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和莫言认识好多年了。记得2001年他应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中国体育杂志社邀请,欣然参加了我的《四十春秋》出版和向基金会捐款仪式。开会前作家出版社的张女士还说,莫言不喜欢参加这类活动,我还想他不会来了。那天真是高朋满座,刚到任没多久的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王光英、经叔平两  相似文献   

2.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09,(11):40-4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章回小说大家,一生除散文、随笔、画论、诗词外,共著有中长篇小说110余部,超过三千万字,这个纪录迄今为止无人超越。  相似文献   

3.
关于2013年东北亚形势的变化,有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美国再平衡战略遭遇困难 本世纪初,东亚的合作进展很快。亚洲国家的一系列动作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其中最警惕的就是中国的崛起和亚洲的团结。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美国来讲是一个灾难。所以,美国所谓重返亚洲和再平衡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打散亚洲。我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已经部署完毕,当然,不是说他兵力部署完毕,而是基本的军事架构已经搭建完成了。  相似文献   

4.
谢冕 《海内与海外》2009,(11):65-65
中国文学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是一道永远的彩虹。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依。文学伴随中国悠长的历史一路起来,一路撒下了绚丽华彩的文章典籍。上自远古神话,诗经楚辞,唐宋词章,下及近世,三国悲烈,聊斋奇幻,红楼一梦。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美拉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0年代美拉关系的几个问题张凡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入主白宫后,在众多的国务活动中,有两件事情是他从其前任布什总统手中接过来需要处理的。其一,布什总统完成谈判并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需经国会批准;其二,海地恢复民选文人总统问题。这两件事突出地表明了...  相似文献   

6.
尹锡南 《东南亚》2010,(1):76-80
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界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呈现了如下特点,在文学研究方面,论文多专著少,重现当代文学轻古代文学等。在历史研究方面,印度学者最初主要围绕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展开论述。随着时间推移,印度学界开始撰写通史或断代史性质的中国历史著作,他们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对于中国当代热点问题也进行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以前,去黄山参加笔会,路过安徽潜山,同行的作家邓友梅和吴泰昌对我说,走,去看看老同行的故居。汽车开到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门前停下,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作家张恨水的故居。也许这里太静太古太偏僻,也许天气有些阴沉要下雨,在此时想起已故作家张恨水曾经的辉煌与寂寞,我的心情不仅有点冷缩起来。  相似文献   

8.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冲突以及美国金融危机这两件事情的影响都不亚于9·11事件。虽然现在判断这两件事情对未来的影响,可能还早一些,但是我们通过分析三国的战略思维的特征就可能预测三国战略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有幸参加了中国作协举办的唐山首届国际写作营的活动。在与外国作家座谈交流时,我谈到了创作过程中最常遭遇的困惑:写作风格的问题。待座谈后,一位外国作家(据介绍,他是大学文学教授)走来问我:"你为什么要转换写作风格呢?"这可是个很难一句话说清的问题。由于语言不通,我只能简单谈了谈中国特定的写作环境和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我说,一般中国作家都是从现实主义起步,然后由于接触了世界文学,开始从中汲取现代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印度汉学界在进行中国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研究的同时,还在进行中国文学研究.这以印度独立以来的几十年最为典型.限于语言等多种复杂因素,印度汉学界的中国文学研究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论文多专著少,重现当代文学轻古代文学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起飞,文苑百花齐放,海华文学顿时蓬勃起来,举世掀起华文热,盛况空前,热闹非凡。其中泰华文学异军突起,几乎清一色儒商作家,大小老板们挥戈上阵,互学互补,互助互励,异口同声,共进共荣,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其特点便是以商养文商文并茂,由儒而商由商而儒,两手抓两手都过硬。其卓越领导人便是儒商多面手司马攻是也!然而,他们和金庸一样,都不愿接受“儒商”这顶桂冠。在金庸来说,他一生追求的是学者教授这一荣衔,而泰华作家如司马攻者也耻于言商,故本文只言其文学事业,不谈其致富之道。  …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距离世界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年来,从鲁迅、巴金、沈从文时代起,中国文学界就开始了诺贝尔情结,至今无尽无休。有些中国学者会说,中国文学已经介绍给世界了,外国有很多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学人家不会看不到吧!可是大概只有中国学界有些人会那么自以为是,又对世界那么无知。世界各国大学里的汉学家们,并不代表文学研究主流,甚至只是些偏流或者末流,因为其偏其末,外国很多学府常像保护濒临绝种动物一样保护他们,其汉学研究成果在各国主流社会也几乎毫无影响。就像中国的很多大学也有外文系,中国也有一些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一天到晚研究外国学问,可是中国主流社会对英、法…  相似文献   

