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海文 《证据科学》2006,13(2):109-113
医疗者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而使得残疾儿“不当出生”,父母因此享有医疗损害赔偿权.“不当出生”不是价值实现,而是损害事故,其请求权基础可以是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机会利益的损失,反差利益的损失、人格利益的损失以及对“不当出生”的残疾儿的抚养费.  相似文献   

2.
医疗者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而使得残疾儿“不当出生”,父母因此享有医疗损害赔偿权。“不当出生”不是价值实现,而是损害事故,其请求权基础可以是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机会利益的损失,反差利益的损失、人格利益的损失以及对“不当出生”的残疾儿的抚养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医院产前检查过失导致非期待缺陷儿出生的损害赔偿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但我国对不当出生之诉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外对该类案件的处理方法也莫衷一是。本文从侵权责任的角度,对其构成要件、归责原则以及相关的损害赔偿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因不当出生(wrongful birth),父母需要为有缺陷的婴孩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看护费用及以后小孩特殊的费用,且小孩的父母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如果父母不能因此得到一定的赔偿是不符合法理,现在世界各国普遍承认该诉讼。在我国可以依照合同法或者侵权法来处理这类诉讼。在不当出生的情况下,父母一生中都得面对子女天生存在缺陷而遭受不幸生活的现实,承认父母的请求赔偿权是各国的通说。  相似文献   

5.
户嘉 《法制与社会》2012,(16):178-179
"不当出生"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本文通过各国关于"不当出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来了解关于"不当得利"请求权中的合同违约请求权和侵权责任请求权。通过分析我国"不当出生"在立法上的不足和一些司法实践来提出一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当妊娠之诉是医学的发展对法律提出的新挑战。以McFarlane案为视角,介绍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不当妊娠之诉中损害赔偿问题的不同规定,结合我国关于不当妊娠之诉的司法实践和域外法的启示,对于我国不当妊娠之诉损害赔偿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错误出生损害赔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错误出生之诉中,因医生的过失未检测出胎儿有严重的疾病,致使孕妇生下有缺陷的婴儿,使父母为缺陷儿支付了大量的医疗费、照顾费和抚养费,同时遭受了精神上的痛苦。对这些损害,父母有权要求赔偿。在我国,可以适用侵权法和合同法来处理此类诉讼。  相似文献   

