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永琦 《奋斗》2006,(10):18-20
大庆,这个昔日一片荒原上开发建成的世界级的大油田,这个曾孕育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神奇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一座繁荣美丽,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城。“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这是大庆人抒写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湖在城中,城在绿中。旧日的水泡子改造成了今日一汪汪清澈的、湖湖相连与嫩江相通的活水,水活了,树绿了,城新了,大庆人也更加地充满灵气。“我为大庆添魅力”,每个大庆人都把它视为责任与光荣,大庆跻身2006年度全国魅力城市评选。  相似文献   

2.
“一八九О年,我出生在离北戴河大约百里的海滨。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丢下了一个十分需要她照看的可怜的婴儿。我没有兄弟和姐妹。于是我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等我长到十五岁的时候,他们又留下我孤独地生活在这世界上。我是多么不幸啊!”这是李大钊留学日本到达东京不久,在准备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之前,在基督教青年会补习英文时,用英文做作文时写的《我的自传》介绍自己身世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党史文汇》1999年第5期登载的《难忘“五楼作风”》的追忆文章,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拜读此文,我十二分的感慨,一种敬仰、一种思绪、一种渴望与之俱来,禁不住想把自己心灵的共鸣叙说出来。过去,我对这些老领导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事迹也略知一二,但那时他们是历史在自己心目中树起的一座座丰碑,是伟岸的,好似平凡的人不易学到的,可望而不可及。摊忘“五楼作风”》追溯了他们过去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和不同侧面,朴实地再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可以学得着…  相似文献   

4.
宋奇 《求贤》2010,(7):18-18
《求贤》杂志公丹发行走过10年的历程,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期刊界,她走出了自己一条独特的道路,成为广大基层政工干部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受到他们的喜爱。许多人手里都珍藏着自己在《求贤》发表过的处女作,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成长、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十分珍惜。  相似文献   

5.
晏礼中 《廉政瞭望》2014,(24):50-50
在我的电脑里面有一个文档,名字叫做《享年》。“享年”就是享受生命年数的意思,我是在自己30岁生目的时候。给自己建的这么一个文档。 为什么要建这么个文档呢?因为我想知道,有哪些我喜欢的人,在他们30岁的时候就没了。这样如果我过了30岁,我就觉得自己比他们值了。  相似文献   

6.
回忆和怀念     
刘英同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姐。近十年来,她应约在《人民日报》、《望》周刊等报刊上,相继发表了不少文章,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回忆她和张闻天同志几十年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历程,得到各方面的好评。现在中共党史出版社结集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姐回忆文章提及的许多事情是我和他们共同经历的,自然地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和对闻天同志的怀念。我认识刘英同志,是在她结束留苏生活回到中央苏区以后。同张闻天同志认识,则早在1927年底我到莫斯科学习时。他曾在重庆从事新文化运动,得到我四哥杨公的支持和帮助,还在我家里…  相似文献   

7.
从鞍前马后被人尊宠,出有车、食有鱼的官位,走入阴森冰冷的监狱,甚获走入地狱之门,这彻骨之痛的人生一跤,迫使贪官们为自己贪婪的心态和祸国殃民的行为进行一番反思与忏悔。他们恐惧了吗?他们后悔了吗?如果还有来生,他们准备怎样去做人呢?请看贪官们的“狱中自白”——“任何不纯的目的当官,今天不垮台,明天必垮台”这是李玉章(原柳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在《我的自白》中的一句“名言”。他是以自己被判无期徒刑的经历得出这一“至理名言”的。李玉章曾在武警消防部门干了三十余年,多次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冲锋在前,…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六七月间,陕西南部的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镇安县,陕西北部的子长县、清涧县,因暴雨引发洪水灾害和泥石流。《党风与廉政》“舟与水写真”栏目编发了一组文章。编者按指出:从这组文章中可以看出在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冲锋在前的是党员干部;在公与私的考验面前,舍小家顾大家的是党员干部。哪里最危险,共产党员就奔向哪里,有的党员干部甚至为救助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是他们一声高喊:“不怕死的跟我来。”他们用豪情感荡众人,用义举震慑洪魔,用自己的大无畏精神和不屈不挠…  相似文献   

9.
我在大庆生活30多年了,是这块土壤结了我无尽的创作源泉,我称它为自己的空气、阳光和土地。我的多部话剧,如写住在车厢里打井的汉子《黑色的石头》、写在荒野里看管气井的老梁头和牧牛婆的《大荒野》、写油田知识分子的《地质师》等,之所以获得“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不同奖项,取得成功,就是因为这块土地上的人给了我巨大的感动和创作的冲动。 十几年前,我就与大庆油田高级地质师王启民成了朋友。他们这些60年代的大学生远离家乡,奔赴东北高寒荒原,开发油田。30多年的岁月沧桑,从没有动摇过他们的信念,他们就像迎…  相似文献   