13.
日照文脉     
在去山东日照的火车上,我对文学评论家黑丰说:“到了目照,你千万别说你是文化人。”黑丰用他那湖北口音“呦”了一声,这音调是上拐的,表示有点疑问。我告诉他,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多少年前在日照的一次笔会上,作家刘恒说的。记得在场的陈祖芬、米博华等一干“文化人”也连连点头称是呢。  相似文献   

14.
风流陶学士     
唐宋之间的五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空窗期。除了薄薄一本《花间集》外,乏善可陈,回首望去,真是可怜兮兮。有什么办法呢?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半个世纪的北中国,除了战乱,就是乱战,杀过来,砍过去,一片血风腥雨。杀红了眼的人们,就不会把心思放在文学上了。本着逃命第一,活着第一,保住脑袋第一的文人,哪里还有闲心坐下来寻章觅句呢?虽然有愤怒出诗人  相似文献   

15.
帝王好写诗     
帝王好写诗,堪称中国一绝,帝王写的诗不怎么样,也是中国一绝。 在中国,凡帝王,无论识字的,不识字的,无论会写字的,不会写字的,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觉之后,都想在诗词或者在艺文上,表现一下自己。我至今百思不解,为什么中国帝王大都好这一口,附庸风雅,而外国帝王一般没有这种嗜好,很少犯文学幼稚病。莎士比亚生逢两代君主,伊丽莎白和詹姆士,这两位都是戏剧的行家,但他们从不亲自操刀,只是让莎士比亚写,他们光坐在包厢里欣赏就行了。而回到我们中国的唐朝,那可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不但有一流的,超一流的诗人,而且,诗人之多,如过江之鲫,根本用不着太宗、高宗、玄宗、则天娘娘等来凑热闹的。  相似文献   

16.
1 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坛,特别是东南亚华文文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80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文坛。许多作家,如尤今、王润华、周颖南、黄孟文、田流、骆明、流军、淡莹等等,他们的作品先后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并引起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读者与评论家的注意。新加坡华文文学这一变化,是和新加坡华文作家、新加坡华文文学团体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文文学团体之一的新加坡文艺协会,在骆明会长领导下,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为振兴新加坡华文文学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历史和地域环境等因素,中俄两国在文化方面有过极为深远的相互影响。鲁迅先生所说的“中俄文字之交”首先是从俄罗斯文学先驱者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关注开始的,本文是对这种早期文化交往轨迹的探寻。东方、中国,这一切留给古罗斯作家的更多的还只是充满想象的空间。而18世纪俄国作家的中国印象中漂浮着的其实更多的是其自身的映象。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这是鲁迅长期从事创作实践的经验之谈,也是中国新文学拓荒期颇有见地的指导性论断。打开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仿徨》,扑面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多风民俗描绘,这大大强化了作品的地方色彩,产生出无限诱人的艺术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明治前期文学与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学无论是在其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还是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文学本身的内容上,都是既相似、又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类同现象声讨封建制度、反思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比的基础,然而因其发生的时序及文化土壤的不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二者的领导力量各异,二是二者的文学传统不同  相似文献   

20.
施亮 《海内与海外》2013,(10):25-28
我近日又读四川著名作家李劫人先生的长篇小说《大波》,这是以四川保路运动为题材的一部巨作。川味浓郁,色彩斑斓,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可惜第四部仅完成12万字,因作者遽然病逝而未竟其功!也是通过阅读这部小说的精彩故事情节,我心目中留下了四川保路风潮领袖蒲殿俊的形象。以后,又读了蒲般俊的一些史料,更加详细地了解他一生的行迹,对这位在中国现代史做出杰出贡献的爱国人士甚感钦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