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爱芹 《湘潮》2015,(3):289-291
《向导》周报作为中央的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到1927年7月18日停刊,共出201期,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这是与中共早期宣传家蔡和森等人的努力和贡献分不开的。蔡和森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是《向导》首任主编,在《向导》任职两年多期间,既是《向导》的主编也是主要撰稿人,参与了《向导》办报宗旨、方针的拟定,在刊物的组稿、发排、校对及联系印刷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1,(1):30
《新青年》: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相似文献   

3.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公开出版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它见证了我们党由小到大、蓬勃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的不寻常的历史过程.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大民众的要求和心声,在各阶层读者,特别是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4.
《先驱》报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机关报,并曾一度发挥了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的作用。《先驱》存在的时期.正值中国共产党为“二大”的召开作准备。这个时期,由于《共产党》月刊已停刊,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向导》尚未创刊,所以它的一些文章,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的观点。 《先驱》创刊于1922年1月15日,创刊初期由北京地方团组织编辑出版,刘仁静和邓中夏任主编。从第4号(期)起改由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在上海编辑出版,施存统任主编。从第8号起转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出版,先后任主编的有蔡和森、高尚德、施存统、寄吾等。原定为半月刊,但由于种种原因,常不能按期出版,1923年11月停刊,共出版25期。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 《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这张由瞿秋自负责主编的报纸,倾注了瞿秋白及其他同志的心血,与当时我党的机关报《向导》周报一起,成了五卅运动中“宣传战线的司令部”。 一、多事之秋,临危受命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瞿秋白参加了大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担任大会政治决议草案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在党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创办的有《新青年》、《共产党》、《向导》、《前锋》、《中国共产党党报》、《热血日报》、《中央政治通讯》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有《布尔塞维克》、《红旗》、《党的生活》、《实话》、《党的建设》、《红色中华》、《红星报》、《斗争》等;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有《新中华报》、《解放》、《群众》、《新华日报》、《共产党人》、《华商报》、《解放日报》等;解放战争时期创办的有北平《解放》报、《新华周刊》、《人民日报》、《学习》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办的有《红旗》、《求是》等.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历史,真实反映了我们党思想路线变化的轨迹,生动记录了我们党理论水平提高的过程,忠实记载了我们党英勇斗争实践的业绩.  相似文献   

7.
(一) 在长治城隍庙旧书摊上偶然淘到一册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解放》周刊第57期.该周刊出版时间为中华民国27年11月,公历为1938年11月,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中央机关报是《新中华报》,中央机关刊物是《解放》.除这两种报刊之外,还有《中国文化》《中国青年》《中国工人》《今日新闻》《八路军军政杂志》《群众》《共产党人》等10多种报刊杂志.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关系,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打败了北洋军阀,将革命势力推进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刊,为促进、发展和维护第一次国共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4,(4):16-17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就有很多关于党内监督的内容。 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规定成立党的监督委员会,规定“中央及省级监督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委员兼任”;“中央及省监察委员,得参加中央及省委员会议,但只有发言权无表决权。遇必要时,得参加相当的党部之各种会议”;“中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俄文翻译的《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有这样一段话:“杭州会议以后,我们间断地出版了日报,这种间断的情况是罢工造成的.该报共出了二十八期,每期平均印五千至六千份.然而我们的日报在初期遭到了批评,现在才得到同情.北京、湖北、广州和上海等地也出版了周刊.”这里所提到的“日报”,究竟是哪一份报纸?新闻史工作者、党史工作者曾为此作过查证,但没发现过这样一份“日报”.前年我参加“纪念《向导》创刊70周年暨发扬党报传统学术研讨会”,对《向导》作了些粗略的翻阅,和与会同行交换意见,发现“三大”报告译文中所讲的“日报”,其实指的就是《向导》周报.因为——  相似文献   

11.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最后一天移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等,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隔一年,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各地党组织代表12人再聚申城,代表全国195名党员,秘密召开了党的“二大”。  相似文献   

12.
林木 《党史博览》2012,(8):2+57
1952年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明确规定:各民族自治区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定的国策。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  相似文献   

13.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张在国统区出版并于全国发行的报纸.它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条件下诞生,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中成长.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自诞生以来,它就一直顽强地战斗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媒体之一,它参与并忠实报道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它继承了《向导》以来的党报经验与传统,始终忠于党的纲领路线,根据报刊工作实际,在9年办报期间,配合中国革命形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党形象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朝东 《世纪风采》2020,(6):21-24
瞿秋白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创始人之一。从在中共三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担任《新青年》季刊主编起,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先后编辑、主编过《向导》周报、《前锋》月刊及《热血日报》。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党的地下报刊的首创者、领导者。在他倡导下,党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日报》《实话》《斗争》等一批重要报刊,在党的新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而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成为《红色中华》的最后一任主编,为《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5.
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能够独立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使革命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为了宣传毛泽东的理论思想和历史功绩,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1942年2月延安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第一次公开使用“毛泽东主义”这个提法.随后,很多人都对此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过多种党刊,其中中共中央办的党刊有18种:党创建时期的《新青年》和《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除继续出版《新青年》外,新办的有《向导》、《前锋》和《中国  相似文献   

17.
高璋 《先锋队》2011,(3):13-14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是继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等3项重要法规之后,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又一重要法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理论指导下创立的政党,是高度重视革命理论并以最先进、最科学革命理论武装的政党。她从一诞生起就创办了党刊,通过党刊指导斗争。在八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党创办过多种刊物,仅中央主办过的机关刊物就有十八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新青年》、《向导》、《布尔塞维克》、《斗争》、  相似文献   

19.
1924年冯玉祥趁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之机发动"北京政变"。作为中共重要领导人和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主编,蔡和森密切关注"北京政变",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分析事变发生的原因,阐析政变发生后各方的态度及反应,评估政变的影响,从而公开阐明中共对于事变的态度和立场。蔡和森对"北京政变"的研究和评述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较强的时效性和鲜明的前瞻性,由于资料局限和立场影响,某些评述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总的说来,蔡和森对于"北京政变"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后来的研究者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主导下,广州的各民主党派共同创办了《联合报》.该报在宣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新政策和新方针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建国初期广东的统战工作作出了贡献.两年后,《联合报》停刊并转型成为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民主党派报刊的角色转换,是观察和了解建国初期中共新闻媒介的政策倾向以及国内媒介生态环境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