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喻守国 《求索》2013,(6):136-138
严羽能够从禅学中拈出“妙悟”来喻诗.是因为二者在思维规律与思维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二者的差别体现在:在悟的内涵上,一为出世一为入世;在悟的途径上,一为做“加法”一为做“减法”;在悟的境界上.一为人生理想,一为审美态度。这些差别没有为我们所注意,主要原因在于比喻自身的语义变化以及中国文论范畴的模糊性:从比喻自身来看,禅喻的模糊性导致了“悟”这一意义的不确定;从中国文论本身来看。文论范畴的经验归纳性质决定了这些范畴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自古以来传承至今,内容博大丰富,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使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各种文化形态和谐共进,就必须理顺四种关系,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这对文化和谐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莉 《前沿》2013,(16):142-143
“诗工”与“穷达”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话题。围绕它的观点主要有:“诗穷而后工”“诗能穷人”以及“诗能达人”。将三者放在一起考察,有利于“诗工”与“穷达”关系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5.
卢宏秋 《人民论坛》2012,(27):59-60
基于其厚重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打造滦河文化品牌为抓手,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滦县跨越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唱响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为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辽宁省沈阳市沈河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沈河区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红诗沈河”活动。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往往用泛指的"三段式歌谣"代指彝语标准格律诗"三段诗"。"三段诗"不是普通的"三段式歌谣",它有其特殊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独特格律要求和文化哲学生态;它曾经被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家所注意到,但是由于缺乏集中而精深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至今学术界对"三段诗"仍然有误解。对彝语"三段诗"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集中研究,可以消除这些误解。  相似文献   

8.
梅松华 《前沿》2011,(6):123-125
随着物质生活的进一步提高,人们不仅为了吃饱,而且追求吃出特色,吃出品位,更主要的是吃出文化,从中得到最大层面的精神享受,为此,文章着重探析了蕴涵于畲族饮食文化中"四大"主要道德文化元素,并对发掘其饮食道德文化元素,提高饮食消费者的道德文化素养的意义也作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链的竞争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竞争的重点.任何一种产业都有其特定的分工形式,并伴随着产业自身的发展不断地演进.作为人们对文化产业链的结构和特征的基本看法的分工范式,经历了链状、网状和产业生态系统三个变化过程.与之相对应,文化产业链各环节也经历了自给、互动和共生三种生存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全州县农村经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活品味改变了,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已成为全州县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家教体现文体渴求家教,作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已受到了农村家长的青睐。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纷纷把教师、干部和“文化人”请进家门,  相似文献   

11.
穆真 《人事管理》2001,(9):42-43
和许多欧洲人一样,意大利北部小城布拉的市民对于美国人那种拼命工作、纵情消费的生活方式感到难以接受。他们发起了“慢餐食品运动”,在“慢慢吃”的过程中,他们在其他领域也有意慢慢来,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慢餐文化”。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日常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外交、军事等方面内容,堪称一座思想富矿。细细研究毛泽东的日常谈话,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饮食观,如“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辣椒是个好东西”“酸甜苦辣都要适应”“小米就是能养人”“剩的饭不准倒掉,留着下一顿吃”等。从内在逻辑分析,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向上、乐观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直接体现。新时代,分析研究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深刻透视其折射的人生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赛义德理论的旅行理论分析铜雀文化从产生到初步形成这一阶段的发展变化,从表现视角、文化符号、文化情感、表现方式、意境等方面分析了铜雀诗在南北朝时期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4.
李树亮 《求索》2011,(3):185-187
"法忍抄本"为唐代禅诗的传抄本写本,与其它写卷的王梵志诗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之前,张锡厚先生等学者对"法忍抄本"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提出过确有灼见的观点。然而,至于"法忍抄本"写卷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唐人写本与其它王梵志诗体系并皆不相同,现行文献并没有做出深入深究。本文试图以此为线索,进一步发掘"法忍抄本"的特点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滴水反映太阳光辉,微生活写真大时代。丰富多彩的微时尚用细节铸就正能量的风采,融入深刻的变化,表现社会的进步,体现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6.
从“和”到“和谐”——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中的“和”观念具有丰富内涵,“和谐”理念是对传统“和”观念的概括与提升。从“和”到“和谐”的发展与转化,为传统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参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禅学思想本是一种佛教思想,而许多文学批评家却力图在禅学中为诗学找到支撑点。从理论上讲,禅学与诗学是根本不相同的。从“悟”的角度来看,禅悟所悟的是隐藏于心中的佛性;而诗悟却是由心及外的悟,所悟的是隐藏于诗歌中的作诗之道。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禅可以不借助语言而仍能使人悟解;而诗若离开了语言,就什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19.
马林刚 《求索》2013,(3):126-128
政事诗是集中反映朝廷统治、政治制度,评论国家时局,表现文人关怀民生、社稷的诗歌。有关政事的文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献,经由各朝代的发展,同时在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儒家诗论教化下,诗人将诗文创作作为表达个人政治关怀、揭露社会政治现实的有力武器。从最初的歌功颂德到怨刺、讽喻,再到诗文干政,政事诗伴随王朝兴废一直存在并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占比重比较大的一类。政事诗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傣族是以稻米饮食为主的民族,这一选择是傣族作为百越民族的历史定位,长久迁徙之后的生存需要。以稻米为主食也是傣族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智慧行为,这样的行为透露出他们敬畏自然、顺从自然规律的生态理念。而围绕稻米饮食与稻谷生产形成的各种文化事项则突出反映了傣族人的民族特征,使其深深烙上了稻作民族的文化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