10.
张芳 《党课》2013,(10):124-125
初次接触这本杂志,应该是在2012年的11月。那天我去物业办公室取报纸,发现他们桌上放了一本《党课》,马上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心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呢?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老马说过这样一段有关“奉献”的话:“奉献这两个字我不愿意说,但有时确实是这样做的,来到这里其实就是一种奉献。”如今,西安科技大学05级毕业国防生们已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大地上工作了,他们正循着前人的脚步,记录着自己的奉献故事。  相似文献   

12.
闫慧娜 《先锋队》2014,(3):48-49
那天晚上,母亲蹒跚着身子,在门口挂起红灯笼,照亮了儿子回家的路,却也将儿子的命亲手决绝;那天晚上,梦兰以为就此步入了婚姻幸福的殿堂,却在此后的一天,用清脆的枪声祭奠了她曾经忠贞的爱情!这是一种无言的震撼!无论是母亲还是恋人,他们都用行动坚守和捍卫了自己至高无上的信仰,让人肃然起敬!这是影片《忠诚与背叛》中的两组镜头,  相似文献   

13.
我用了一个日升、日落,太阳在天上走了180个弧度的时间,读完了地球的113个经度,从中国的郑州,读到英国的剑桥。这本《叩开剑桥之门》,是朱巍、王晓琳、朱筱筱他们夫妇、父女、母女的“三重唱”。其实读完这本书,或日听完这曲“三重唱”,我已经用了三年的时光了。  相似文献   

14.
关于幽默     
刘震云 《党建》2011,(10):48-48
《一句顶一万句》的写作对我最大的意义是使我跟文学的关系突然发生了变化。 过去我在写作品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才写东西。到了《一句顶一万句》,我发现作者要说什么不重要,作品中的人物要说什么是重要的。比如说杀猪的、牧师老詹等等,他们要说的话比我深刻得多,也要广阔得多。当我由一个写作者变成一个倾听者,我每天写作不是在写,不是在听,是在倾听,我突然发现我写作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宋志坚 《唯实》2004,(8):190-190
我说的是《倚天钦差》塑造的乾隆,并非是《清史稿》记载的乾隆。历史与艺术有联系又有区别,用艺术的形式演绎历史人物,更是溶入了艺术家自己的生活经验。《倚天钦差》的编导,是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来解读乾隆皇帝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多次承担了为中函领导干部班、中函本科班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现代市场经济》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我现将几年来在函授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旨在与同志们共勉。一、在教学环节上,注重精心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我很重视备课这个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舍得在这方面下功夫、花力气。一是刻苦钻研教材。为了熟练掌握教材,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除了下笨功夫啃教材外,我还阅读了一些借鉴价值较大的参考书,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如我在备《现代市场经济》这门课…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汇》2008,(1):56-56
《党史文汇》编辑部:近读《党史文汇》总第236期《临汾、晋中、太原三大战役解放军干部英名录》一文,发现有一些同志被漏记了。因为我和他们一起工作过,比较了解,他们虽已过世,但同样不可忘记,故将其列出,寄给你们,供你们参考、补充用。  相似文献   

18.
蒋建国 《新湘评论》2007,(11):47-47
我认识魏华政君,是在20多年前他脱下戎装担任娄底地委组织部长后。初次相见,他给我的印象是:军人,直率,正派,宁静,不怒自威。由于这风格,加之经验和好学,他很快便成为了上下颇为认同的组织工作者。那时,正流传着一篇颂扬组织工作者的题为《圈》的报告文学,《圈》中写到:“组织工作者就是这样一些人:威严、权重、平凡、寂寞。他们开掘生命的能源,而当生命流光溢彩的时刻,他们却消退在朦胧的烟霭中”。“容易把人生看得太透,也容易看得太淡”。这些话,我以为用在魏君身上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党建》2023,(4):65-66
<正>敬爱的党组织:从小,我就憧憬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少年时期读过好多红色经典小说,如《红岩》《红湖赤卫队》《地道战》……我看到了一名又一名共产党员的飒爽英姿,为他们的刚毅品质和忠贞信念所倾倒。受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感染,我小小的心灵就已打上红色的烙印。这不是我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了。在就读高中时,我先后担任过班长和团支书,各方面表现优异,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党员,是《党的生活》的忠实读者,一直把《党的生活》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通过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近两年来,我担任了党小组长。为了提高自己的党务工作能力,我对《党的生活海期必读,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贵刊现有的《各抒己见》、《咨询台》、《领导艺术》、《上情下达》、《经济纵横》、《学习辅导》、《文明风景线》等栏目,都办得不错,我很喜爱。尤其在《编读往来》栏目中,看到不少读者对党刊的评价后,深感党刊的编辑同志对作者、读者的厚爱之情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位读者在信中说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