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9月,在共和国的将帅名单里,粟裕名列第一大将。粟裕未能授衔元帅,引起了当时及后来许多人的由衷感慨。战争年代,粟裕多次率领部队与其他部队整编扩编,在核心领导的人事安排上,他也多次谦让司令。1945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粟裕当即向华中局负责人请求任命张鼎丞为  相似文献   

2.
1945年10月 27 日,中央任命粟裕、张鼎丞分别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接此通知的当天,粟裕电呈中央说:“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请以鼎丞同志任司令,职副之。为慎重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呈电。”恳切之情,溢于言表。10月29日,中央复示,“同意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1948年 5月,中央决定派陈毅去中原工作,华野由粟裕负责。粟裕认为,由陈毅同志担任华野主要领导,有利于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他再三推让,恳留陈毅。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在陈毅同志去…  相似文献   

3.
粟裕让官     
粟裕同志是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党的利益为重,功成不居,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两次让官,显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1945年9月,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任命粟裕和张鼎丞分别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员。接到电报后,粟裕考虑再三,认为张鼎丞同志资格比自己  相似文献   

4.
刘志青 《党史博览》2013,(11):49-53
1945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苏南、浙江省的新四军部队。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未到职),刘先胜为参谋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委托粟裕以华中局代表名义,全面领导苏一浙地区的党委工作,统一指挥。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下旬,张鼎丞偕夫人路恺奉命从延安赶赴苏北,10月上旬到达淮安。张鼎丞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常委、华中军区司令员、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路恺任淮城市瞻岱区区委副书记。 救灾为重 华中解放区位于江淮平原,横跨苏皖两省,以苏北地区为主,还包括豫东一部分地区。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6.
余玮 《党史文汇》2006,(9):21-26
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3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38年11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新四军第一师、黄花塘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局、苏浙军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华东野战军、中共济南市委等单位速记员、机要秘书、秘书、参谋、干事、专职党支部书记、调研员等连、营、团级干部.1941年12月26日,与粟裕结婚.1952年转业,先后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商业部任计划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及政策研究室主任;1970年任军事科学院计划指导部正师职秘书.1983年7月以中央军委办公厅副军职离休干部离休.  相似文献   

7.
(续上期)向陈毅自请撤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悍然发动了内战。江渭清和他所属的苏浙军区部队渡江北撤,来到苏中地区,投入了解放战争。这时,华中局改组成华东局,与新四军军部一道,在陈毅率领下北移山东。华中苏皖地区成立了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并将留在华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分任司令、政委,江渭清所在的六纵队恢复了新四军六师番号,谭震林兼任师长、政委,王必成、江渭清分别任副师长、副政委。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刚刚恢复的六师投入了其中的五次战斗。五战皆捷。歼…  相似文献   

8.
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江苏中部地区,面对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的进攻(敌12万人,我3万余人),依靠解放区的有力条件,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法,七战七捷,歼敌56000余人,是为苏中战役.在苏中战役中,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华中军区政治委员邓子恢、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题图左一)、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谭震林等首长,电报往来,当面磋商,群策群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始终在第一线指挥的粟司令员那种无私无畏的革命胆略、统观全局的非凡智谋、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使我敬佩不已,终身难忘.1 解放战争开始时,军委根据敌军的态势,曾设想南线战场外线出击,华中野战军兵出淮南,占领蚌埠、浦口段铁路,以配合山东野战军歼敌于徐、蚌间的作战,并就此方案征询战区指挥员的意见.粟司令员在全面分  相似文献   

9.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0):40-42
产生分歧就在1938年4月20日蒋介石派人来点验这天,叶挺、项英收到周恩来从武汉发来的电报:叶挺、项英:经中共中央代表同国民党政府协商,新四军的总任务,是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四个支队的活动地区划分如下:第一、二支队到苏南敌后;第三支队和军部留在皖南;第四支队到皖中。各支队开进时间,望斟酌上报延安。周恩来4月20日当时,叶挺、项英正陪同国民党军队的“点验委员”们活动,无暇研究这个问题。“点验委员”们一走,他们马上召集陈毅、张云逸、周子昆、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傅秋涛等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称:1945年“10月,在原华中(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组成华中分局,邓子恢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受华东局领导。”然而,有可靠资料证明,华中分局成立时副书记应是谭震林,曾山时任华中分局组织部长。一、成立华中分局前后,华中局与中央的有关电文、通知都仅提到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在华中分局领导人选基本确定后,遵照中共中央建议,曾山作为原华中局负责人(华  相似文献   