8.
杨飞 《行政与法》2012,(6):67-70
因医院产前检查过失导致缺陷婴儿出生之损害赔偿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不鲜见,但世界各国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则没有统一规定,在我国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本文从法理上剖析了人民法院以医院产前检查过失行为侵犯缺陷婴儿父母的生育选择权为裁判基础的不妥之处,评析了"缺陷婴儿不当出生之诉"的侵权不成立、违约救济之困境,提出在我国侵权法体系中应当增加"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规定之侵权类型",以消弭此类纠纷在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法学方法乃民法形式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请求权基础方法的功能值得重视。本文以出卖他人之物为范例,将其置于我国现行实证法的框架下,逐一分析三方当事人之间的各种请求权构成,并得出相应结论。在坚持解释论的前提下,兼顾比较法的参照分析及立法论的检讨,由之亦可见法学方法于指导规范适用的功能之外,尚有不可忽视之反思批判品格。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事故导致不正当死亡从而引发法律索赔的新闻我们于报章杂志中时有见闻,然而医疗事故导致不正当出生而引发的法律索赔则相对新鲜。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输精管结扎绝育手术失败导致婴儿出生从而引发的法律诉讼已经开始出现。此类案件涉及到的权益主体、客体都较为复杂,同时既涉及到人身权利,又涉及到财产权利,还需考虑道德及文化因素。在2010年美国俄勒冈州的Bassingerv.Oregon Healthcarei一案中,Bassinger夫妇向提供结扎绝育手术的医院提出索赔65万美元,涵盖了婴儿的抚养费用,再次引发了对该类案件的讨论。本文在此试结合该类案件的特殊性,用传统的损害赔偿原则对不当出生的损害赔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劳动立法没有规定劳动者不当履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致使审判实务孕育着内在的紧张。有的法院囿于劳动法律体系进行裁判,不支持单位主张;有的法院突破劳动法体系确定劳动者赔偿责任时,没有充分考量劳动者地位的特殊性,对赔偿责任作出适当限制,导致责任确定的失衡。劳动者不当履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属于特殊侵权行为,在处理时应打破部门法壁垒,采取限额赔偿的方式以平衡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之提出侵权行为发生后,除了直接给被侵权人带来损害外,往往还会导致第三人遭受损害。此处"第三人"是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某一侵权损害赔偿关系而言。例如,在"林玉暖案"中,张某殴打曾某,致其头部受伤倒地,血流满面。张某的行为无疑对曾某构成侵权——侵犯身体健康权,因此,在张某和曾某之间形成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相对于张某和曾某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不当影响是由衡平法本着公平正义原则发展而来的一种确认合同效力的制度,它突破了英国法传统胁迫学说的限制,使衡平法院能够对因不当影响而得来的利益予以排除。其不仅为英美法系国家广泛运用,而且也开始为大陆法系国家所吸收和借鉴。我国合同法尚未对不当影响进行规制,造成法律适用遇到困局,因此,探究如何合理移植、适用英美法上之不当影响,实现其本土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错误出生”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中,基于患者对医师的充分信赖及对医师的特殊职业要求,医师便具有了对患者的高度注意义务,若医师疏于注意而违反该义务,则其具有法律上的过错。所以应将是否履行高度注意义务作为医师有无过错的判断标准。受害的当事人既可以违约责任为请求权基础,也可以侵权责任为请求权基础,要求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5.
请求权基础方法是处理实例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亦是当今大陆法系国家流行最广的民事案例分析方法。请求权基础的寻找是实例研习和司法实践的核心工作,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合同继续履行和合同损害赔偿作为合同责任的重要形式,其请求权基础也遍及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当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当具体行政行为在我国行政法治实践中大量存在,已有的法律文件并没有对其作一个明确的界定,理论界对该问题的认识还有诸多空白。不当具体行政行为有其存在的法律空间,它的成立要求行政主体具有主观上和客观上不同于违法行政行为的特性。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当性主要表现为行为目的的偏离、行为内容的难以实现、行为依据不准确、行为方式不恰当、行为对象不能承受、执法工具不规范、行为过分关注程序等。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对授权资本制下不当发行的规制有所不足,后续修订应强化股份发行的事前规制。不当发行停止请求权是股东的保护性请求权,基于减少代理成本、禁令救济经济效率、股东权利的合同理论以及少数股东保护等正当性基础,应当在《公司法》中增加不当发行停止请求权。规制不当发行需兼顾公司融资与股东权利保护这两项价值,股东行使不当发行停止请求权需满足不当发行与股东遭受损害两要件,同时应规定股份发行之前董事的通知义务,尤其当特定认购人可能取得公司控制权时,董事会应事前向股东通知认购人的信息。《公司法》通过不当发行停止请求权事前规制不当发行,有助于强化授权资本制的体系效应与法律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占有损害赔偿问题中,最具实践意义的是请求权基础和赔偿范围二者。由于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属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因此其请求权基础除《物权法》第245条第1款后段以外,还包括《侵权责任法》第2条等相关规定。只有这些规范结合适用,占有损害赔偿问题才能得到合理解决。所谓占有损害,就是占有利益的损害,包括占有物使用利益的损害、收益利益的损害以及处分利益的损害三种形态。因为只有正当的占有利益受到损害才可以请求赔偿,所以只有有权占有的损害才是可获赔偿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发展及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我国与胎儿畸形相关的纠纷和诉讼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侵权法应当引入错误出生的概念,确认错误出生损害赔偿责任。该损害赔偿责任侵害的是患者获得适当产前保健服务的合法权益,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为从医疗机构第一次做出错误产检报告时起,至分娩结束时止的与怀孕相关的医疗费用、特殊抚养费用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可以根据东西部的差异限定为5万到10万人民币的最高额;财产损害则根据原因力规则和与有过失规则加以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20.
胡晶晶 《法律科学》2014,(6):113-120
利润剥夺作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一种赔偿方式,其请求权基础存在着疑问,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路径安排模式。利润剥夺并入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路径将侵权获利推定为实际损害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利润剥夺的前提是侵权行为成立,但在侵权法框架下无法以不当得利返还作为救济方式,并且从侵权获利中区分出不当得利在计算上难以实现;无因管理旨在维护公序良俗,与利润剥夺的预防功能无法契合;利润剥夺独立说缺乏充分的必要性以及合理的法理基础。利润剥夺应并入法定赔偿,作为确定赔偿额的影响因素存在,从而发挥预防功能而又不带有惩罚性,且避免使权利人获得意外之财,符合全面赔偿原则和矫正正义的实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