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西统至今,菲律宾华文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各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阶段:长久的放任第一阶段可上溯至西统时期,一直到美统结束、独立初期。这一阶段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是持自由放任的态度,华文教育基本上是在没有任何限制、压力的形势下,依靠华侨社会自身的力量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西班牙统治菲岛时期,没有正规的华侨学校,所以基本上谈不上华文教育。一些皈依天主教的华人或华侨,将其子女送天主教学校,久而久之,大体同化于当地菲人之中。还有一些华侨、华人靠私人或开办私塾的方式来教育华侨子女。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华文教育事业始于我国同治、道光年间。一百多年来,随着柬政局的变化,几起几落。被称为华文教育黄金时代的50—60年代,全柬有230所华校,学生5万多。70年代以后,步入低谷,到1974年,不仅华文教育被全面禁止,连华侨在公开场合讲华语也被禁止了。90年代以来,随着柬埔寨政府实施经济开放,多元文化政策,华文教育开始复苏,进入了一个新生的历史时期。一、恢复的过程1990年12月20日柬华理事会成立的一天,在金边“首都大会堂”门额上,堂堂正正挂起了用柬文和华文书写的“柬华理事会成立典礼”大幅横额,标志着使用华文…  相似文献   

3.
新移民与美国华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代,受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正式建交等因素的影响,由中国大陆前往美国的移民潮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形成,从而将美国华文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中的新移民指中国改革开放后,由中国大陆移向国外的人员。而所谓的美国华文教育中兴,专指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中国大陆移民潮所推动的美国华文教育的发展。中国大陆留学生与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的创立1978年6月,邓小平提出“增大向外派遣留学人员数量”的重大决策,留学生的数量因此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6年末,中国大陆赴美国的留学人员为13万到15万人之间①。截止2…  相似文献   