11.
分析利弊选定战场1946年9月下旬,华中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占领了苏中、淮南、淮北、鲁西南解放区,对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形势比较严峻。为了更有利于统一指挥,更有效地反击敌人,9月21日,陈毅向中央军委建议:“两个野指合成一个。”9月23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两个野战军指挥部合成一个,对内暂称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10月1日,陈毅在向中央军委报告作战部署时又提议:“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10月15日,毛泽东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陈…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和平与内战的选择。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玩起了“真内战假和谈”的把戏,接受了吴鼎昌“假戏真做”的主意,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共定大计”,美军司令魏得迈也于23日向毛泽东发了去重庆谈判的邀请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决定同意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13.
1941年9月26日,一道红色电波由延安传到华中局:中共中央同意刘少奇回延安休养。这时,刘少奇胃病复发已多日,经常疼痛,食欲不振,面容消瘦。就身体状况,确实需要休养。可是思量再三,刘少奇觉得还有些事情需要办理,不能马上就走。预定到华中党校讲的课还没有讲完,准备找彭雪枫、黄克诚两人沟通思想,但还没有机会谈。特别是需要召开一次华中局扩大会议,总结过去工作,部署今后任务,这是走前必须要办的事。IO月3日,毛泽东又致电刘少奇询问:“中央决定你来延安,谅已收到电报,并希望你能参加七大’··’··何时可以动身,盼告…  相似文献   

14.
淞沪杭战爆发不久,上海、南京先后沦陷。1938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的具体部署,粟裕、陈毅、张鼎丞先后率军进入江南,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苏南各地的秘密社会也纷纷打起“抗日”的旗号,迅速发展起来。它们盘踞一方,拥有一定的势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武装力量。因此,如何争取、收编和改造这些秘密社会,不仅关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共福建省委作出决定,争取在三年内完成《张鼎丞传》编纂出版工作。决定说:张鼎丞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者之一。他先后担任永定暴动的总指挥,红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新四军二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党校二部主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全国解放后,他首任福建省委书记兼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张鼎丞、粟裕互让司令的故事,在华中广为传颂。而邓子恢让书记一事则鲜为人知。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持下,大量运兵到各抗日战场,抢占城市、交通线和军事要地,积极准备大举进攻解放区。华中解放区地处国民党统治的心脏,更是他们进攻的重点。当时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反动派已抢占上海至徐州铁路沿线及沿线各军事要地,控制了长江水道,并正陆续调集重兵,逐步向华中解放区推进;此外,南京、泰州、扬州等城市的日军,拒绝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大批伪军在接到蒋介石的密令后也摇身一变成为“国军”,驻守原防,负隅顽抗;国民党军队还占领了济南、青岛等大城市,直接威胁山东解放区,并企图截断山东与华中的联系,陷华中解放区于孤立。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由抗战时期华中新四军大部和抗战胜利后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一部发展成的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来。编成山东、华中野战军,保卫山东、苏皖解放区1945年8月26日,为适应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变化,准备应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共中央调整各战略区部署,任命饶漱石为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陈毅为华中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 ,粟裕一直担负战区指挥员的重任。他先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 ,三野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46年10月 ,华中、山东野战军统一行动 ,中共中央专门指示 :在陈毅领导下 ,大政方针共同决定 ,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从此他挑起了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的重担。在中央指导下 ,在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中 ,他充分发挥了特有的军事指挥才能 ,立下了赫赫战功 ,被誉为常胜将军。粟裕的军事思想、军事指挥具有鲜明特色 ,本文谨对…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张鼎丞、粟裕将军互让司令的故事,在华中地区广为传颂。而邓子恢让书记一事则鲜为人知。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持下,大量运兵到各抗日战场,抢占城  相似文献   

20.
刘珍珍 《党史文汇》2013,(11):38-42
195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正式通知: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名任命的。通知下达前,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召见出生于湖南会同县、时年47岁的粟裕。一阵寒喧过后,毛泽东说:“这次找你谈谈,是要向你传达中共中央最新决定,要你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很吃惊,马上表示:“主席,我不能胜任!”毛泽东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