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祥熙是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之一。抗战时期他集财政部长等权力于一身,大事聚敛,加之蒋介石的庇护,致使众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徒纷至沓来。但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不乏不畏权势、敢于舍生取义者,所以孔祥熙也遭到了刚直不阿的知识分子的公开批评和抨击,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遭到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的痛斥。 马寅初在1939年春辗转来到重庆并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当时,正值国民党统治极端黑暗腐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年代,四大家族利用权势巧取豪夺,尤其是以孔祥熙为首的国民党财政金融机构滥发…  相似文献   

2.
李胜强 《学习导报》2012,(20):45-45
“若无他故,我必活百年。”这是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马寅初先生的一句“狂言”。事实上,马老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正好百岁高龄。马老能颐养高龄的长寿秘诀就是:内养外练达天年。  相似文献   

3.
小卫 《党史纵览》2009,(5):44-46
陈云和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共事过.在这期间,两人结下了深厚而崇高的友情.这种友情延续了几十年,马寅初在弥留之际,仍然对陈云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4.
史敏 《广东党史》2005,(4):31-33
陈云对党外民主人士一直非常重视。他与德高望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马寅初(1882-198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相识,从合作共事到成为毕生至交,两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帮助,成为党内外人士精诚团结、合作共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杜玉臻 《湘潮》2004,(4):40-42
1930年春,湖南平江深山里长大的方正平,瞒着家人参加了红军。部队转战湘鄂赣数月后,于8月上旬回平江长寿街一带休整。  这天,日夜思念儿子的母亲见到身穿军装、威武英俊的方正平突然出现在面前,惊喜交集,拉着儿子的手唠叨个没完,她叮嘱说:“在部队里好好干。到了哪里也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史上,周恩来与马寅初都是人所共知的政坛和文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一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中国国民党的立法委员。  相似文献   

7.
孟红 《党史纵览》2005,(6):21-21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这次南方之行被载入史册,并带动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其间,邓小平幽默、愉快的连珠妙语也为这次划时代之行抹上了一笔温馨、瑰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教诲     
李尚 《党史文汇》2004,(9):35-35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20世纪70年代,我很荣幸地为新中国两位高级将官做过秘书工作,一位是前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同志;一位是十一届中央委员、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同志。这是两位老红军,都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领袖,连任中共中央五届书记,在早期生涯中,有着许多“独秀”之处。 东拼西凑中“秀才” 陈独秀院试考中秀才是个天大的笑话。试题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答题。独秀一看这乱七八糟的题目,就想来个东拼西凑对付,他把读过的《昭明文选》上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牛头马嘴一装,狗尾续貂一拼,连大哥看了他的草稿都直摇头叹气,斥之“胡来”! 这“奇文” 偏被阅卷大师“慧眼”相中,让他中了第一名秀才。 由此可见,青年陈独秀是个不受束缚的追求个性自由、思想开化的小知识分子,对墨守成规的仕途,仅是难违家长教导而违心地应付。  相似文献   

10.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世界 邓小平作为领袖人物,一生中接触的人数以万计。 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说:“不爱串门,不拉关系;除了 几个极个别的老战友、老邻居,他谁家都不去。”但这并 不影响邓小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邓小平自有他做人处世的原则,有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独特魅力。 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邓小平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这在对待他的“上级” 毛泽东问题上表现得很鲜明。 在中国历史上,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大人物”的态度,往往看他对另一个人生前身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是“鞭尸”还是始终如一,由此判断一个人的品质。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号召学习海瑞精神时说,海瑞敢于进陈,不怕杀头,他被关到监牢里,但当海瑞听说嘉靖皇帝去世时,抱头大哭。这说明海瑞对嘉靖皇帝始终如一。毛泽东对海瑞这一点特别推崇,他号召学习海瑞精神。在毛泽东生前,邓小平对他十分尊敬。他关心毛泽东,尊重毛泽东,是毛泽东的优秀学生和得力部下。  相似文献   

11.
谨以此书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周年和邓小平逝世五周年——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2.
1976年1月,北京,凛冽的北风发出阵阵哀号.东总布胡同的一所住宅里,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坐在轮椅上,面向墙壁.墙上挂着周恩来总理的遗像,四周披着黑纱,黑纱上缀满了白花.老人一会儿凝视着总理的遗像,一会儿闭目沉思,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13.
明红 《党史文苑》2002,(1):22-23
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是一个谈笑风生,富有机智和幽默感的人。他时而以幽默作武器,尖锐辛辣,打击敌人;时而以幽默作调味剂,妙语连珠,批评教育同志;时而以幽默作润滑剂,谈笑风生,密切人民群众的关系。“毛”字是一个反“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期间,陪都各界轮流邀请毛泽东演讲,文艺界知名人士亦筹办了一次讲演会,地点在黄家垭口中苏文化协会内。毛泽东妙语横生,谈了他对国共和谈的看法,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讲演中间,突然有人向毛泽东提了一个很尖锐而又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假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我36岁,是一家网络技术公司的软件程序设计师,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中年男子一样,上有老下有小,扮着该扮的角色负着应负的责任,有无数的计划要实施却已没有多少青春可以挥洒,有许多知识有待掌握而新的知识又层出不穷——我就这样带着些许紧迫感竭尽全力地攀登着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一座又一座山峰,浑然不知在不远的前方,有一场厄运正在虎视眈眈地等着我……  相似文献   

15.
谨以此书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周年和邓小平逝世五周年 ——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6.
殷明 《党史文汇》2000,(1):32-34
陶行知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人民诗人、演说家和卓越的民主斗士,而且是一个优秀的党外共产主义者。1947年7月,周恩来曾这样评价说:“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知—行—知”的碰壁陶行知(1891——一1946),原名陶文港,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省歌县人,父亲靠教书谋生,家境贫寒。19O6年入激县耶稣堂内地会设立的崇一学堂学习,毕业后于lglo年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去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斯大学学政治,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1917…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日.但在全民族进步抗战主流背后也有一股逆流,出现了一些助桀为虐的民族败类--汉奸.汉奸的出身除了汪精卫等一类政客外,绝大多数是由国民党杂牌军人或者由土匪演变而来,也有极少数是我军的叛徒.王宏鸣就是我军可耻的叛徒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接受明治维新的教育 ,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宣传革命思想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在 192 0年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在党的“四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192 7…  相似文献   

19.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是当代台政商界的重量级人物,他不仅是个实业家、世界富豪,还是一位唱着"教忠教孝的中国京戏"、吟着<论语>长大的中华文化人.2005年1月3日,辜振甫因病在台北去世.此时此刻,人们都想很了解这位台湾"象征性人物"传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0.
2002年6月6日。清晨,海城市殡仪馆的上空阴云密布。上千人的送葬队伍伫立在吊唁大厅的内外。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特等劳动模范、海城市感王镇范家村党委书记潘兆魁同志的遗体静卧于鲜花松柏丛中,遗体上覆盖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如火如炬。哀乐声起,阴云密布的天空突然雨流如注。范家村的乡亲们说:咱潘书记死了,老天爷都要哭啊……雨如注,泪如注,范家村的乡亲们深深地怀念着他们的好书记潘兆魁……“无论我在不在,那三件事一定得办好……”在范家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的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