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同时存在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之中。德育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但却并不孤立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外。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制约、决定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德育是"使人成为人"的实践活动,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到德育活动中,规定着德育活动的价值诉求。历史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迄今大致经历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与和谐自然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契合,德育的价值取向也经历了"神性化德育"、"物性化德育"和"人性化德育"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2.
成龙 《岭南学刊》2014,(5):117-121
"主体间性"其实质在于视"他人"为主体,按照"主体—主体"的模式思考不同个人、群体、国家间的关系。先秦时期的哲学家之所以较早涉及主体间性的问题,这与当时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人文条件,以及中国先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突出表现为对人与人之间互爱关系、和合关系、相容关系、互信关系、平等关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与之相应的实践途径的探索。研究先秦时期哲学家关于主体间性的建构,对于重新理解中国哲学及其文化传统,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建构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主体间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资本理解的独特性在于强调它的"关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否定或忽视了资本的"物质"性。资本"物"的方面构成了它的内容,是呈现其"关系"属性的载体。撇开"物"的方面谈论资本,将陷入资本的抽象化,并忽视资本的历史意义和使命。但资本并不是永恒的,而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对这种"关系"属性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抽象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容易产生将社会人际关系等同于资本的错误思想。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它具体体现了资本家和工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以及结果中的对立、剥削与竞争关系。在这些具体关系下,同时也隐藏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不协调、不平衡的关系。对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应当要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好人与人、自然以及自身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合理地发挥资本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民  康杰  张辉 《公安研究》2004,(11):81-84
潜意识理论的研究是人对自身潜力的再认识,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识。本文通过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把潜意识理论应用于侦查办案中,以期提高侦查人员办案水平,探索一条为侦查办案实践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曾感叹: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容易,为人要成功却有点难。但在上海的石材界,提起凯迪石业董事长王良仁先生,熟识他的人不仅会为他不断发展的事业而高兴,更会被他那"诚以待人,精以做事,勤以创业,乐善好施"的高尚品质和为人之道所折服。  相似文献   

6.
李松  黄洁  吴萌 《当代广西》2010,(20):50-51
考量给钱一方与收钱一方的关系,特别是在双方没有任何借款手续的前提下,如果双方平日里并不熟识,而突然发生了一笔数额较大的借款,违反常理,这其中就很可能会有行贿、受贿的犯罪暗藏其中。  相似文献   

7.
道德性是传统人性论的本质特征。"道德人"在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中,本应将经济行为导向利他和公利,但现实却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时有发生。表面上看,是传统"道德人"的精神追求被遗忘,细究起来,恰是"道德人"与市场经济伦理的人性假设存在冲突,主要体现为"道德人"与"自利人"、"理性人"、"社会人"的矛盾。只有对道德人性论做扬弃的调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发育和成熟。具体体现为打造"自利人"的观念认同、进行理性的启蒙、确认个体实在性和探索时代化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8.
人道"要素"是国际人道法伦理底蕴的核心要素,其与其他要素既存在着保障作用的相辅性,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性。揭示国际人道法中这种伦理要素的内在的矛盾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恪守国际人道法。  相似文献   

