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梦山小记     
正京城周边有多少山?妙峰山、百花山、上方山、千灵山,还有嘛,我还真说不全。北京的山,大多属于燕山之余脉;香山、八大处那地界儿,则属于太行山之西山余脉。40多年前,我在密云山沟里,当过两年多知青,村里的老人常爱提起,一个叫云蒙山地方,讲过一些故事,还说那是圣山。我当年才十六七岁,心里总惦记着,啥时能分配回城,那关于云蒙山与圣山的故事,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相似文献   

2.
玉华洞志     
姜涛 《海内与海外》2012,(12):63-63
闽西三明有玉华古洞,出城之东南10里天阶山下。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名,誉称"形胜甲闽山,人间瑶池景",为闽之最大溶洞也。辛卯年春,余等数人寻访之,始知其乃洞之佳者。至洞口,有徐霞客手执松明火把雕像一尊,古人摩崖石刻数帧。细观石刻,窃以为尤以明巡按御史杨四知题写"玉华洞"三字为上。其遒劲有力,为洞口之天然匾额。匍入洞,但觉冷风倏然,此即玉华洞第一胜景——"一扇风"是也。盖因其前洞朝  相似文献   

3.
而现在的"择校"之风,却在客观上形成了"有类无教"的局面。有权的和有钱的,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把自家孩子送到"好"学校,普通百姓、在京务工者的子女无缘得进,就只能选择"等而下之"的学校。于是,北京的小学出现了"权贵校"和"平民校"之  相似文献   

4.
正"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婀娜多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兰花清秀含姣,婀娜多姿,幽香沁人,一枝在室,满屋飘香,有"室有幽兰不炷香"之美誉,被人们誉为"香祖"。兰花的叶子,潇洒高雅,气宇轩昂,给人以刚健、振奋之感。兰花的这种"冰霜之后,高洁自如"的气质最为人们所敬重。所以,古人把兰花誉为"花中君子"。认  相似文献   

5.
当今国际体系正经历深刻转型,基辛格称其为"四百年未有之变局",并非虚言.哈斯的"无极时代"、梅德韦杰夫的"多极化时代"、萨科齐的"相对大国时代"等等说法,虽是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定位"新时代",但都说明对于时代之变与体系之变,各国都深有体悟并开始全力应对.  相似文献   

6.
高端智库的调研与谋划职能,要求其树立正确学术观,涵养敏锐的学术点,并能激活信息死穴,打通"信梗"瓶颈,从形势变动之形,推知事物发展之势;实现出精品、出思想、出人才的目的。先贤有曰:"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岁末年初的国际形势务虚讨论,即是把脉天下之善始。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虽以小说杂文名世,然实一诗人也。二十世纪前半叶,神州板荡,政衰民困,诉诸翰墨,类多怨愤讥刺。鲁迅诗文,应时而出。昔有英格兰文豪自称持剑之战士,鲁迅虽文人而具战士风采,挣扎苦斗,刚健勇猛,文字亦有匕首投枪之称。鲁迅之诗,颇近雅正,独白,对白,歌咏,呐喊,嘉孺子,哀妇人,悼老友,思贤者,情深意切,温柔敦厚,谱叙心曲,写照传神。少锋芒毕露之言,多恳切中和之音。"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度尽劫波兄弟在"、"于无声处听惊雷"等,佳句叠出,脍炙人  相似文献   

8.
正"有中国,就有南开"张伯苓有强烈的爱国心,很早便对日本的侵华行为非常担忧。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前四年,张伯苓便专程去东北考察,回来后就对学生说:"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险。"他强烈地洞察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迅速在大学部成立了一个东北问题研究会,集中调查日本侵略东北情形,向中国政府提  相似文献   

9.
2010年年底以来发生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以及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系列"占领"运动,被国内外学术界视为构成新一轮全球抗议周期的组成部分。作者从社会运动理论有关主框架和抗议周期之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了"阿拉伯之春"和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异同。"阿拉伯之春"中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变革"主框架的出现,构成此轮抗议周期兴起并具备强大动员能力的重要原因;而当系列"占领"运动在借鉴"阿拉伯之春"的话语和象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占领"主框架时,抗议周期在主框架上经历了从"变革"到"占领"的转型过程。然而,与"变革"主框架相比,"占领"主框架在经验的可信度、经历的可测量度和观念的重要性上存在明显不足,这是系列"占领"运动的动员能力无法与"阿拉伯之春"相比的重要原因。鉴于从"阿拉伯之春"到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意义和象征体系的转型并不成功,大致可以预料,除非新的社会运动对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否则,这一波全球抗议周期将趋于式微。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有一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谈及打狗棍,其中提到了一个民间组织:"杆子帮"。历史上的杆子帮在北京也曾经出现过。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京师丐头,向分蓝杆子、黄杆子两种。蓝杆子"者,辖治普通之丐:黄杆子者,辖治宗室八旗中之丐也。"您瞧,乞丐组织也讲究尊卑之分哪。史料载,清末以至民国时期,黄、蓝两杆子并不局限于旗人。  相似文献   

