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 我们党提出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虽然确立于八十年代,但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有了这种思想的萌芽。1957年1月,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进入是进入了,但尚未完成。”同年,又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4页)还在更早些时侯,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步骤,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建成为一个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前的积极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前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用了三个“永远铭记”,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从理论起点和认识源头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和形成,发端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努力探索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找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宿愿。五十年代,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中国的大地上着手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要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提出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构想,并运用这些构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毛泽东晚年严重失误,他提出的历史任务并没有完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回应“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探索任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后“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建成社会主义”的目标、内涵和路径进行了主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前期探索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的产物。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同志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尽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曾犯过“左”的错误,但他与王明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作风民主,工作踏实,在革命的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从“左”倾营垒中分化出来,坚定地站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一边;他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纠正党内“左”的倾向,维护毛泽东思想而得罪毛泽东同志本人。张闻天同志对我们党这两次重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72页)应当肯定邓小平同志所做的这个“基本结论”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应当肯定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做了艰辛探索的,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在这个“基本结论”上是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的。在纪念党的建立七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主体框架安徽社会科学院许良廷自50年代中期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对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他们提出“以苏为鉴戒”,独立自主地走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团结统一是一个历史的命题。毛泽东同志一贯把党的团结统一看作是战胜敌人的“无价之宝”,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党的团结统一更是一个现实的命题,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一靠理想,二...  相似文献   

10.
一、红与专“又红又专”是五六十年代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向广大知识分子、干部和青年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这里讲的“红”首先是指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自觉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更高要求是学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李捷 《理论视野》2006,(6):22-25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据此,作者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比较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就在《论十大关系》中,为我国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在较长时期内,人们并没有将它很好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李捷 《理论视野》2007,(1):8-11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据此,作者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比较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目标的大问题.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估计了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并指出,这是我们"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1953年8月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王浩学毛泽东同志从提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至今,历史已几经沧桑,祖国的文艺百花园也始终紧随着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而生养不息。新的阶段新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多次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在新的时期,“全党同志首先是各…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是对我党几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升华.邓小平同志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我党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初期的探索始于本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缺乏经验,只能学习和鉴苏联.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对苏联模式弊端的认识,使党和毛泽东深切感到必须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道路,在对我国各方面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7年2月又发表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著作.同期内党的“八大”文献以及老一代革命家的许多重要讲话.都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和原则.但是.由于党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没有能够清醒地对待国际国内某些事件,动  相似文献   

18.
以十四大的胜利闭幕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深刻理解这一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同毛泽东理论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各国都普遍遇到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把共产主义划分为高级、低级两个阶段,但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没有也不可能有更详细的论述;列宁提出过社会主义也要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的理论,但也未能明确划分。真正在理论上比较早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提出:“社会  相似文献   

19.
李金船 《团结》2009,(4):20-22,5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基本原则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政治格局.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对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原则.把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改革最早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者。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艰辛开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毛泽东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总结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代表的著作中,深刻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