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媒将乡村话语作为一种异于现代化的"他者"而呈现,在形象塑造、价值取向、利益表达上建构着一个"他者化"的农村.媒体自身的经济利益追求、现代性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尺,以及媒体从业者的中产阶级化共同造就了乡村话语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2.
论"话语的秩序"--福柯话语理论的一次重要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的秩序》是福柯话语理论中具有重要过渡意义的一个文本。其中,福柯不仅深入分析了话语的内部结构及其特征,而且分析了话语外部的控制因素,将话语与权力、社会机制联系在一起,从而开拓了话语的外部空间。这既是福柯对自己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昭示了福柯话语研究中新方法论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创新与生活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摒弃理论教育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相分离的理想化、形式化、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通过转换话语范式,优化话语表达,拓展话语领域,采用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创新,从而在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实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福柯在<词与物>中通过对西方思想史的考古学分析,得出"人之死"的结论."人之死"可以被解读为主体的消亡,这一论断建立在福柯的话语理论基础之上,即主体是话语建构的结果.福柯的话语/主体理论在当代西方文化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影响了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等批评实践,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一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当下中国多元、开放的语境中我们需要批判性地评价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治话语体系和《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概念,是在扬弃西方和中国古代"人民"概念原初指涉,借鉴并融合近代西方、日本的"人民"概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概念和人民主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民"不是一成不变或业已终结的概念,而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进程不断向前发展的范畴。要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目前发展态势做出正确的解读,就必须从发展史的角度,明晰我国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人民"概念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公共话语就是公众在公共领域里就公共事务自由公开的对话、讨论或意见表达,它与公共领域、公民文化密切相关.当代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要件,这就为公共话语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也为社会各阶层的离散型公共话语培育了良好的生态语境.与西方发展不同,我国社会中的公共话语应该更多的是可协调的离散型公共话语,归宿是共识型公共话语.  相似文献   

7.
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中概括凝练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话语,它内在规定了"人民——执政党"、"人民——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对人民在社会关系体系和国家权力谱系中权利、作用与地位的鲜活诠释与自觉表达,具有继承性与超越性统一、批判性与斗争性统一、传播性与构建性统一的话语品格。其内蕴的执政理念对在"不确定性"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标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化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世界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中周是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大寨村贫困农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有专家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人民一词是当代政治学和哲学中最难理解、意义最含混的词汇之一。曾经人民代表着一种带有强制正确性的宏大话语,而人民一词的话语霸权在后现代主义和哈特、奈格里那里遭到解构,他们用异质性的、独特性的、松散的诸众概念来取代人民。但是在哈特、奈格里的新书《宣言》中放弃了诸众的表达,而采用了平民(commoner)的表达。而平民一词,可以追溯到罗马建城时期的贵宗和平民之分,贵宗和平民之分又进一步涉及到作为政治总体的大写人民和被政治体所排斥的小写人民之分,他们之间的区分是一种包含性排斥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包含性排斥,导致由其组成的利维坦式的共同体总会存在着一个与之对抗的由赤裸生命合体而成的比蒙,而利维坦和比蒙的关系总是处于内战之中。而以巴迪欧、阿甘本、哈特、奈格里为代表的人民话语,面向了真实的太一的未来国度,在那个国度里,利维坦和比蒙同归于尽,而代表未来国度,以及现有国家消亡的新人民可以真正在自由的篝火旁共享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话语表达是指主体按照一定的话语规则和表达规律,用语言文字、表情符号、音频视频等具体方式表达思想意识、传递情感价值的行为或过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具有主客体关系平等、内容方式灵活、时间内容碎片、传播环境共享四个方面的独特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独特性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会产生消解话语主体权威、冲击话语表达范式、削弱话语表达效果、挑战话语表达监管等负面效应。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效力,必须努力做到壮大话语表达主体队伍、规范话语表达内容方式、提升话语表达系统性、净化话语表达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对《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进行民主话语的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民主话语体系包含了五个核心要素,即社会主义、人民、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形成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发展为目标而坚持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中国改革进程中民主话语体系的变迁也表现为由革命话语向改革话语的渐进转变,确定了"革命-执政""斗争-和谐""专政-法治"等一系列替代性创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民主话语体系既因为高度共享的核心词表现出了薪火相传的继承性,也因为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独立词而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刘晓英 《理论探讨》2005,2(6):33-38
