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孙璐 《学理论》2015,(7):148-149
新世纪以来,灾难与新中国的快速发展相伴相生,"灾难"及"灾后重建"随之上升为人们日常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然而近十年来,国内社会科学的灾害研究日益陷入"为研究而研究"的理论怪圈,忽视了灾害研究应当服务于灾区实地重建这一根本使命。本文介绍了人类学灾害研究的价值理念,指出人类学的灾害观为我国灾害研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37)
<正> 今年8月以来,甘肃舟曲、云南贡山等地频发泥石流灾害。经奋力抢救、妥善安置,已使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在安排灾后重建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提高预警、防治方面的水平。防患于未然,比临时抱佛脚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吴玲 《民主》2008,(6):48-48
一场不可抗拒的汶川大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心理上带来严重创伤,给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次地震灾害,四川省倒塌和损坏房屋400多万间,部分城镇几乎夷为平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友人纷纷伸援手、献爱心.为灾区重建慷慨解囊(引自5月19日《四川1日报》)。  相似文献   

4.
边远农村地区处于农村的边缘,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与落后的经济发展使灾害治理呈现出不同于城市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这种特殊性与复杂性贯穿于灾前预防、灾中救援与灾后重建的整个过程。因此,基于边远农村这种特殊的资源禀赋与能力结构状况,其灾害治理必须以日常预防与准备为根本,以预警与应急处置为关键,强化灾后重建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内现状和国际经验,从公共财政的视角探讨城市灾害的常态管理与应急机制,具体包括:公共财政日常运行机制、灾前预警防范机制、灾时响应机制、灾后恢复重建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中外学者从不同视域对灾害经济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灾后重建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的惨重损失及灾后重建出现的问题,凸显在借鉴既有的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以人文本的灾害管理机制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洪水已退、天气渐冷,灾后重建及灾后经济的恢复发展问题已摆上受灾各地的紧急议事日程。那么,能否抓住灾后重建的时机,化灾害为机遇,为灾后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在纷繁复杂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又可能会遇到哪些应...  相似文献   

8.
重大灾害中的集体行动及类型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繁琐复杂的灾害表层现象时,如何进一步与主流社会学理论对话,这是未来灾害社会学研究重要的议题和努力方向.通过引入集体行动视角,将灾害中的集体行动具体化为“灾区内灾民集体行动”与“灾区外志愿者集体行动”两种类型.灾民的苦痛及重建的困境越大,对灾害的解读就越倾向“人祸”因素,并通过“搜索信息行动”、“定义情境行动”和“咎责行动”,引起大量的抗争性负向集体行动,甚至威胁到政府的政治安全目标以及社会的公正和稳定性.政府应通过灾害信息的及时颁布、专家诠释等策略影响灾害情境定调取向,将灾害导向“天灾”而非政府的疏失.灾后资源缺乏并非负向集体行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弱势群体的受灾风险偏高.灾害治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对媒体和民间力量的监督以及公平性机制的建构,将灾害情境中的集体行动整合成救灾和灾后复原的正向行动而规避其负面风险.  相似文献   

9.
加速推进新体制建设的重大举措─—与经济学家范恒山一席谈周袁红1994年是贯彻落实《决定》的第一年,也是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性一年。我们的改革将如何展开,有否风险,希望何在?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经济改革的发展趋势,记者就人们普遍关...  相似文献   

10.
在抗击冰雪灾害转入全面恢复重建的新阶段,一方面要加快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一方面要"亡羊补牢"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在灾害治理过程中“无(未)知”现象层出不穷,“离灾优于防灾、防灾优于救灾”这一反思性理念应运而生。离灾以“与灾害共存”、“和自然共生”及“共生共荣”为基本理念,提倡人类在灾害经验反思基础上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非结构措施建构社会系统良性运转策略。离灾政策主要包括离灾城镇建设、离灾建筑品质、离灾用品及机制评分制度、离灾人员认证制度、离灾意识培养和非结构式措施运用等,主张将不合理、不必要的防灾费用用于离灾建设,同时以“山、路、桥、河”为共治对象,并落实灾后重建生态保育复育理念、制定“离灾不离村、离村不离乡”和永续社区发展等策略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冲击。离灾政策尽管存在着短时期内效益难以显现、成本高、实际运行效果不确定和不同政策目标难以取舍等局限,但无庸置疑,它对于我国灾害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立足长远     
突然受到非典这一重大灾害的撞击,对我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如何消除冲击的负面影响,使得这辆列车继续快逮、稳定、健康地前行?党中央、国务院于5月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就当前经济发展主要情况和政策建议》的通知,提出了对令年实现经济增长回标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8,(6):F0002-F0002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毗邻的我省陇南、甘南等地造成严重灾害。6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深入甘肃重灾县区和乡村,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和救援部队官兵,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实现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组织保证是关键。近日,《甘肃日报》记者就组织系统如何全面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访了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  相似文献   

15.
“两会”采访札记之三实现香港平稳过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本刊记者王佩玉如何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成为这次“两会”香港区代表和委员的热门话题。中英关于香港94/95选举安排谈判的破裂,使得临近1997年收回香港的使命感变得更紧迫了:如何落实基本法,由港人治...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4,(5)
香港前途在港人自己手中本刊记者中英关于94/95年香港选举问题的谈判,由于英方没有合作诚意,最终彻底破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香港的平稳过渡?如何看待香港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前不久北京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香港航空运输、地产、通讯、贸...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10,(1)
<正> 2010年到了,灾区的重建进展如何,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怎样,灾后重建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元旦前夕,在汶川县映秀镇黄家村见到村民吴琼香时,她正带着儿子在新房子前面晒着太阳。"今天真暖和!"这是吴琼香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打招呼的第一句话。2009年8月初,吴琼香就搬进了新建成的两层藏式小楼。  相似文献   

18.
灾害旅游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是一种新的旅游类型。我国有许多可开发的灾害旅游资源,同时我国也有许多地区瞄准灾害旅游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和开发。本文分析了我国灾害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对当前灾害旅游的开发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唐敏 《瞭望》1998,(24)
减少事故:防天灾,更要防人祸本刊记者唐敏4月份以来各地频频传来灾害事故的信息:4月2日到6日,河南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连续发生3起煤矿特大安全生产事故;4月21日下午,长沙市闹市区中山路的一座商业大厦轰然倒塌,一时尘土冲天;5月5日北京丰台区玉泉营环岛家...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沙业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走上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带着这个课题,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上海松江县洞径镇党委书记黄克庆,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以下这篇访谈录中可以看出,这位年富力强的镇党委书记,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与镇党政一班人领导全体洞径人,正在构画着一幅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宏伟蓝图。凸本刊记者D黄克庆凸黄书记,听说洞径镇继1990年进入全国百强乡镇行列之后,在今年的评比中再次获此殊荣,是不是这样?D是的。凸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洞径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