4.
华文教育本土化是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必然趋势。泰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始于50年代后期,印度尼西亚则始于60年代中期。其他一些国家由于政治变化等国际国内因素,甚至将华文学校国有化。在这种情势下,华文教育如何在所在国落地生根并发展?本文将从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困境和出路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后最初几年,泰国华文教育出现了井喷式的复兴现象,其迅猛程度和发展规模史无前例。究其原因,一是自由泰政府调整了对华文教育的政策,使其有了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由于中泰建交后,中国民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发挥了推动作用;三是自由泰政府因忙于处理战后所面临的复杂而棘手的内政和外交难题而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扩大了大办华文教育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解禁后已走过13年的旅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这离不开印尼华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华文补习班(学校)的贡献.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尼华文补习班(学校)的学生构成、课程设置、师资情况以及发展中的问题,认为印尼多元的、多层次的华文市场为印尼的华文补习班(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华文传媒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是海外华文传媒的发源地,也是最重要的海外华文传媒中心。东南亚华文传媒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既经历了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热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和战后初期的鼎盛,也经历了日占时期的近乎绝迹和六七十年代的衰退。7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东南亚各国局势的变化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东南亚华文传媒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一、东南亚华文传媒的起源东南亚早期的华文传媒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1807年,为了适应对外扩张和殖民统治的需要,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派罗伯特·马礼逊来…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言文化的国家。而多语言源流并存的教育体系是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殖民统治时期的遗产。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的主流学校是马来学校,以国语(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华文小学(华小)属于非主流学校,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虽然华文小学是非主流学校,但是约90%的华裔学生却在华小就读,而且华文不仅仅是一个科目,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第三世界正在迅速工业化的国家一直是正统经济学的王牌。对于那些热衷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依附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中心和农业边缘之间存在着一种一成不变的结构关系——的人来说,这墩牌是难于取胜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也引进了依附论的观点,使它也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说明一方面存在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从华人认同看泰国华文教育的复苏与发展(1992~20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起源于海外华人社会,泰国的华文教育亦是如此。1992年,泰国政府放宽华文教育的限制,泰国华文教育复苏并迅速发展,目前泰国有超过80万人学习汉语。虽然泰国华人被高度同化,但是他们多元的政治、文化和族群认同反而促进了泰国华文教育的复苏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人对此颇为乐观,认为华文教育的前景一片大好,从而忽视了成就背后的困境。通过对近20年来华文小学及华文独中发展状况的分析,本文在揭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指出了业已存在的"成就困境"局面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 ,海外华人无论在世界上哪个洲 ,哪个国家 ,哪怕是已经迁徙他国几代人 ,或是刚刚迁入他国 ,都在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而竭尽所能。笔者趁2004年1月到老挝进行学术考察的机会 ,顺便了解老挝的华文教育情况 ,从中感受海外华人赤子之心。目前 ,老挝有华文教育的学校共6所 ,即位于首都万象市的老挝国家大学和寮都公学、北部琅勃拉邦省琅勃拉邦市的新华学校、中部甘蒙省他曲华侨学校、南部沙湾拿吉省坎他武里市崇德学校和占巴色省巴色市华侨公学。除了老挝国家大学中文专业属于政府办外 ,其余5所有华文教育的学校全是当地华侨华人创办起…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外华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而东南亚地区较为集中。华人、华侨旅居东南亚,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他们与当地人同甘共苦,和睦相处,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们使优秀的华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华文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690年印尼华侨创办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学校———明诚书院,到19世纪20年代东南亚创办近代华文学校,华文教育可谓逐渐步入正轨。历经百年沧桑,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国已赋予其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虽然华文教育在泰国起步较早,但由于中泰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它也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在20世纪90年代泰国华文教育逐步复兴之前,泰国华文教育先后经历了缓慢起步、迅速发展、短暂挫折、短暂繁荣、日趋衰落5个阶段。本文主要对这一时期的泰国华文教育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用“重写本”概念解构柬埔寨华文教育的结构变迁历程,将其视作动态层累过程,划分为历史时序层次和社会阶层结构两个层面。文章论证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内部结构在面对柬埔寨政治体制激烈调整下的转折变迁、化危机为转机的历程,而新转化的华社结构透过华文教育内容的调整进一步回应社区内外对族群身份的新需求。这样的危机转折构成与改变历程也就是重写本的书写过程,书写的内容即为“华性”在不同体制与结构下的新表征。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人移居海外最早的地区,早期华文教育的发展路径也十分相似。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实践开始呈现出不同的走向,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从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政策及其实践路径来看,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以新加坡为典型的自上而下型,以马来西亚为典型的自下而上型,以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老挝、柬埔寨和文莱为适度平衡型及以缅甸为典型的夹缝生存型。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不同类型华文教育形成的原因,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更加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高中外友好交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暨职工会,是由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暨职工会演变而成的。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成立于1951年,属教育专业团体。1953年,为了谋求改善教师的生活,提高教师的待遇,经理事会会员大会通过决议,向国家劳工部申请成为职工会并获得批准故将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改称为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暨职工会。1980年以后,新加坡中小学教育制度发生了巨人的变化:全部华校都要把所有用华文教学的科目改为英文本,用英语教学,只保留一科华文,而且列为第二语文。当时,只有九间特选中学和四间小学的华文仍为…  相似文献   

19.
民办非全日制华文教育是泰国华文教育的两大体系之一。其基本特征为:产权私立,以补习学校为主要办学形式;商业化运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信用培育、品牌塑造、市场开发和公众评价;规模较大,生源多样化;师资性别年龄学历学缘结构趋于合理,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倾向明显。相对优越的教学条件、较为严谨的教学规范、灵活的班级与课程设置以及注重华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使其在华教领域呈现多方面的优势。民办非全日制华文教育的发展,将华教触角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学生扩大到所有人群,既增加了受众,也深化了层次,提升了华文教育的效率、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了华文教育的推广和中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泰华文学40年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华文学的40年间,是风雨交加、繁花纷呈的40年。20~30年代前后的华文文学,经历了酝酿、萌芽的阶段,亦即从逐步兴起到蓬勃发展的阶段。这种历史性的转折历程,都与华文教育、华文报刊息息相关,因此,谈泰华文学,应该从源头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