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当年被抄走的书籍,开始零零散散的发还了。但是,这些收回的书仍然不够原藏书量的三十分之一。顾城开始读所有能找来读到的书,诗歌、小说、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学……他看书很快,顾工很不相信。有一次,顾工看顾城的床头放着一本《悲惨世界》,便问睡眼朦胧的顾城:"你看完了这本书?""昨夜全看完了。"顾城睡意未足的回答。顾工实在不相信,他随手翻开一页,指着问儿子:"你既然都  相似文献   

2.
小小的顾城是怎样"想"的呢?他那样幼小,能懂得暗示和隐喻吗?如果不是,他怎么会写出这样感到寒冷和萧杀的诗句呢?顾工可是产生了联想,联想到了"山雨欲来"的疾风;很长时间,他都沉浸在联想的感慨中……联想终于成为了现实。当他们一家来到河滩边的村落附近时,看到了栖落在荒滩上的大群的水鸟,在顾工的眼里充满了荒凉,但在儿子的眼里,这是一片他所从未见到过的景色。这里也有人,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虽然穿着像泥土一样颜色深暗的衣服,但却向顾工一家  相似文献   

3.
谁的谢烨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杀妻自缢。9年后,人们依然在这个日子临近时会记起并谈论,人们说这是一个纪念日。是谁的纪念日呢?顾城的吗,是的,是顾城的。那个38岁依然戴着裤腿帽,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当做男人来敌对,认为他的存在,瓜分了谢烨对自己的爱的男人;一个38岁,依然拒绝长大,而又不得不长大,而且在妻子眼皮底下,进行着一妻一妾他所谓的梦幻田园诗般的生活的男人;而当有人追求谢烨时,不能忍受整天喊着要自杀,最后举刀霍霍先杀独属自己的妻子再自杀的男人。我不想再说下去。我无意说顾城的长短,只是很奇怪,为…  相似文献   

4.
顾城的诗直到今天在国内外还拥有众多的“粉丝”,他的诗集也不断再版。 顾城在奥克兰小岛上的故居旧貌依旧,一些遗物尚在。每年都会有游者去登岛凭吊。我读过一篇《环球时报》记者的文章,他很详细的描述了旧居的景物。但我注意到:顾城的旧居并未加以布置,大概还是原来的旧貌。我想,倘若有心人稍加整理,比如陈列他的诗集、诗稿等,会不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忆诗人谢烨     
爱神维纳斯以她特有的魅力感染着世界上古往今来的人们。谈起顾城不能不谈及谢烨。顾城说:“谢烨就是我心中的维纳斯。”不能否认谢烨对顾城乃至他的创作都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6.
顾城很小的时候就幻想能有自己的一块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相似文献   

7.
忆诗人谢烨     
顾城和谢烨都在听故事的氛围中长大。顾城自己常常被爸爸编进了故事,他在听故事时会忘记一切,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吓得捂住脸,一会儿又兴奋得拍手跺脚……小顾城在故事中常常历尽艰险,他常会边哭边问:“干嘛我这么倒霉呀?”颐城的幻想幼时就被铸成了雏形,他逐渐把这些幻想变成诗……  相似文献   

8.
饥饿的女儿     
肖琳 《新青年》2005,(8):64
当年顾城杀妻自缢,首先站出来声讨顾城的是她。为顾城与谢烨出书的也是她。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我喜欢她的勇敢。《饥饿的女儿》,虹影写自己。一个让人难以安枕的故事。故事里,虹影是母亲眼中的六六。六六出生在长江南岸,一江之隔,是半岛上的重庆城中心。那是另外一个世界,到处是红旗,政治歌曲响亮欢快,人们天天在进步,青少年们在读革命书,时刻准备长大做革命的干部。而江南岸,是这大城市堆各种杂烂物的后院,没法理清的贫民区,江雾的帘子遮盖着不便见人的暗角,这个城市腐烂的盲肠。家里5个女人,5种人生。大姐离过3次婚,最大的孩子比虹影只小…  相似文献   

9.
肖琳 《新青年》2006,(3):64
这是一本很老的书.出书时,人已不在. 1993年10月8日,中国80年代朦胧派代表诗人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杀妻,然后自缢.曾经的传奇爱情,以暴死震碎灵魂.他们的朋友,虹影与丈夫赵毅衡,集结了顾城与谢烨海外作品,取名<墓床>.他们说,这是一个无声的仪式,不仅是安慰漂泊无依的灵魂,更是让我们自己在死亡的虚空中有个抓得住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很小的时候,顾城的姐姐顾乡给他讲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顾城便羡慕孔子的周游列国,他充满幻想的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到每一个国家去讲学!"  相似文献   

11.
蓝岸走了以后,我总是拿东忘西。比如我明明是下楼去吃饭,到了麦当劳却只要了一杯加冰的可乐,慢慢地喝完以后又上来,坐在电脑旁边时才想起,原来我是要去吃饭的。有时候是吃了以后忘了,于是再去吃一次,胃胀了以后就以为胃坏了,又吃胃药,但往往吃过药后却不知吃了没吃,所以只能再吃一次。还有的时候,洗澡,我会洗了一遍又一遍,手里拿着浴液还找浴液,哎,浴液呢,我明明刚才还看见的?使过一次还问自己,我用过浴液了吗?所有事情,一直这样。所以,我知道我还爱着蓝岸。虽然他已经在很远很远的另一个国家,就是诗人顾城呆过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朋友高旗     
阿瞳 《新青年》2006,(10):48-49
1. 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高旗.高旗对自己的名字很满意,他曾经告诉我,他家里有兄弟5人,他爸爸给他起的这个名字最响亮.当遇到陌生朋友的时候,他总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叫高旗,高兴的高,红旗的旗.在大学时代,高旗对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北岛和顾城非常崇拜,曾经和同宿舍的几个兄弟组织了著名的校园民间诗歌组织,名叫"沙漠之舟".  相似文献   

