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余     
喂!明明是“茶余饭后”嘛,怎么回事?为何将其“腰斩”,只写个半截?此地的标题曰“茶余”,仅想说说“喝茶之余”的闲事,记下在故乡与友人喝茶的琐碎。回到老家,因住的旅馆离L君的公司只数街之遥。平目得闲,常去他的办公室闲聊。在红木的几上摆着一套精美的茶具:那装备挺专业的。  相似文献   

2.
砖茶的记忆     
上了岁数的人,大多不敢在酒场逞强,于是转战对茶的品味。有了一把年纪,就有了忆旧的资本。说起茶,往往也是忆想当年喝茶的往事。当年支边在内蒙古,结识了几位蒙古族朋友,并不止一次到蒙古包做过客。那时"酒"是主题,如果不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那就不够朋友;但若说内蒙古特色的正宗奶茶,本人却不敢妄加评说。当年知青喝茶,不过就是解渴的代名词,若说品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的饮茶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 ,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喝茶也反映出其多元文化的一面 ,除了中国茶和英国茶之外 ,新加坡特有的“长茶”(StrechedTea)已成为观光客十分欣赏的一种民族表演艺术。所谓“长茶”是把泡好的红茶加牛奶 ,然后由某师傅把奶茶倒进罐子里。操作者一只手拿着盛满奶茶的罐子 ,然后倒进另一只手拿的空杯子里 ,两只手的距离约在一米之间 ,如此来回需7次。在来回倒茶的过程中 ,奶茶是不允许外溢的。由于“长茶”的杯子相当大 ,喝起来相当过瘾 ,喝茶者边品茶 ,边欣赏精彩的倒茶 ,心情也会变得轻松…  相似文献   

4.
正友人相聚,尽属"老北京",小酌之中,也以酒入题。有人说:"四路烧酒皆属平平,不知皇上喝什么酒?想来只能四方‘责贡’了"金诚先生乃顺承郡王后裔,谙于宫廷诸事:"有清一代诸帝无嗜酒者,乾隆对茶与酒的态度是:茶乃‘君不可一日无茶’;酒则‘常饮而有度’。于茶‘责贡’江南各省;于酒只是‘受贡’,而且仅限于宗室、勋戚。据我所知,乾隆常饮的御酒,系大学士傅恒所贡。其后人将秘方赠予了友人。"时下,北海公  相似文献   

5.
茶杯人生     
处一室的老王曾经有一个陶瓷茶杯,新买来的时候里外透着纯净的亮白色。老王不抽烟,但非常喜欢喝茶。每天早上上班都能看到那只茶杯冒着热气。而每次喝完茶,他只是简单地用水一冲,并不仔细刷洗久而久之,茶杯内壁锈上了一层褐色的茶垢,而外壁却洁白如初。老王说茶垢是好东西,积累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茶叶方面,缅甸人胜人一筹。他们不仅将新鲜茶叶制成干茶冲泡成茶水饮用,还擅长将新鲜茶叶腌制成湿茶和其他食品拌在一起直接嚼吃。缅甸人称这种茶为拌茶。缅甸人在嚼吃拌茶时习惯佐以茶水,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既喝茶水又吃茶叶,真可谓"物尽其用"。拌茶是缅甸人用来待客的传统食品。缅甸人以好客著称。当客人登门时,主人便会端来各种点心热情招待,其中拌茶是必不可  相似文献   

7.
1.喝茶应适中,一天不要喝很多杯茶。 2.胃溃疡患者不要喝茶。如果你想减少咖啡因的害处,最好在茶中加奶。 3.不要边吃东西边喝茶,否则食物不易消化。 4.如果你想减肥,不要多喝茶,因为血酸值增高会导致体内液体潴留,因而会使体重增加。 5.有茶瘾的人,不要突然中断喝茶,即使中断一天或两天,也会出现诸如紧张和睡眠不好等令人烦恼的症状。 6.贫血者不要喝茶,因为喝茶会减少铁的吸收。 7.喝茶适中可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因为咖啡因会促使身体分泌胰岛素,从而会出现低血糖。 可以说,喝茶太多不好,但每天喝三几杯是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8.
卖茶大嫂     
我喝茶的历史并不长。20年前住到上海电影厂修改剧本,那白开水里有漂白粉味儿,难以下咽,才开始喝茶。剧本送审的间隙,朋友陪我去杭州游玩,喝到了虎跑泉水沏的龙井茶,清澄温馨,嫩绿浅黄,微苦而回甜,沁人肺腑,真是色香味俱佳之上品呀。从此我喝茶上了瘾。曾有机会到杭州“创作之家”小住,心里痒痒的,总想买点儿龙井新茶。可是第一天就听主人说:“别在外边随便买茶叶!”我们游览了灵隐寺、西湖,许多地方,那车站,公园门口,到处都有成群的卖茶女,追着你,缠着你,兜售龙井茶。茶叶摊儿上一位大嫂还把我拽过去讲了一课,“你先生是北方客人,千万不要…  相似文献   

9.
说茶     
正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芯色碗转鞠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明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首宝塔诗是唐人元微之写的,算不得最早的吟茶诗,足证明中国文人和茶结缘并不比酒晚,亲密程度也不比酒差。文人如此,普通人更甚,如果作次调查,喝茶的人八成比喝酒的人总数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北京的"六必居"据说是当年专卖六样生活必需品,只比以上少个柴字,两者都不包括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喝茶     
看到过一些出访日本的国人发表的在日本喝茶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多是一些政要、名人,所记述的场所自然也是日本上流社会才能出没的高档茶馆或是收费不菲的茶舍茶屋。至于有幸进入到正宗的日本茶道之所,在神秘、序严的气氛中,看礼节隆重、操作程序繁琐的茶道表演,品那功夫极深、得之不易的用名瓷小盏呈上的那一点点淡绿色的沫茶,就更是贵族才有权或有钱享受的礼遇了。中国的政要、名人虽非贵族,但作为外国来宾,依然可以享受到贵族般的待遇。  相似文献   