11.
正张中行(1909-2006),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为20世纪90年代散文界热点人物。他与季羡林、钟敬文同为当代学林巨子、文坛大家,他们互为挚友,同享"著名学者"之誉。张中行先生原住京城北三环外的一幢高层住宅里,身高且瘦,溜肩膀,布衣布履,举止神情怡然自得,大有"布衣可傲王侯"之势。平时言语不多,但言必有物,正如孔子所言"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相似文献   

12.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9):12-14,32
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将被西方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喻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香港、台湾(含琉球、钓鱼列岛)、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大连,拟人化哭诉"七子"受尽欺凌、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台湾》中有如下沉痛之句:"琉球是我的群弟……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13.
酒品     
正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先秦古籍完全与酒无涉的甚少。从《春秋》起,历朝历代正史记载了无数大事,也记载了无数酒故事。秦汉辑录帝王公卿谱系的《世本》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言之凿凿:"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也有说神农造酒、甚至干脆就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今从理论上思考和从实际上处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时,始终有三大关系纠缠在一起:一是本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的关系;二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关系;三是集中反映了前两种关系的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先进性的关系。与此相应,在处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时也有三种不同思维方式,一是把"本族"与"异族"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即"我-你"对立的思维方式;二是把"先进"与"落后"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即"好-坏"二元化的思维方式;三是"民族性"与"先进性"综合考虑的思维方式,即"我-好"综合的思维方式。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和追随文化的时代进步,始终是一种需要很好处理却又难以很好处理的重大关系。只有在把文化从整体上区分为"没有先进落后之别的文化"和"具有先进落后之别的文化"两大类的基础上,才能处理好文化安全中的民族性与先进性关系问题。对"没有先进落后之别的文化",大力保持特色文化或文化的民族性,是维护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要求;对"具有先进落后之别的文化",大力追随先进文化或文化的先进性,是维护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在文化安全实践中需要公民个体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安全意识,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有科学、正确和恰当的文化安全政策和文化安全导向。  相似文献   

15.
心梗记     
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乃北宋传奇宰相吕蒙正撰《寒窑赋》首句。人生在世福祸相依,衰老疾病不可抗拒,如同天有不测难以预料!吾读此"劝世文"深眀其理。但吾突发心梗如山之倾倒,猝不及防,以致昏昏然心有不甘!是日立冬,吾与诸乒乓球友切磋,歇息之时正阅微信,忽胸中疼痛,窃以为上午咖啡饮之不适,至刺激食道所致,然持续不缓,继之汗流浃背!似心脏有恙,但并无石压之巨疼,亦无后背  相似文献   

16.
正博尔塔拉,"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这里草原辽阔,山峦雄伟,湖泊清澈……,这里有"那达慕"草原节、"西方净海"赛里木湖、花岗岩斑岩造型博物馆怪石峪、最后一块净土夏尔西里……。人们津津乐道"博乐是个好地方",流连于斯,乐此不疲。但另一个不为人关注的景点达勒特古城却同样具有观赏的价值,只是因看不到原址而少有人问  相似文献   

17.
"南海子",位于如今北京市南部大兴区。在辽代,这里是辽皇家贵族"春捺钵"之所;在金代,这里是金皇家贵族"建春宫春水"狩猎之地;在元代,这里是元朝帝王贵族的"下马飞放泊";在明代,这里是帝王家的南海子苑囿;在清代,这里是皇家行围狩猎、阅军演武、处理政治大事的南苑,里边有四处行宫,供帝王驻跸之用。如今北京市丰台区、大兴区、朝阳区的大红门、小红门、  相似文献   

18.
非洲素有"坐在文明门坎上的母亲"之称。"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即与非洲有往来。公元762年,唐朝人杜环乘商船周游阿拉伯列国返回后,  相似文献   

19.
正谭延闿(1880年-193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28岁点翰林,后与时偕行,支持立宪;辛亥鼎革,又赞成革命;追随孙中山。且广交游,有"药中甘草"之誉;能治军,曾多次领军征讨,有"翰林将军"之称;善书法,为民国颜体第一人,时人以得其只字片纸为荣;喜吟咏,著有《祖盦诗集》《慈卫室诗草》《祖庵诗稿》等。故颇值得一书。就家世而论,他乃翰林谭钟麟之子,家学渊源深厚。谭钟麟考中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  相似文献   

20.
黄檗希运住持黄檗山,门下学人常达千余众。黄檗既深得马祖、百丈洪州禅法之精髓,又因势创新,故其接引之法更见单刀直入,机锋峻烈,棒击喝问,语势兼用,创立"黄檗禅",并开启其后之临济宗风。一次,师上堂,大众才集,师拈拄杖一时打散。复召大众,众回首,师曰:"月似弯弓,少雨多风。"有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便打。一日上堂,大众云集。师乃曰:"汝等诸人,欲何所求?"以拄杖趁之,大众不散。师却复坐,曰:"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取笑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