9.
身体、缘身性及其相关体验问题的研究对于人的主体建构、性别认同和性别关系塑造,以及身心关系、精神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如何联系当代主流哲学、当代神经科学新发展的相关成果来研究这一问题是当代女性主义哲学面临的一个挑战。文章将从"身心二元论"到"身体现象学"、缘身性与缘身认知:当代神经科学的新观点、女性的"缘身性"体验等方面入手探索这一理论争论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康玮  王虎 《前沿》2007,(9):226-229
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诸方面关系和谐融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与实践的重大现实任务。这一课题与任务的提出,体现出深厚的中国传统"贵和"文化理念的人文底蕴。对这些理念中嵌对性的思想精华进行梳理、定位和阐扬,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人与社会的相互生成、相互诠释是马克思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嬗变来看,马克思关于社会的"三形态"可以描述为:"共同体"是人与社会的原初统一体;"资产阶级社会"是人在社会之外才是人的特殊"社会"形态;"自由人联合体"是人与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李迅 《黄埔》2010,(3):62-63
春节前,黄埔后代高宁人先生来访,拜年的同时还附赠了其父高良佐先生(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辑股股长,国民党中央党史编委会处长)的大作《西北随轺记》(再版本)。笔者与高宁人先生熟识多年,他是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民革成员,曾担任过上海市金山区的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美国国家治理模式对当下中国学界关于"国家治理"理论的讨论颇具意义。从国家与社会的相关关系上考虑,美国国家治理可归结为"弱耦合"型治理模式。此种国家治理模式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完成构建,即多元国家治理价值体系的认同性作用、复合国家治理权力结构的嵌入性优势、多效国家治理主体能力的渗透性发挥。美国国家治理模式的"弱耦合"特征首先体现在"耦合"上,其次体现为"弱关系"。"耦合"包括国家治理结构上的耦合和国家与社会间的耦合。弱关系是指在美国国家治理权力结构下,治理主客体之间存在丰富的弱相关关系。最后,美国国家治理模式同时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设计悖论,即保护少数人的精英倾向和地方分离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美国国家治理模式对当下中国学界关于"国家治理"理论的讨论颇具意义。从国家与社会的相关关系上考虑,美国国家治理可归结为"弱耦合"型治理模式。此种国家治理模式主要通过三种路径完成构建,即多元国家治理价值体系的认同性作用、复合国家治理权力结构的嵌入性优势、多效国家治理主体能力的渗透性发挥。美国国家治理模式的"弱耦合"特征首先体现在"耦合"上,其次体现为"弱关系"。"耦合"包括国家治理结构上的耦合和国家与社会间的耦合。弱关系是指在美国国家治理权力结构下,治理主客体之间存在丰富的弱相关关系。最后,美国国家治理模式同时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设计悖论,即保护少数人的精英倾向和地方分离趋势。  相似文献   

15.
蒸汽机车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象征,未见过蒸汽机车的人想一睹其风采,熟识它的人对它充满了怀旧之情。蒸汽机车上的零件、牌子、工人用过的笔记本也成了外国人高价收买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正>熟识丁艳琴的人,都会称她为"女汉子",这不仅因为她做事认真、干活利索,给人一种踏实可信赖的感觉,更因为这个扎着马尾、一笑便有甜甜酒窝的姑娘有着不同于外表的坚强。云南是个灾害多发的地方,丁艳琴作为民政救灾人,从不知艰苦为何物,多次进入灾区开展灾情查勘等工作,尤其在2014年鲁甸地震发生后,她更是26天坚守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线,不仅创下了云南省  相似文献   

17.
正内容简介:本书针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界比较流行的将人的主体间性与人的主体性对置起来的主体死亡论观点,依据辩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人始终是主体"的观点,在对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做出历时性和共时性考察的基础上,以主体生成论破解人的主体间性与人的主体性的隔障。该著一方面将迄今为止的西方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历史描述成一个从强调"人的合群性"("群体意识)到强调"人的主体性"("自我意识")再到强调"人的主体间性"("他我意识")的演进过程;另一  相似文献   

18.
马会兰 《求索》2012,(12):87-89
《人物志》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刘劭提出人物"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认为人因禀受"元一"之气的结构和质量不同,因而德、才不同。根据德、才比重的不同,可将人才做不同的分类,这是刘劭君臣关系的哲学基础。刘劭认为,"圣人"与"人君"是重合的,同时具备"中和之质"和"聪明"之才。为臣之道当遵循"以一味协五味"的原则。刘劭的"主道"与"臣道"思想具有注重"主德"之"平淡"和君臣关系"自然性"倾向的特色,援道入儒,为君臣理论加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审美经验是人与审美对象互相作用,在人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关系中,人的审美潜能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艺术"与人发生关系。一个人一旦拥有丰富的审美经验,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并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邵献平 《理论月刊》2007,23(8):174-176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链式结构中包涵"明链"与"暗链"。"明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挥部,它主要包括国家主体、科层组织、中介主体(教育者)等;"暗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只"看不见的手",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链,包括三种关系:府际关系(组织间的关系)、府人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和人际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