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政治右倾化对中日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不能简单将中日关系恶化都归咎于日本政治右倾化,因为右倾化并非简单等于军国主义化和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其中有些内容并没有违反现有国际规则和日本法律,或已经被日本国民所接受,因此,这一政治倾向将是一个长期现象。目前的中日关系之所以恶化,表面来看是由于钓鱼岛争端和历史认识等一些具体事件及日本政治的右倾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两国关系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即双方的"安全困境"、国家发展战略冲突、实力对比相对平衡及感情恶化。所以,不能将改善中日关系的前景寄托在日本政治不再右倾化上,而只能在承认日本政治现实和适度影响日本政治的同时,去寻找缓解中日关系结构性矛盾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五十多年来,日本政界一些要员及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和美化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在新世纪里,小泉三次参拜靖国神社、通过“反恐怖三法案”和“有事三法案”,是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的重要标志,也是战后日本民族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近来,受国内政治“钟摆效应”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深刻影响,日本“反政治右倾化”趋势明显,但防卫和安全领域的新保守主义有所增强,狭隘民族主义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7月,日本举行第24届参议院选举。通过此次选举,自民党在国会完全确立了"一党独大"的优势地位,自公执政联盟已完全掌握参众两院提出修宪动议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日本政坛的和平主义势力影响式微,难以形成遏制修宪势力政治右倾化的抗衡力量。日本战后所形成的和平主义精神或将失去宪政依托。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一年多来,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使日本与邻国的关系更趋紧张,而且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美国究竟如何看待安倍的强军修宪路线和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又如何应对安倍不顾美国利益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狂妄之举?美日关系究竟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亚洲国家和  相似文献   

6.
许春华 《南风窗》2012,(25):72-73
日本政治已明显右倾化,这一发展趋势也令政客越来越需要与黑社会相互扶持。目前,日本的多数极右翼势力都有黑社会背景。10月23日,日本法务大臣田中庆秋坐上野田内阁官椅不到一月即黯然辞职,引起了广泛关注。田中这次跌落官椅,缘于被曝出30年前为黑社会组织头目担任证婚人,还出席过另一黑社会组织的宴会。几乎与此同时,媒体还公布了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与  相似文献   

7.
"日本会议"是二战后日本最大的右翼组织,对日本政治走向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摆脱战后体制"与修改宪法的大目标下,以"神社本厅"为核心的日本宗教右翼势力与民族派学生运动实现了集结,成为"日本会议"的组织基础。右翼宗教是"日本会议"意识形态的来源,并为"日本会议"的活动提供了大量人力、财力支持;在民族派学生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斗争领袖则成为"日本会议"的领导核心,他们通过创建外围组织、征集签名、派遣宣传队、召开大规模集会等方式促使地方议会签署赞成决议,以此向日本政府施压。这些右翼势力在日本"年号法制化"、《教育基本法》改革等运动中不断壮大,成为推动日本修宪与政治右倾化的决定性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8.
欧洲政治右倾化与欧洲政党政治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出现了一种人们所称的"右倾化"形势,即左翼政党执政政府纷纷垮台,右翼政党重新取得了在欧洲政治的主导地位.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它是否意味欧洲甚至整个西方新的政治思想轮回的开始?笔者认为,目前欧洲政党政治的变化是欧洲社会结构和政党政治的基础变化的一种结果,但它并不像"右倾化"一词所表示的那样简单划一.客观地说,它预示着欧洲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多党竞争格局状态,但其中主流政治及主流政党,尤其是左翼政党的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地区影响力的相对下降和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日本学界对日美同盟的可靠性和日本的国际地位日益感到不安,但主流意见依然认为,从长远来看,美国将维持其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主张更加积极主动地借助美国的力量以制衡中国,同时通过增强自身的能力和开展地缘政治外交来填补美国政策向内转而留下的权力真空。对美国认知的这种变化构成了日本战略转型的关键动因。但是,日本在战略上谋求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强的实力,仍然受到美国的战略利益、日本的民意及日本对华认识中的狭隘心态等因素的限制,其转型的步伐只能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民党和民主党朝野换位。民主党与社民党、国民新党联合组阁,取代了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出现以两大保守政党为主体的政权更迭,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大选总体上强化了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格局,但与冷战后自民党内鹰派保守势力得势不同,这次是具有自由派倾向的民主党温和保守势力占据上风。日本政治思潮出现"脱右倾化"趋势,这对日本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有利。鸠山首相对内主张建立"友爱社会",在外交方面也要发扬"友爱"精神,在巩固日美关系的同时,加强同亚洲关系,推行"美亚并重"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之后,美日同盟的不稳定性凸显,主要体现为军事同盟的性质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安全需要,内在的不平等性和"欠制度化"也使其效能不足。同时,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美日国家利益的差异和历史问题等因素也影响着同盟的稳固。2015年4月,美日通过了新的防卫合作指针,以图增强时代适应性、推动同盟转型,其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日本以"再军事化"为核心的所谓国家"正常化",让日本分担更多的同盟责任;二是把日本"拴在"美国的战略轨道上,继续服从于其霸权战略。但是,美国的举措将继续受制于日本国内政治,并使得同盟管理更趋复杂。同时,美国通过改变手段继续寻求控制日本的国家战略方向,并推动同盟向"基于中国威胁"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的经济奇迹为日本积聚了走向政治大国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便开始了其政治大国蓝图的构筑,谋求改变其"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大平、铃木内阁首定基调,提出了"第三次开国"政策,强调"美国如今已从超级大国变成了强国之一,可以对美国的威慑力量寄予期望的时代已经过去。""日本正开始‘第三个新的起点’,即要从被动的受益者成为积极创造者。"抵消美国的影响,填补美国衰退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是日本成为世界大国国策制订者的初衰。83年上台的中曾根内阁第一次将日本的目标确定为"国际国家","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实现"战后政治总决算。"1988年1月,竹下内阁提出"确立为世界作贡献的日本"的地位。大国目标一次比一次定得高,表  相似文献   