13.
壹朵鱼 《新青年》2013,(1):38-41
小巷铺满了青石,北京的胡同踏平了红砖,连西北的层层风沙都埋了古道,兜兜转转,我还是记起林荫小道尽头的墙壁上,歪歪扭扭地刻着: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你拿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那是诗人顾城的,《小巷》。壹我害怕爱情。因为它太过奢侈又能卑微地渗出血来。我无数次地告诫自己,将电视中女孩子被爱情欺骗的镜头牢牢记住,像烫金烙印一样,男人不可信,爱情也不可信。我所有的恐惧来源一个人的动作,就是我暗恋已久的一个男孩子,他关心体贴我,无微不至眼神凄迷深邃,可是转眼却用双手搂  相似文献   

14.
整个故事浸透了人性的阴暗,没有白天,只有黑夜,像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两个想从黑暗中挣扎出来的孩子用黑色的眼睛却寻找不到光明,而是堕向更深的黑夜.雪穗和亮司是同学,他们11岁那年,生活中黑暗的渣滓残酷地浮出水面.亮司的父亲是当铺老板,在性取向上只喜欢幼女,年轻的母亲便与店员一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雪穗出身贫穷,父亲死后母亲让幼小的雪穗卖身,当铺老板明着去找雪穗的母亲,实际是为了雪穗.这一天,亮司发现雪穗卖身的对象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愤怒之下刺死了父亲.两个孩子憎恨自己的父母,第一个阴谋就这样发生了,11岁的孩子已被煤气熏死,表面看来这是一起杀人、然后自杀的结局,种种迹象都指向雪穗的母亲,她成了杀死亮司父亲的凶手.  相似文献   

15.
首创股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葛泽民谈:做环保投资一定要考虑长远 北京目前是一个缺水城市,主要原因一是近期经济发展很快,人口膨胀比较多。二是环境恶化。环境保护无非是三件事,第一是空气,第二是水,第三是大气。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水治理速度提高是很快的。我着重谈谈污水处理,因为污水处理在历史上欠债是非常多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从小就受人冤枉,受流言蜚语的议论。他成了文化界的名人之后,也有很多人嫉恨他,一个有思想锋芒的人,一定是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一个人如果大家都说他好,这个人你一定要警惕,他是有问题的人,一个正经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说他好的,因为社会上的人的利益是不同的,怎么可能一个人警察也说你好,小偷也说你好呢?比如有的人辩论不过鲁迅,就想别的办法,说鲁迅是拿卢布的.什么叫拿卢布的呢?卢布是苏联的货币,苏俄的货币,说他拿卢布就是暗示他是共产党的人,他是苏联共产党派来的文化特务。所以这话是很阴险的,因为你的话接近于共产党嘛,你为共产党说话嘛,所以说很多人不采用正常的辩论途径、辩论方式,而是企图在肉体上给别人带来威胁,这就是文化界的小人、道德败坏的人,这也是一些小人常用的伎俩,就是用文章之外的办法来打击对手,说鲁迅是拿卢布的这个流言可以说持续了鲁迅的终生。鲁迅虽然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但是因为他看到共产党是被压迫者,共产党是在野党,而且不是合法的在野党,是站在被压迫人民一面说话的人,是被镇压的人,所以他是站在弱势群体一面,他才和共产党成为同路人。但是他自己并不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大体说来,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包括三个内涵要素,一是国防军,二是国防工业,三是国防工程。军队是人与武器的结合体,没有武器不成其为军队,而武器一靠购买,二靠国防工业自制。国防工业是国家基础工业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国防工程更是一个庞大系列,包括军兵种基地,指挥通信工程设施,特种工程,战略、战役仓库等,还有在预定战场的防御工程,如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等。因此,  相似文献   

18.
赵韬 《海内与海外》2009,(11):77-77
秋的九寨 地震后的这个秋天,这里静好。这里是九寨。还有两天便是“霜降”的节气。然而这里已是层林尽染。花和海,水和天,或者,还有天外的声音。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叶是红的,黄的。心是追寻的。追寻着宁静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     
马常  白伯骅 《海内与海外》2005,(11):73-75,70
伟大作家曹雪芹的伟大著作《红楼梦》,是清朝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涉面极广。举凡典章制度,园林建筑,服装器物,书法绘画,诗词曲赋,灯谜联语,文玩古董,医药丹方,民间工艺,无所不所。其中,有关饮食肴馔的描写,也占有一定篇幅。是全书整体艺术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多侧面描写生活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代天皇制,昨天是明治天皇,是统治权的总揽者,是万世一系的天皇,是现人神。今天的天皇是象征天皇,象征日本国和国民和谐。他只能行使国事行为,没有国政权能。因此,象征天皇不是日本国的元首。其国事行为又不能独立行使,必须内阁的建议与认可。明天的天皇是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总意为依据的。在日本3种社会势力中,以社会右翼为代表的天皇像,肯定是不得人心,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主张断然废除天皇,也背离国民众望。只有广大的社会中坚,在60多年象征天皇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他们的天皇像才有望在国会中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