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不良亚文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不良亚文化中的享乐亚文化、网络虚幻亚文化等对校园主流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一些校园不良现象的发生。减少不良亚文化影响的途径是:做好不良亚文化群体的转化工作,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部分不良亚文化群体实行“个案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暴力、享乐、网络虚幻亚文化等对校园主流文化建设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减少不良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冲击的措施:一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对部分不良亚文化群体实行“个案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暴力、享乐、网络虚幻亚文化等对校园主流文化建设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减少不良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冲击的措施:一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对部分不良亚文化群体实行“个案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徐梅 《工会论坛》2007,13(5):106-107
大学青年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研究大学青年文化,建设大学青年文化,充分发挥大学青年文化的作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篇章,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5.
警察亚文化是西方警察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的警察亚文化研究具有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应当从批判的视角述评西方警察亚文化研究,目的是认清其精华与糟粕,以供我国的警察文化研究借鉴利用,进而有利于我国和谐警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校研究生党员如何践行党员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研究生党员而言,由于所属的群体有自身的特点与使命,如何践行先进性至关重要,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做学习型党员、引领校园先进文化建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党员的先进性与行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组织加强执政能力、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高校党组织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及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指导,以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法制校园、廉洁校园、生态校园创建为着力点,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切实在和谐校园的创建中发挥领导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年亚文化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属性。在消极亚文化影响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了异化。重新审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权威,规制媒体文化价值行为,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校园学生文化团体建设来完成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鲁西南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园内形成了特殊的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我们据其特征提出了灰色群体的概念。初中生灰色群体内部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结构,上下层成员间形成依附-保护的社会交换关系;而群体内形成了相对于校园主流文化具有对立性的灰色亚文化,在其影响下成员的行为对校园环境产生破坏性。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校园欺凌是校园欺凌的特殊表现形式。群体性校园欺凌情境的刺激和校园欺凌中越轨性亚文化的诱导是欺凌者更容易产生犯罪倾向的原因。一方面,群体性校园欺凌情境会对欺凌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和行为刺激,促使欺凌者产生犯罪倾向;另一方面,群体性校园欺凌形成的越轨性亚文化促使欺凌者形成稳定的犯罪人格和反社会心理,为有组织犯罪提供心理支持。为此,应该通过瓦解校园欺凌群体、粉碎越轨性亚文化、引入恢复性司法、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机制,进而科学高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传承、传播和创新文化的价值功能。从文化、文化生态与文明的进路看,大学校园亚文化生态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学精神的底蕴融合在友善价值观教育的生态视域、生态功能和生态层次之中,这落细、落小、落实了文化生态建设的主体、载体与活动,锻造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和美丽校园系列文化生态品牌。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公民价值观蓝皮书"做出的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公民文化价值观趋于保守,集中表现在对"亚文化"缺乏包容力,普遍排斥边缘群体。这说明,当代中国公民的文化价值观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与现代文化价值观有一定差距。这需要我们培养公众的文化包容力,善待"边缘群体",从而使"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3.
人格和谐、人际和谐与环境和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人格和谐处于最高层面,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人际和谐、环境和谐处于基础层面,是和谐校园的具体体现。环境和谐包括物质环境和谐与文化环境和谐两个基本方面。人格和谐、人际和谐与物质环境和谐、文化环境和谐共同构成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广播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校园文化既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校园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全面、和谐、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高校校园广播作为校园重要宣传阵地之一,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具有独特功能。本文从论述校园广播功能入手,探讨了加强高校校园广播建设的措施,以使校园广播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伟 《理论前沿》2007,(10):43-44
在推进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和完善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还必须积极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教育,重视和谐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大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大学必须围绕和谐文化建设来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鲁西南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园内形成了特殊的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我们据其特征提出了“灰色群体”的概念。初中生灰色群体内部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结构,上下层成员闻形成依附-保护的社会交换关系;而群体内形成了相对于校园主流文化具有对立性的灰色亚文化,在其影响下成员的行为对校园环境产生破坏性。  相似文献   

18.
和谐校园包括各个要素的和谐,校园政治民主、文明法制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和谐校园建构是培育校园和谐伦理精神、建设校园先进文化、推进和谐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在建构和谐校园中起着独特而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发挥其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参校政、议校策”作用,以高校统一战线的“智力、文化资源”推进和谐校园发展,发挥高效统一战线的“团结、凝聚优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重视高校弱势群体构建新时代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落实到高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弱势学生群体问题开始凸现,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应该加大对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关注程度.本文从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形成与特点分析入手,探索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将和谐社会的思想渗透到弱势学生群体的工作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新时代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定的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协调改革中的各群体利益关系,促进公平公正公开,维护学校稳定,不断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是工会参与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