11.
喝茶     
正毛里塔尼亚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教规禁酒,而饮茶有怡神、清心、止渴、解暑、驱睡、消食等药理功能和营养作用,故以茶代酒,蔚为成风。毛里塔尼亚人对喝茶情有独钟,喝茶几乎成为全体国民的最大嗜好,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不可一日无茶,许多人在向真主祈祷开始新的一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茶,可见其饮茶风气之盛。毛里塔尼亚人饮茶一般每日三次,一次多杯,如果遇到节日或休息在家,饮茶的次数甚至可以多达十次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望城有书香     
正在脑海中搭起一座陌生的城市,往往需要些许时日,几日寻访,看到的只可称得上是零散的片段。至于那里的人、那里的事,对我来说仍是一个模糊的边廓,但这并不妨碍我从细微之处去探摸这座城市的文化角落。我对望城所知不多,倒是微信中有个好友"金炼书舍",他是望城人。我对"金炼"君的了解,仅限于他喜好收藏签名本,其中貌似还有拙作。望城之行前,特地与"金炼"君  相似文献   

13.
古老的马店驿站,秀丽的边陲小镇,一批批风尘仆仆的人群马帮曾在这里延续着关于"茶"的故事,而通过那条位于普洱县城的茶马古道,清香袅袅的普洱茶也就此名扬四海。从茶团上取些浸泡,它那浓红明亮的茶汤,仿佛也在诉说着悠久而神秘的普洱茶历史。古山飘过古茶香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古城普洱,以出产品质优良的茶叶而闻名遐迩。然而茶叶本无特殊,但特别之处在于人类通过智慧,将茶叶与火融合,使其本身的香气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4.
戚姬与吕后     
未名 《新青年》2007,(9):28
《汉乐府》中有这样的词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下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姬的爱情宣言,读了这字句,心不禁为之震撼,那该是怎样的情感——"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相似文献   

15.
浮生茶     
公司年底奖励了一套紫砂茶具,淡雅精致包装华美.拎在手里,一大盒,沉甸甸的.当时就想,这样的尤物,于我,不知何年何月才会用得上.一年里,我大概也喝不了几回茶的. 果然,一套精美的茶具在书柜上生了尘.那天,停了电,想起那么多没有写完的文章,不禁心生浮躁,索性,开了书柜来收拾.就发现了这套茶具,宛如落魄的公主,薄薄的落了灰尘.  相似文献   

16.
他爱上她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女孩子是如此地爱喝茶,而他从来不爱喝茶,入口就是苦涩。所以,他的冰箱里总是各式各样的饮料,而她总是笑着说,早晚有一天,你会爱喝茶的。他想,江南的女子大概都爱喝茶吧,一杯上好的龙井或者碧螺春往往就是一首诗呢,这是她说的。所以,他以后去江南出差,总是买了最好的明前茶给她。爱情就是这样吧,如果爱了,就愿意给爱人最好的。而他依旧喝他的饮料,从冰箱里拿出来,即开即喝,不像她似的,要那么讲究的茶具,还要一步步慢慢地运作,像是在茶艺表演。多累啊!他总是笑话她说,说她注重过程比结果更…  相似文献   

17.
雷虎  阮传菊 《新青年》2015,(2):46-48
母亲带回一块老纸包的砖茶,纸的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川"字,打开后青色的茶砖裸露出来,表面凹陷处也形成一个"川"字,似有淡淡的清香溢出。父亲用斧头向茶砍去,丢一小块在茶碗里,母亲端起茶碗将深红色的茶汤一饮而尽,完全不似南方人品茶的样子。无怪母亲喝茶这样豪爽,这青砖茶原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和蒙古、俄罗斯人的特供饮料,原产自湖北  相似文献   

18.
从霹雳州抵达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李忆菪和她的先生陈毓翰来接我。我与李忆若相识在福州,与陈毓翰是初识。陈先生寒暄几句之后,便不揣冒昧地问我: “吉隆坡有几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想约你聊聊,不知可否赏光?” 只要时间允许,我当然愿意和马来西亚的茶友聊一聊。时间自然是允许的,我在吉隆坡逗留  相似文献   

19.
青钱枊     
正在北京家中,我剪开一个来自江西修水的信封,一张绿色的卡片映入眼帘,几片柳叶衬托着盈盈的茶杯,一缕馨香似飘了出来。哦,这是朋友寄赠的"青钱柳"优惠购茶卡。小小的"绿卡",把我的思绪一下拉到了江南的暖暖秋色中。平生爱树,树中喜柳。民谚云"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是报春树。幼时读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就想那一定是写柳树的,因为家中小院里的柳树就长着细  相似文献   

20.
茶·水     
韩春鸣 《海内与海外》2012,(12):71-71,70
笔者每日用茶,早晨一杯茶,暮时茶一杯。一天下来,仅续水而已,不换茶叶。讲究的人,对茶水论浓论淡,本人则浓淡皆宜。晨浓,暮淡。对于茶叶,要让其发生作用,离不开水。茶终归是饮料,茶叶需要水来浸润。那么,茶水之水,该用什么水呢?笔者不是饮水专家,只是想当然:饮用水应有天然和自然之分。所谓天然之水,就是天降之水,上天赐予。李白曰:"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对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