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政党意识是政党意识在执政条件下的转化与提升,是执政党对自身的性质与地位、权力与职责、执政目标与实现方式、执政目的与价值追求、执政条件与执政环境等的全面认识与看法;其内容涉及执政党"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在什么条件下干"等五个方面。在民主政治时代,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职责意识、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等应该是中西执政党意识的共性所在。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中西国情与党情、执政逻辑的差异等决定了中西执政党意识也有所差异,中国共产党还应该牢固树立先进意识、公仆意识、发展意识、居安思危意识、自我革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具备良好参与意识的公民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关键性因素,其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民主和高效,有效防止权力的异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为此,本文通过探索搭建社区公民参与的平台,发挥高校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回应水平等途径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以期达到推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基层民主建设以及现代化进程。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对政治参与抱有较高的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仍存在着参与功利化与及学生组织公信力缺失等问题,这都是制约“90后”大学生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话语     
这是懒汉的逻辑。民主素质和民主意识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锻炼出来的。——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司长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有关“有一种观点说,中国农民素质低,不适合搞民主。你作何评价”的提问时指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民的个体意识正在复苏,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日趋增强,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随之不断增多.如何引导和扩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近年来,惠州市在先行试点、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市6个县(区)的1040个行政村推广"四民主"工作法(即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对农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执政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晓珍 《唯实》2004,(4):57-60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应当树立执政的人民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自律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民主意识培育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网络视域下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现状,分别从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三个维度来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并提出培育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的途径:大学生、学校和政府多方互动的手段,在网络视域下,充分培育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8.
师泽生  李猛 《探索》2011,(5):53-57
参与民主与代议民主、协商民主等一样同属于民主机制,可以在不同环节、层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服务于特定的民主制度。在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参与民主机制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在中国的民主发展历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中国参与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增强公共事务的“透明性”,提升民主参与的公信力和有效性;拓展参与渠道,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重视参与民主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培养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以党内参与带动社会参与,推动民主参与的全面发展;重视基层参与,夯实民主参与的基础;引导网络参与,丰富民主参与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执政党引领法律意识潮流不仅是由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而且也是我国法制建设模式的必然要求。执政党引领法律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力制约意识和人权意识等四个基本方面。引领民主意识要求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引领法治意识要求正确对待司法独立;引领权力制约意识要求党政功能分化以及构建国家权力的合理结构;引领人权意识要求加强人权理论的研究,积极推进人权立法的完善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旨在将原本松散的公民个体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公民在社区行政中应扮演充分的积极角色,公民参与权和决定权的提高是解决政府问题的关键,行政人员的角色应转换成帮助公民表达利益并满足其共享利益。基层民主政治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文化的基点之一,营造合理社会氛围、加强公民参与意识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逐步完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区运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90后”士兵已陆续成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身上强烈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影响着新时期一线带兵人的带兵方法。为使官兵在训练、工作、生活和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享有真正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证基层民主建设持续协调健康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在提高官兵思想认识、系统规范制度规定、全面拓展民主渠道、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四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净化部队风气,促进基层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网络社团蓬勃兴起和发展可以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网络社团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网络社团主要有在网络论坛上形成的虚拟社区,网上俱乐部,利用网络发起的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性活动组织。这些组织有利于培育中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有利于提升中国公民的社会行动能力,有助于推动社会建设的步伐,对于改变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娟  高兰 《唯实》2007,2(12):8-11
党内民主意识的价值,在于它是落实党内民主各项举措的思想基础,是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内在动力。增强党内民主意识,必须在肃清封建残余的基础上,加强以民主为价值取向的党性教育,通过拓宽渠道、创新形式,使党员在党内民主的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来,农五师电力公司塔格特供电所工会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以民主管理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几年来,由于职工民主参政意识的不断加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以下简称民初)中国民主共和制度初造,虽不完备但框架已立,相对于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然而由于国人制度意识缺失,使民初民主共和制度在"立——破——立——破"的路径上逐渐式微,在民初1912年至1914年第一届国会存续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祛除价值评价,依据史料力争客观地分析民初民主共和制度的破坏路径。需要指出的是,在民初民主共和制度的立与破中,政治精英制度意识缺失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拟从制度意识缺失立论,探寻分析第一届国会存续期间(1912—1914)年间民主共和制度破坏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公民网络参与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提升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与效能,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民主意识。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信息轰炸,数字鸿沟,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不重视态度,网络基础设施的差异,法制建设的落后,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及公民本身参政意识的淡薄,这些都不利于公民网络参与的进程,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以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监管,培育理性成熟的网络公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数字鸿沟,建立健全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环境,构建电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能力,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农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农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性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8.
宪政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正走在通向宪政的路上,可是要实施宪政,必先要研究宪政意识,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宪政意识;因为宪政意识是实现和实行宪政的思想基础,也是进行宪政建设的思想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宪政意识薄弱的四大表现,并对其深层原因作了较为深刻的探寻,最后,对如何培育和提升领导干部宪政意识提出了富有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的深刻变化,使市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之中。追求心理健康,注重心态和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导向下,社会成员自立自强意识和平等竞争意识的不断激发、开拓创新意识和求真务实精神的不断培养、民主参与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的广泛认同、心理承受能力的普遍增强和心理发展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公民行政参与是民主行政的具体体现和基本保证,这种行政参与是建立良性的公民与政府关系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具有特殊性,许多行政人员都具有维护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内在动力,而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促使我国必须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为此,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能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程;健全和完善公民参与系统,使公民能够合法地参与行政管理过程;培育公民社会,鼓励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形成组织化的公众参与;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构建电子化地方政府,积极拓展公民参与的渠道;营造有利于公众行政参与的文化氛围,着力改变官僚行政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