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对于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和增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已经开始尝试对被害人进行国家救助,建立统一规范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工作提上日程.从理论层面探讨,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之构建,主要包括救助原则、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范围、救助机构和程序、救助立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是刑事被害人获得救助的重要途径,对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司法实践价值,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就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救助形式、数额和经费来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犯罪学的视野,从被害人救助的角度,分析刑事和解的核心理念,肯定保障被害人的选择权是刑事和解的最优价值。刑事和解追求被害人和犯罪人的良性互动,是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也符合减少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和追求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倡导刑事和解有助于从制度设计和理念上重视对被害人的救助。同时针对如何完善刑事和解机制和更好救助被害人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释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犯罪学的视野,从被害人救助的角度,分析刑事和解的核心理念,肯定保障被害人的选择权是刑事和解的最优价值。刑事和解追求被害人和犯罪人的良性互动,是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也符合减少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和追求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倡导刑事和解有助于从制度设计和理念上重视对被害人的救助。同时针对如何完善刑事和解机制和更好救助被害人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释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立法上没有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对被害人的保护和救济有所忽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既是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司法和谐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剖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价值,并提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的检察环节中,如何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切实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在目前还不够健全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从刑事被害人救助问题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家制定的关于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建立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制度,具体开展措施工作,实现真正本质上的救助。本文将从检察环节的视角,具体分析检察环节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的具体救助措施和构建救助行动的规范性制度。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是指国家对因遭受犯罪侵害导致生活陷入困难而又无法从加害人得到及时有效赔偿的刑事被害人给予一定物质救助的一项制度。从本质属性来讲,它具有救助性;从特殊属性来讲,它具有司法性。本文主要从刑事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名称、理论依据、基本原则、申请人资格及裁决机关等几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促进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给刑事被害人以有效和必要的救助,既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是司法文明的要求,然而现实司法实践中,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仍然面临重重困境。笔者所在A基层检察院对建立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制度必须要契合被害人最迫切的实际需求,才能取得实效,对刑事被害人给予经济上的救助是其最迫切的实际需求,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刑事被害人经济救助制度,以填补立法空白。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试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题,论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经济救助在保护人权、提升政府公信力、追求正义价值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规范化、法律化进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救助社会福利说之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指对因为犯罪受到侵害的直接被害人和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通过法定救济程序,给于相应经济救助与精神抚慰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基础理论主要存在国家法律责任说和社会福利说的争议.社会福利说契合了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实质,既顺应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发展潮流,又适应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实践,应该成为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制度必须要契合被害人最迫切的实际需求,才能取得实效,对刑事被害人给予经济上的救助是其最迫切的实际需求,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刑事被害人经济救助制度,以填补立法空白.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试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题,论述了国家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经济救助在保护人权、提升政府公信力、追求正义价值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规范化、法律化进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冯智锋  高峰 《法制与社会》2012,(24):258+264
以救济的根据和性质为标准,对刑事被害人的救济可以划分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两种模式.只有在“国家依法补偿刑事被害人”已经成为社会主流需求的时候,对国家课以补偿刑事被害人的法律义务才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先实行“国家救助”、后实行“国家补偿”,应当成为逐步建构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的理智选择.因此,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应当遵循救助先行,补偿从缓的原则,即先建立全国统一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经过几年过渡期限,再推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本文对此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间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持续关注和日益加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乃大势所趋,目前国外已陆续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首先阐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理基础,其次对国外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比较法的介绍与评价,最后在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每年因犯罪行为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人数达到百万,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从对国外立法经验和发展规律分析来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性质一般为社会保障性质。我国对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的主体范围界定、申领程序、救助资金标准等应参照这一理念做出符合国情的规定,保证救助制度的可实行性,从而达到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源于英国,是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肇始2004年,2009正式建立。随着实践的发展,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界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也渐趋统一,但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究竟应当如何定位,也就是说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法律属性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期望该制度全面解决刑事被害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因此必须要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与现行的其他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刑事被害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及其家属面临着赔偿难的问题,很多受害人的家庭因此陷入艰难境地,导致被害人不断申诉上访,有的甚至实施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或者久访不息,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防止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后再次受到伤害,不仅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更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需要,所以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对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必要性来引出,深入分析我国的救助工作的现状和立法缺陷,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于刑事被害人制度提出建议使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吴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1,(13):132-133
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承担着国家追诉职责,了解被害人被害状况,由检察机关负责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将成为检察机关围绕民生、保障人权的重要工作制度,也是检察实践的迫切要求和彰显司法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趋势不断增强,我国各地的检察机关对刑事被害人救助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加之近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检察机关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秦和平 《政府法制》2010,(19):59-59
建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在目前的刑事司法审判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白条”的现象非常突出,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缠讼、信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给行政、司法机关的工作带来诸多困扰。因此,无论从司法层面还是从社会管理层面,都迫切需要建立一项新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尚保华  金朝 《法制与社会》2012,(11):297-298
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针对被害人救助司法机关也开展诸多实务尝试.而对于检察机关而言,目前刑事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工作重点和焦点在于不起诉案件被害人救助.本文从检察机关开展刑事未成年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救济概述出发,逐步阐述检察机关刑事未成年被害人救济的理念与原则,根据检察机关相关规定结合检察机关工作实务探讨检察机关不起诉案件刑事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构建,并以本院不起诉案件刑事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实际案例为试点初步建立不起诉案件被害人救助工作办法.  相似文献   

20.
叶德海 《法制与社会》2012,(30):245-246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于2009年3月9日出台了。它在检察工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试从:什么是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如何操作?哪些是符合条件的被救助对象?救助的形式有哪些?以及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说明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如对刑事被害人或其家属能起到缓解其经济困难、舒解其精神痛苦,尽快走出灰色心境、早日重新融入社会的强大作用;对检察工作则能起到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难题,帮助弱势群体、关爱百姓疾苦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检察崇高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