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问一下你:"吃过药膳吗?"估计大多数朋友没有吃过,可能连药膳都很少听说过。其实,药膳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起源于传统的饮食和中医药食疗文化,也是我国中医药学所包含的内容之一。药膳是在中医药、烹饪学和营养学结合下,将中药药性与食物相互搭配,采用我国饮食烹调技艺制作出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  相似文献   

2.
王学泰 《传承》2008,(21):38-40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和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3.
闽菜     
《福建乡土》2016,(4):66
正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闽菜是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经过与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人民的长期交往,海外的饮食习俗也逐渐渗透到闽人的饮食生活之中,从而使闽菜成为带有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的菜系。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础上,尤以"香"、"味"见长,  相似文献   

4.
正大力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通州味"。一是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二是保护和利用好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固态"通州味";三是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态"通州味"。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传承和发展"通州味",对副中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对外形象、加深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年节文化丰富多彩,岁时饮食风俗是其重要表现。中国岁时饮食文化传统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背景与雅俗兼备的文化品位。岁时饮食集尝新、健体、融情于一体,人们在年节饮食活动中抒情、畅怀、言志,饮食的文化属性在年节饮食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中国岁时饮食传统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和节日传统饮食活动,是体现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方式,值得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刘光前  刘逸 《新东方》2010,(3):35-38
饮食是生命之本。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在解决果腹问题以后,必然要求吃得好、吃得美、吃得有品位,吃的文化也不断发展丰富起来。饮食文化也叫烹饪文化,顾名思义,饮食是由饮和食构成的。饮通常指茶、酒及其他饮品;食专指主食和副食,而最受重视的则是菜式。人们在吃出文化的同时,也把对饮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美学的层面,即从味感美学的高度去欣赏和评价饮食。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滇菜进行创新才能使它走向全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和文化类型最多的地区,再加上其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使云南形成了选料广泛,特色各异的各民族的餐饮文化。在各民族的长期发展和不断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以酸、辣、苦、甜、咸、香、臭七味为主的饮食特色,被称为滇味。  相似文献   

8.
民俗是影视作品表征本土文化的重要层面。"摆龙门阵"、饮食与酒"和"赶场与泡茶馆"是三种重要的巴蜀民俗,它们在本土文化表征中具有重要作用。"摆龙门阵"民俗文化对影视作品的影响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饮食与酒"民俗作为重要的剧作元素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开掘和利用,而"赶场与泡茶馆"作为特有的社交方式具有民俗学的深层内涵,反映到影视作品中成为表征本土文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北京有京派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广东这边有岭南文化,湖南有楚文化,黑龙江有黑土文化什么的,海南文化也应该有个名称上的定位,这样也方便大家做海南文化品牌。对此,想到“海味文化”一词,它实实在在,不亢不卑。“海味文化”是伸缩度很大的词,它可以指海洋味和海岛味,可以指海南味,还可以说是海口味道。事实上,海南这些年许多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都有浓浓的“海味”,比如,舞剧《达达瑟》有海南味,椰子节和冼夫人纪念活动几味兼有,元宵换花节等都富有海南和海口味。用“海味文化”定位海南文化@叶海声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饮食早已超越了生存的需要,上升到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它如同绘画、音乐一样,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及优雅深厚的审美意境。福建名厨胡满荣认为,菜肴不仅要讲究色、香、味俱全,还要重视菜的视觉形象所带来的优美意境,以此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快感和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和享受。每道菜都要有一个故事,都要有文化作为支撑,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李旭 《今日民族》2007,(8):44-46
进入滇西北藏区,一路跋涉,在浓浓的酥油茶味中,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拥有独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具备最充实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殊区域。在这块"茶马古道"必经地及茶马交易的藏族聚居地,我们发现了藏文化同内地文化的相似性以及汉藏文化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福建乡土》2016,(4):37-38
正"民以食为天",餐饮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并最终形成不同的餐饮文化。我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多种原料、多种技术、多种风格相互交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厦门四周环海,海鲜资源极为丰富,我们的前辈早就烹制出许多海鲜菜肴,以煮、蒸、炝、煎、炖、汆、炒为主要烹调方法,以清淡原味、微酸带甜、略带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与之同步,渐趋完善,但"农"味不足,供需脱节。文章在分析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之上,切合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平乔 《求索》2008,(12):188-190
余光中的诗歌有着非常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印记。他诗歌的文化内蕴集中表现在执着而深沉的乡国情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以及深味人生的理性感悟上。这些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诗歌,体现的是他对祖国文化的无限敬仰、自觉传承和对文化历史背景的积极认同,是在世界文化的大格局中对中华民族本位文化的凸显与护卫。  相似文献   

15.
泛政治型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在近、现代以来得到了非常突出的表现,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极致,在现今的日常生活中时不时或有意识无意识地被表现出来。它曾促进了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设,但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与个人的发展。对其辩证剖析,对构建适应我国现实要求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语亦云"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人们进而追求饮食的多样性和它所带来的各种感官愉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世界各国各民族都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有"bread and butter"这样的短语用来表示"生计",有"Breadis the staff of life."这样的句子说明食物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这种与食物相关的谚语难以尽数,表明了饮食在西方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7.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由于高考分值少、不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内容的双重原因,教学中面临着被授课时间压缩、地位低下、不受重视的困境。破解这一难题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增加《文化生活》教学的文化品味,突出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学味、历史味、时代味和思辨味,才能起到强化育人功能的效果,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实现文化生活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军营文化建设重在开拓创新.要在反映时代和军队建设中,在满足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精神需求中,在打造"军味"特色中,在交锋借鉴中,在对传统的扬弃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连千家万户,菜通五湖四海。在前不久举行的"浙江省第四届农家乐特色菜"大赛中,200多道选自全省各地的农家菜肴让人大开眼界。如今的农家乐,不仅农家菜够"鲜"够"土"够"野",创意和文化味也越来越浓,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20.
按照强军兴军的要求,军营文化建设存在围绕作战训练的氛围不够、"战"味不足的问题。让军营文化助力能打胜仗,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战斗基因,使军营文化蕴含厚重的历史感,大力浓厚军营文化的战斗氛围,营造能打胜仗的文化环境。同时,应加快构建推动军营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