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对六盘水市"三变"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做出了肯定,该模式也正在其他地市部分区域逐渐推行。然而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2000年成立以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敢为人先、大胆改革的探路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城资产贵州分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把奋斗拼搏汇入新时代的洪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敢为人先、大胆改革的探路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能。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解下企业背负的沉重社会负担,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但是,社会保障资金难以筹措、历史欠账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以上难题,资产存量分解是一个可行性比较强的思路。 一、实行资产存量分解的原因 资产存量分解就是从现存的国有企业资产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这是当前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时代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这为集体资产经营指明了发展方向,为集体  相似文献   

5.
晓司 《支部生活》2005,(6):36-37
2001年11月,省委召开了经济工作务虚会。会议认为全省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亟需与时俱进、加快组织推进。会上,白恩培书记总结指出:加快云南发展,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工业,重点又在国有企业。要使我省的国有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负担沉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这五大顽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由此揭开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序幕。2002年8月,云南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开始了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全国经济大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对促进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推进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志伟 《当代贵州》2005,(16):33-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国有企业改革在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配套改革之后,已经进入了通过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发展的规律性的必然要求.结合我省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企业数量多的实际,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步伐,是一项长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云南城投)成立于2005年。三年来,公司秉承“融资汇智、众志成城”的企业宗旨,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己任,大胆解放思想,着力深化改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我省城投领域的领跑者和城市建设的新“航母”。2007年,公司资产规模达74亿元,是公司成立时的6.5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对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有效的探索,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速度明显加快,成效十分显著,各地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门)部分地方和企业对企业改制认识不清,只注重形式,轻转换机制,法人治理机构形同虚设,导致企业“穿新鞋走老路”。(2)企业“高分红”现象突出,影响企业自身积累与发展,导致职工不思进取,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3)剥离和提留的资产分别交给地方和划归社保机构处置和管理,目前还存在一定困难,大多数仍由企业自行管理。政府对这两块资产也…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8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并提出2009年"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截至5月20日,除中央批准四川因地震灾情适当推迟上报改革方案外,30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目前已获中央批准,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有序推进。在这一轮改革中,已经历数次"瘦身"的中国政府机构,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充分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加大推进省管县改革的力度。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做到精干、高效、透明而又"以人为本"。这轮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允许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政府职能特点来设置机构,不搞"一刀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历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给地方自主权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丰富多样性,为民族节庆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云南民族节庆活动的经济效益不甚理想,运作体制落后,缺乏整体的组织规划和资源的整合,民族文化的异化及民族文化资源的流失、消亡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借鉴外来文化,力求产品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庆活动的影响力,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民族文化保护的投入并加强民族文化产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闫峰  王兆辉 《党史纵横》2008,(12):52-54
1949年7月至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南京进行汇合、整编和集训学习。随后,西南服务团一万七千余人、陆续分批次随人民解放大军挺进西南边疆。在这个过程中,由总团部主任(总团长)宋任穷率领的云南支队的行军路程最为遥远、最为艰辛,先后途经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行程八千里,历时四个月,特别是从湘潭开始的三千余里的徒步行军,山高路险,跋山涉水,可谓风餐劳顿.历经沧桑,邓小平称之为“小长征“。  相似文献   

13.
要解决当前云南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尽快改革投融资体制。而其关键在于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推进政府建设性资金的资本化运作。  相似文献   

14.
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云南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关键举措。经过多年努力,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全方位创新观念、深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营造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法制建设怎样才能既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又体现民族地方的实际,这是民族法制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是当今法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云南为例,通过对民族法制特色的构建这一问题的初步研究,以深化对民族法制建设问题的认识,为云南民族法制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云南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表明,近年来云南经济总体上表现出生产率增长下降背景下粗放增长的特点,制约我省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发展水平低,体制不完善,结构不完善等。因此,必须通过推进结构调整,转换经济机制等,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是集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长期性等特点为一体的过程。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进行调查,在全面掌握和了解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对策,是科学推进此项工程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鲁南 《党史纵横》2009,(9):26-27
当年在血战台儿庄时,无数中华好男儿为了抵抗日寇的侵略而流尽最后一滴热血。鲜为人知的是,在当年的这场恶战中,竟然活跃着一支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她们在枪林弹雨中奋战在古老的大运河两岸,台儿庄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她们的足迹。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云南妇女出征抗敌的英勇壮举.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要繁荣,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其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律,把握原则,花大力气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农村社会发展。近年来,虽然我省农村社会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还存在着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发展不平衡、监督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打破对GDP的崇拜,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农村社会发展,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让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促进云南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