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依照我们对侦破通讯的研究,就其侦破过程而言,发案、侦查和破案是构成侦破事实的三个情节要素。显然,正是这三个情节要素构成了对侦破事实报道的三个基本叙事单元,就每一个叙事单元而言,均有其特定的内容和与此切合的报道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侦破事实具有故事性、程序性、推理性特征。对侦破事实的采访主要是采访特定的事项和对象。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法律规定的原则。采访侦破事实的方法有同刑侦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系、随警作战、查阅卷宗、注意关键性证据和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侦查中,破案是指对立为专案侦查的刑事案件,经过侦查,已经查清案情和主要犯罪事实,掌握了主要罪证,提请拘捕主要犯罪嫌疑人的侦察措施。它是刑事侦查过程中的一个程序,完成这一程序具有特定的条件和法律规定。侦破通讯所报道的破案是依据于这一程序事实但又不完全相同。侦破通讯仅将破案看成是和发案、侦查相互并列并具内在联系的三个情节单元之一,它报道刑事侦查过程的结果。从侦破通讯的写作技巧看,报道发案时,重在设谜(形成悬念),而报道破案,则强调对谜底的披露。谜底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谁”和“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侦破事实属于公安新闻的报道范畴,但侦破事实不等于新闻。那么,侦破事实怎样成为新闻呢?现实生活中的侦破事实是非常繁多的,新闻报道者没有可能也无必要把如此繁多的侦破事实都报道出来(实际上有些侦破事实也不允许报道),他们必须经过选择,选择那些直接关系人们的利益或对人们有一定意义的侦破事实。选择出来的侦破事实如果适合传播的需要,就能转化为新闻,成为新闻事实。作为新闻事实,它带有主观  相似文献   

5.
事实推定作为司法证明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方法,在特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推定的三个要素有不同的要求,除基础事实、推定事实以外,二者的关联性、同时也是推定的根据之一,即生活经验,决定了事实推定的或然性与主观性,为免滥用,应对事实推定的适用条件和规则作严格的规制。遵循五项规则、准确运用生活经验和公共政策进行推定,有助于克服事实推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命案必破"有特定的涵义,对内来讲是公安机关内部侦破命案的奋斗目标,对外来说,是公安机关向人民群众表达命案侦破的决心和誓言.然而,由于部分公安机关和民警对"命案必破"缺乏正确的理解,致使"命案必破"在认识和实践上出现了误区.为了消除这种误区,防止出现冤假错案,必须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的思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排除外界干扰,严格公正执法,构建和谐的命案侦破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司法过程是形成案件事实、发现并适用法律、处理各种程序性问题的过程,司法裁判相应地包括实体性裁判和程序性裁判,后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司法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缺失是当前程序性违法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司法改革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中国司法改革推进路径在于通过规范司法程序性裁判消除司法程序性违法现象,重塑司法形象.为此,必须重新审视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调整司法程序性裁判的价值定位;必须重新把握公开审判原则,增加司法程序性裁判的透明度;必须根据程序主体性原则,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必须重新梳理司法程序性裁判的对象,建立有效的程序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侦查工作实践中,案件的侦破过程即是侦查人员进行决策的过程。侦查决策的施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侦查工作的效率和侦破水平。可以说,侦查决策的施用正确与否,是关系侦查工作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予以认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侦查策略的界定、侦查策略的结构要素、侦查策略与侦查失败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侦查人员如何加强侦查策略施用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程序性辩护与实体性辩护同属于刑事辩护的下位概念。程序性辩护是指根据案件程序事实和程序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向办案机关提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程序性请求,或者对办案机关的程序违法行为提出异议,要求办案机关予以采纳或者纠正、制裁,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定罪量刑以外的其他合法权益的辩护活动。程序性辩护在实践中表现为请求型、要求型、抗辩型、救济型四种类型,并且在不同诉讼阶段与实体性辩护呈现为不同的关系,其核心是掌握好程序性辩护的“度”。  相似文献   

10.
法是规范人们的外部行为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 ,以维持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秩序为目的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行的社会规范。在法理学中 ,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的消灭的法律事实包含两个要素 ;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笔者认为 ,主观、主体和客体是影响法律行为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证据调查是刑事庭审程序的核心内容.审判中心主义、法律的形式理性、程序正义理论和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理论是刑事庭审中设置证据调查的理论基础.两大法系基于不同的诉讼理念,在证据调查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日本法、意大利法为代表的"混合式"诉讼构造在证据调查的设计上的确体现出"混合式"的特征.与此相比较,我国刑事庭审中的证据调查存在很多问题,应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对我国的证据调查予以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2.
在侦查阶段,刑事案件只是有客观的犯罪事实的嫌疑,查明案件事实,以明确犯罪嫌疑的有无,是侦查机关的重要职责。查明案件事实是侦查人员在法律框架内通过证据证明并用语言陈述表达的刑事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性,但是最根本的特征是客观性、可靠性、确定性。查明案件事实的方法主要有:发现和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分析案情,在思维上建构案件事实;查证核实,重新评价建构的案件事实;完善证据材料,确认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3.
新闻真实与否、真实程度如何,不同事实有不同衡量标准。有些事实的报道,达到“客观真实”就实现了“新闻真实;”有些事实的报道,实现“客观真实”后还必须达到“本质真实”才能实现“新闻真实”。没有实现“客观真实”的报道是虚假新闻;应该、能够实现却没有实现“本质真实”的报道,是“半真实”或“假客观”的“伪真实”。  相似文献   

14.
有效证据推理是在有效证据的基础上,将证据链进行知识或经验概括简约化和还原犯罪客观事实的过程。有效证据推理准确与否,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事实和证据材料是否客观真实;二是推理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侦查经验是否合适与可靠;三是侦查人员是否遵循了正确的逻辑思维规则。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侦查推理出现偏差,从而误导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灾难新闻是新闻报道中较为敏感的门类,给人们增加警惕与防范意识,现阶段虽已得到加强,但报道过程中仍有不少障碍和限制,并使公众知情权受到损害。传媒对灾难危机所持的立场应代表社会的公正性,不能漠视公众知情权的满足,应努力披露事实,促进事态妥善解决;发挥警示作用,使公众认知灾难;提供信息情报,发挥决策借鉴与防灾减灾的作用;思考道德、人性、价值等观念,延伸社会意义;适应和促进媒体竞争的发展,积极营造更大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现场勘查是在刑事案件发生以后,侦查人员为了发现侦查线索,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依照法律规定,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对事主、被害人、知情群众进行的调查访问。文章从法律和事实的角度提出衡量现场勘查质量的标准。前者主要从刑事诉讼法证据理论和现场勘查服务于侦查的角度进行总结阐述;后者主要以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为视角进行论述归纳;最后从无罪推定的角度论述提出衡量现场勘查质量标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事庭审中证据调查的范围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体真实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和裁判事实可接受性理论为确定证据调查的范围奠定了理论基础。鉴于我国法律对证据调查范围的规定不明确,司法实践中又太随意的现状,在确定证据调查的范围时,应当借鉴国外的立法、司法经验,确立以控辩双方协商为主,法官以职权为补充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g五十七条规定,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此规定对于司法实践中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抑制违法侦查行为、充分实现辩护权、改革和完善刑事审判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规定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范围比较模糊,条文粗糙,实践中较难把握,同时,没有相应规定出庭作证的侦查人员的保护,有待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情况证据亦称间接证据,是不能直接推导出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但在侦查与审判中,情况证据推导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并不亚于直接证据,甚至比直接证据更为重要。如何让情况证据在刑事侦查和刑事审判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当下亟待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