"幽灵"是最能体现德里达哲学的解构精神的一个重要概念.幽灵首先是一种视域--延异、批判、解构的视域.幽灵的幽灵性即幽灵的解构性,解构是一种无条件地提出批判性问题的权利,而这种解构也就是延异;与幽灵对话,即意味着进入幽灵向我们敞开的延异批判解构的视域.其次,幽灵也是一种取向--自由、解放、他者的取向.解构旨在拆解某种权威性话语,而这种拆解本身就是对人的解放,对人的解放也即对人的自由的肯定,而自由和解放则必然地意味着兼容他者,由此则解构性的幽灵必然地内蕴了自由和解放的建构性价值取向.与幽灵对话即意味着,在自由解放的哲学诉求中建构他者性取向的公正原则.与幽灵对话不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解构形式,更是人文知识分子的志业--指向现实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赵林栋 《理论导刊》2014,(3):14-16,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话语空间逐渐演变成了不同话语主体进行话语表达的政治场域。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分离、复制与误读。在虚拟政治场域中,主要存在着个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虚拟政治场域的特征和多样化的话语表达导致了网络话语的失序危机,其主要表现为群体极化、网络暴力和反权力话语的出现。要化解这种危机,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对于网络话语秩序的维护作用,建构网络对话机制,增强双重话语空间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有序参与和适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5,(5):18-22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验证了公共行政的话语转型这一理路。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后现代公共行政已与既往的治理模式举手道别,进而将话语理论作为新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运用规范研究、理性批判、隐喻表达和公共精神等原则,更是凸显了话语理论的导向功能。实现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成功转型,则依赖于"一些人的对话"方式、公共行政话语的"游戏规则"、真诚开放的话语体系和社会构建主义理念等途径。对相关要素的分析,将充实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与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四个全面"话语既是党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以及世界发展趋势结合的成果。"四个全面"具有话语目标设定与话语实践语境的历时性差异、面向"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的整合三个主要特征。这一话语的价值在于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维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突出了实践积累与理论创新基础上的中国特色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传媒领域里的政治话语一定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投影.在我国,新闻传播与政治的关系尤为密切.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介,建国以来,其主要职能就是执政党手中的工具.然而,随着执政为民理念的逐渐发展、完善,传媒领域里的政治话语也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17.
影响"还"虚化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及语境,"还"的词义引申、逻辑义的衍生、及其话语功能的形成的主要演变的机制是主观化.语言使用者对"还"的词义、句义及话语结构的理解,最终导致了它的语义演变.在这样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视角、情感、态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构"人民",定位"人民"的敌人,进而确立"人民"对"其他人"的二元世界观,这是西方民粹主义话语政治的内在逻辑。这种话语政治凸显一种反抗性特质,有其特定的社会性与政治性根源,前者指向各种经济与社会需求的不能满足,后者涉及政治生活的冲突本质。民粹主义政治的孕育发展依赖其标志性的话语动员策略,即诉诸否定性话语动员、简单化政治和激情政治等手段。面对民粹主义的挑战,欧美主流政治全面反击,为其贴上了极权主义、暴民政治和不事建设等标签,但是却对民粹主义的认识论价值缺乏足够理解,对造成民粹主义的制度根源缺乏足够反思。民粹主义的挑战与主流政治精英的围剿周而复始,正是西方政治深陷其中的真正困境。  相似文献   

19.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党规国法的衔接与否事关法治体系建设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以话语体系作为研究视角可以发现,党规国法存在外部表达不协调、内在思想不融贯、主要目标不一致三大障碍。这些障碍造成党规国法话语层面的隔阂,阻碍了两种规范的深化衔接。为消除话语隔阂,深化党规国法衔接以助力法治目标实现,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依托,构建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将党规国法的话语体系纳入法治话语体系的范畴中,通过法治话语体系一致的外部表达风格、突出的内部思想指引以及明确的主要目标方向,统筹协调并消弭党规国法话语体系的差异性要素,使两种规范在话语层面上达致高度协调,进而促进党规国法的整体衔接,推动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话语理论倡导"一些人的对话",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在"公共能量场"中展开平等而开放的对话.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与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有着内在契合性,是基层民主决策的崭新模式.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中遭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对此,应积极探求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促进"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