13.
最近20年日本右倾化始终“退一步,进两步”,变本加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这个所谓“民主国家”推出为刽子手全面翻案的教科书,应当说不过是图穷匕现而已。“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借尸还魂,必须痛打白骨精。首先,要从思想上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剥开福泽谕吉代表的军国主义“启蒙思想”的假面。日本在19世纪80年代形成“脱亚入欧”思想,确实造就了日本文明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西方经济低迷、政治右倾化的背景下 ,西方工会运动面临着严重失业、会员流失、福利削减等问题。为此 ,西方工会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 ,但总体而言 ,西方工会运动的衰退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于美苏核对峙的国际格局下,在国家安全上基于“无核三原则”奉行所谓无核化政策。日本无核化政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产生于广岛、长崎的反核感情与规定日本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和平宪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无核化政策与美国核保护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性,正是后者使日本所标榜的无核化政策大打折扣。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外出现了日本核武装的议论。但只要日美安保体制继续存在,只要美国能够提供有效的核保护,日本就不会轻易放弃无核化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一自建交以来,经贸不仅是复杂纷呈的中美双边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整体关系得以基本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超过德国、英国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美国国债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投资对象。美国金融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00,(3)
在新的千年里,世界将会怎样? 有分析家认为,从宏观角度看,2000年世界仍将向多极化过渡,并呈现如下特点: 一超多强:这是就综合国力而言的。目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综合国力因素比较中,居突出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接下来,日本、俄罗斯、欧盟和中国系强国或强国集团,其中,日本是经济巨人,政治侏儒;俄罗斯是军事大国,但国力日衰;欧盟正在加速政治、经济、外交和防务联合,但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实体;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其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差距甚大。有鉴于此,上述一超多强的世界战略格局尚不会改变。 政治多极化:这是就有关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而言的。目前,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  相似文献   

18.
日本商界在日本战后政治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日本经济态势的发展,而且直接参与了政治过程的运作。本文通过对日本商界的起源和发展的分析,揭示其与日本政治结成的紧密关系,以及这种政商关系所具有的历史传承性。本文认为,日本商界从最初就与政治密不可分,这种政商关系在二战后初期,即盟军占领时期非但没有被消除,反而在战后的几十年中更加发展,并成为维护日本保守政治的一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日本是对中国研究最深入的国家之一。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区域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政治又一直是日本的中国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近些年中国在政治方面进行的改革更吸引了日本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非常关注中国政治的发展,有许多优秀的成果问世。作为重要的邻国,我们不应忽视日本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中的许多观点直接影响了日本政府对中国的看法,从而决定了日本对中国的外交和战略决策。了解日本如何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和如何看待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到知己知彼,必将为我们的外宣和对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就日本…  相似文献   

20.
在自民党政府右倾化加剧的背景下,日共基于自身"在野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经验,在二十七大上明确提出"在野党联合政权"构想,并在二十八大上将实现这一构想上升为政治任务.该构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野党联合政权"的性质、建立步骤、目标与任务、分歧处理原则等.日共推动构想实现的主要举措是,呼吁推翻自民党政府的统治,积极与其他在野党进行磋商,倡议在野党尤其是日共实现"党势跃进",推动市民与在野党开展联合行动,与其他在野党进行选举合作.该构想虽然获得日本部分群体的积极响应,但要真正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