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怀世纪伟人赵曜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举国上下无比悲痛。他的逝世,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邓小平同志经历了七十余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他在每个历史时期,对我们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都是巨大的。从大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2.
高举理论旗帜牢铸精神支柱·本刊编辑部·巨星陨落,举国同悲;缅怀功绩,共创伟业。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与我们永别了。邓小平这个名字,标志一个时代,是一座丰碑,一部史诗。他的英名,他的业绩,他的理论,他的思想,他的风范,永垂中国史册,永垂世界史册,世世代代铭...  相似文献   

3.
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的著作和邓小平理论,可以发现,虽然邓小平同志没有直接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但他以世纪伟人的战略眼光,敏锐地观察到知识经济的端倪和发展趋向,对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知识经济的本质内容作出了超前的、精辟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知识经济的内在本质。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高瞻远瞩,以宽广的眼界和发展的战略眼光,科学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迅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思考,使其关于发展的理论中洋溢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立足于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便深刻地指出,尽管由于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引起的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有了可喜的增长,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从整体看,世界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谋求发展的。到80年代中期他进一步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言论和著作中,‘发展’之木语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邓小平同志在漫谈各种问题时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在南巡时,邓小平志讲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最后他一言蔽之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可见,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观思想是十分突出的,贯穿河于他的全部著作,体现在他的领导实践中,是我们党的领导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人类思维在当今时代的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邓小平同志的这个发展观思想,犹如一块金砖,伴随着历史进入90年代的钟声,敲开了广西“一片海”的大门,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是我国经济特区的缔造者。他不仅倡导建设经济特区,而且为经济特区建设提出了根本方针和完整的指导思想,又及时总结推广经济特区的经验,促进特区和全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和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一系列的指示是正确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内容非常丰富,笔者认为,我们今天学习邓小平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要着重…  相似文献   

7.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系统辩证法就是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邓小平同志正是运用系统辩证法理论来观察世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的。系统辩证法认为,事物即自组织系统,系统内部诸要素及系统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邓小平用系统观点看世界,提出了中国的发展战略。邓小平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多极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国是这一有机联系的世界巨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系统、一部分。他讲,“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放在国际环境中来考察,放在人类发展大趋势来考察,在实践中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现。认真地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早在八十年代中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钦建军 《求知》2004,(10):6-9
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一篇纪念邓小平同志的光辉文献,也是实现国家富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郑重宣言,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让天津市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更深入地学习、领悟和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日前,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请他对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一个全面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一生贯穿整个二十世纪,他的业绩、理论与风格,决定了他不光在中国近现代和中共党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研究邓小平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我们继承邓小平遗志,学习邓小平理论,发扬邓小平的伟大风格,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本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长时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在明末清初之际,当西方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却印关自守,因循守旧,大大落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  相似文献   

11.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巧妙结合,是邓小平同志高超领导艺术的一大特色。早在1950年,毛泽东同志曾在莫斯科向斯大林元帅介绍邓小平是个难得的人才时说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曾经两度成为世界非常有影响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被世界舆论界公认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这与他这种独特的领导风格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月来,我们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逝世,感到无限的悲痛。大家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重温小平同志的谆谆教导,决心把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沿着他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关对外开放的论述吴保民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就要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关于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决策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导方针。小平同志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多处强调:“保持自己的优势”,“发挥我们的真正优势”,是增大我们的威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弊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取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的重要条件。当前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打胜增强综合国力这一硬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一卷《邓小平文选》一个突出特点是把中国的发展问题摆到世界范围的背景上来考察。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优势”,就是把中国的问题放到世界范围来思考、决策的典型范例。在他看来,中国还  相似文献   

15.
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全国各族人民莫不感到极大的悲痛!邓小平同志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的逝世,对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邓小平同志一生功勋卓著,举世公认c特别是在新时期中,他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作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O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  相似文献   

16.
一、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1、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党建理论。1993年11月,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两件大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党的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如果从广义的党建概念讲,《邓小平文选煤三卷(包括第二卷),讲得最多的是党建(他讲经济也是“从政治角度讲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标志的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17.
“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和精髓,也是他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主题与特色。邓小平同志“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以此来认识和改造当代现实社会,从而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邓小平对唯物辩证法的新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仅讨论其中的三个要点。一、恢复和确立唯物辩证法的权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特征。因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唯物辩证法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18.
黄团元 《各界》2010,(9):69-72
郭沫若的一生(1892—1978),多彩多姿。邓小平在1978年6月18日为他致的悼词中这样评价:“郭沫若同志不仅是革命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在革命实践中立下的功绩,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尊敬。”邓小平还说,“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198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非官方的场合中,对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教授夫妇说,“对于科学我是外行,但我是热心科学的。”这是一个政治家发自内心的坦言,历史可以作证。70年代末,当中国终于选择邓小平,让他来校正前进的航向时,邓小平同志急切而忧虑的目光立即投向了科技。他对科技的属性和地位,发展科技的方法、途径、方针、政策等作出了一系列论述。这些论述,渗透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冷静反思,贯穿着对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差距的客观分析。冷静反思,使他的科技理论闪耀着拨乱反正的光芒;客观分析,使他的脑海…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厉以宁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他设计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案和途径,填补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空白。这在(《邓小平文选》)中,尤其是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得了充分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