端政党推崇大众民主,认为平民运动天然合理,放纵其中的非理性抗争行为,鼓动以反体制和保护个人权益为主要诉求的"街头政治"。西方多党博弈与制衡,多以裹胁民意、绑架国家利益、加速国家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为代价。西方政客特立独行走极端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朝野矛盾和政治极化。极端政党与民粹主义融合聚变,也进一步加剧了西方政治极化和政党格局碎片化趋势,否决政治将成常态,选举政治的不确定增加。民粹思潮崛起,既挤压了左翼力量发展空间,也刺激了强人政治的发展。"解铃还须系铃人",西方民主"失灵"和"特朗普现象"的答案只能从西方多党民主怪圈中求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到了该清除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左翼政党在摩洛哥历史悠久,是摩洛哥政坛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当前,左翼政党在摩洛哥政坛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这主要归因于左翼政党频繁的分裂以及体制内和体制外左翼政党悬殊的政策,使得它们无法形成统一的阵营。中东剧变之后,摩洛哥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对摩洛哥左翼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转型时期,尽管左翼政党积极参与摩洛哥政治议程,但是仍未能有效挽回影响力下降的颓势。与政治伊斯兰的互动,是摩洛哥左翼政党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但两者关系不甚和谐,不利于摩洛哥民主化进程。如何处理这一关系,摩洛哥左翼政党尚需更多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德国政党制度的发展与宪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的政党体制有利于政府的稳定。战后以来,德国政党格局经历了从"两大一小"(亦称两个半)、"两大两小"到"两大三小"的发展。议会中的政党力量相对集中,朝野双方的权力分配也比较均衡,国内政治格局稳定。而《基本法》宪政体制、联邦议会中得票多数的政党执政、法治化的政党政治等因素构成了德国政治环境的典型特征。这种规范的民主和法治的环境决定了执政党必须依法活动、依法执政,这是执政党能够长期、平稳执政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胡亮 《当代世界》2009,(7):34-35
自2009年5月初以来,英国《每日电讯报》持续披露国会议员滥用特权报销津贴,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英国政坛发生大震荡。迄今约300名下院议员被牵扯其中,一些议员被迫辞职或宣布将提前退休。内政大臣等多名内阁成员相继辞职,工党部分后座议员密谋“逼宫”,布朗被迫仓促改组政府。民众对主流政党极其失望,工党、保守党、自民党支持率均有所下降,绿党、民族党和独立党等非主流政党支持率上升。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民主党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信奉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统称。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民主党在西方国家政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政党谱系中左翼力量的主要代表。深入研究西方社会民主党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进步治理组织"(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Progressive Governance)是各国执政的中左政党领导人交流经验和协调政策的论坛性组织.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政坛"粉红潮"的产物,在中左政党势头最盛之时,国际进步治理组织在世界政坛相当引人注目,其规模和影响一度达到顶峰.然而,随着美国民主党下台和欧洲政治钟摆效应再显,中右政党在一系列国家正在悄然收复失地,执政的中左政党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大,国际进步治理组织正面临着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民粹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以英国和日本两国为甚。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日两国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政治派别、组织形式及政治主张,通过对两国民粹主义的话语特色进行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两国的民粹主义政客如何在各自国家的政坛发挥着"极右"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两国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1.
政党体制是民主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同特定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要求和经济利益密不可分。政党体制还反映了不同时期各政党内部和诸多政党之间的合作、矛盾和争夺。宪法、政党法和选举法则对政党体制的形成、发展和制衡党际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保加利亚的政党体制已初具规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保加利亚的多党政治体制相对滞后,带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这一直影响着保政党成长为欧洲现代政党。  相似文献   

12.
卢拉的巴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31日,英国著名新左派理论家佩里.安德森在《伦敦书评》第33卷第7期上发表《卢拉的巴西》一文,评述了2010年年底卸任的巴西前总统卢拉所创造的政坛奇迹。卢拉是巴西历史上学历最低、但支持率最高的总统。在民主体制下,领导人下台时比上台时更受欢迎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3.
政党体制是特定民族国家和地区社会环境的产物,并且是在与动态的社会环境的联系中演化的。台湾地区政党体制演变是在现有体制框架内由国民党主导进行的,在演变的过程中又受到台湾独有的政治文化和选举制度改革的影响,目前属于不稳定的两党制。通过对台湾政党体制演变过程的梳理,可以得到几点启示:竞争性政党体制的建立需要民主的社会生态环境;执政党要抓住有利的政治时机,主动改革政治体制;政党体制要反映政治发展的要求;政党体制的建立要与国情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在近二十年时间,俄罗斯政党改革使政党朝"大型政党"、"政权党"和"传媒党"的趋势发展,同时也使政党越来越重视选民的社会政治心态.能否对当前的社会政治心态进行准确的认知与把握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是争取民众支持、立足政坛的关键所在.虽然,当前"人民型"政党存在不少问题,但随着政党的进一步规范整合,俄政党作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将会有令人憧憬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体制是在对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政党体制的模仿中逐渐形成的。国际形势、政治思潮以及西方民主化压力等外部因素,不可避免地对各国政党体制发展演变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错综复杂的国情、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以及不成熟的法律法规等内在因素,则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政党体制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掌日本政坛,形成"五五年体制"。自民党由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而成,在合并过程中孕育了派阀。在自民党派阀的发展中,总裁公选制、中选举区制、传统政治风土促进了派阀的增殖与固化。自民党派阀在组织结构与功能上模拟政党,作为政策信息的传播中枢,实现了政策信息在派阀内外的流动、共享;作为政党与选民沟通的中介,实现了选民选票与政府政策的交换、循环;作为筹集、分配政治资金、党内外人事安排的基本单位,实现了党内外政治资源的筹集、协调分配。自民党派阀的模拟政党化,实现了"五五年体制"下国家政权在自民党派阀之间的轮替,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自民党的长期政权。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工党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政党之一,在澳大利亚政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历史悠久的成熟政党,工党具有完备的党章、纲领、制度、规约、准则等内部规章。在内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工党注重党章、党纲等根本制度的建设,并不断革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注重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员的选举权和决策权;注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的政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贾瑞霞 《当代世界》2015,(12):44-47
<正>转型半个世纪以来,中东欧各国政治光谱基本正常波动,多党议会民主政治成为主流。转型初期,各国政党数量较多,但各政党生命周期不一。最初,各国多为右翼政治力量主导政坛;随后中左与中右政治力量轮流执政,但民粹或极端政党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凸显。现在,多数国家基本稳定在数个主要政党或政党联合执政,不仅有中左、中右分野,也有中左、中右力量联合执政。2014—2016年,部分中东欧国  相似文献   

19.
捷克政党政治演变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剧变后捷克政党政治演变过程中,有三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公民民主党作为东欧地区不多见的成熟的右翼政党,力量强大,长期主导本国政坛;二是捷克社会民主党成为东欧地区在本国左翼阵营中充当主导力量的重建社会党;三是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作为"共产主义后继党"坚持不改名易帜,并成为东欧地区在本国政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共产主义政党.这三个基本特点,是捷克政治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拉美政坛经历了一个"超级选举周期"。选举结果反映了地区各国传统政党的衰败和政党格局的大变动,也折射出拉美国家政党体系面对的巨大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民主化、经济模式转型和大众媒体的发展重塑了拉美政党的运行环境。这个选举周期形成以"愤怒票"为基调的选举环境,助推了新兴政党的崛起。以媒体宣传为基础、以候选人为中心的职业选举型政党处于活跃状态。未来,拉美国家迫切需要加强政党和政党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以应对新发展阶段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