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一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已引起世人瞩目.文章分析了文化多样性之与民族院校的价值与启示,为民族院校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羽 《前沿》2008,(1):205-207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由于人类是以地区、国家和民族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因而文化必然呈现出多样性,每一种文化都各有特色。本文从文化角度探讨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以揭示中西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美学思想的历史个性和独特风格,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人类自身才会更加完善,人类文化也将更加充盈。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用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9,(5):80-81
7月27日,31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昆明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大会就人类发展路径的选择、文化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问题发表了《昆明宣言》。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3,(3):95-96
朱以青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文化的多样性源于生态的多样性。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但二十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文化的同质化。多样性文化是文化生态系统生命力的体现,是文化生态平衡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依赖于语言多样性承载和表现.保护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每一种语种都是一个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承传载体,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表里的,原始民族的语言与原始民族的物质生活,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其语言的特征大都是文化的反映,不是语言本身的劣点.[1]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不仅造就了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而且造就了不同的历史和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而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造就了世界政党制度的多样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正是这种多样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认识到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多样性法则的反映,应认识、理解和善待世界不同的文明,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政党制度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廖乐焕  赵新国 《前沿》2010,(20):180-18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云南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中国多民族状况的缩影,聚集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亚洲民族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聚焦和汇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对现阶段保护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和解释,并从民族文化工作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如果人为地去破坏这一法则,人类就会等于是破坏自己未来的生存空间.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计方式.这就是,在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里产生了不同文化选择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的原因.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时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民族文化的保护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根本,一个民族只有不丧失自己的文化,才会在未来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生存资本和发展空间.本文从国际法、民族习惯法、党和国家民族正策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祛魅     
苗伟 《理论月刊》2012,(9):81-84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但是人们关于文化的理解、认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误识,而文化的发展、交往,又陷入到深刻的误区和误会之中,致使文化的本来面目被形形色色的魅力所遮蔽.追本溯源,文化魅力的产生是由文化自身的属人性、动态性、多样性、矛盾性等特质所决定的.祛除文化的魅力,让文化按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结合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需要对文化的自觉,这是文化祛魅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词及其"别解"的文化心理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敏 《新东方》2006,(3):59-63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僵化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着的。尤其是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语言以其极其迅捷灵动的敏感性,如实书写记录着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既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20世纪的许多大哲学家都认为,语言解释的是人与存在的关系,人的存在同时是语言中的存在,所有对存在的深思和哲学思辨都要在语言中进行。的的确确,语言是社会的晴雨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世界观深埋在语言结构之中。要真正了解认识人类社会的渐进过程,需要我们对新词语的构成和使用情况予以特别关注和研…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世界文明多样化现实的真实写照。它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一、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任何文明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明,从本质上说是人类社会实践尤其是劳动…  相似文献   

13.
王天玺 《创造》2012,(9):53-57
社会主义胜利前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大进步潮流在中华大地上融为一体,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这是我们在研究文化振兴时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文化大背景。(三)学习和借鉴人类的文明成果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21世纪是人类共有的世纪。国家无论大小、贫富,都是平等的。只有和平相处、共同携手,人类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文化多样性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不是一个主张,而是客观存在。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世  相似文献   

14.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看,民族生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的文化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中的应对、调适与适应,衍生出不同文化下的生计方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生计方式的差异性。地球生态系统本无脆弱性,只是由于特定民族文化作用于生态系统时,出现了文化与所处生态系统的偏离或脱嵌,造成了生态失衡。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乃是文化所致,文化选择与生态系统的匹配性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人类要生存发展延续下去,就要将人类文化造成的生态失衡通过文化间的制衡,达成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文化产业时,单纯对消费性、可复制性等的强调其实就是对资本攫取利润的权利的强调.而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忽视,在客观上起到了对文化霸权的遮蔽作用.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消费产品既是出于满足作为生物个体的生命存在的需要,也是为了获得社会性的存在的需要.文化价值的导向性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受到文化图式的影响的.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涉及不同民族文化安全的问题,也是文化产业是否真的有创意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类是否会拥有丰富的关于未来的想象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权是一种文化现象,为此,在保护和发展人权事业中,要充分关注人权的文化属性,基于文化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和推进人权事业。文化的多样性特质表明,人权也具有多样性,人权的多样性是人权发展的动力。要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多样性的存在与多样人权内容的广泛发展,由此推动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人权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尊重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华文化追求和平、和谐,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和诉求,是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文明与文化要互鉴共进,通过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增进共识,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文化经济":历史嬗变与民族复兴的契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名家 《思想战线》2006,32(1):31-38
“文化经济”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以前是以潜在的朴素的形态存在着。文化经济一体化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人类社会物质基础、政治环境、价值理念不断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文化经济”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和发展路径,文化经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目标是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董波 《前沿》2007,(3):203-205
“呼图克沁”产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里巴乡乌兰召村。它是独特的蒙古族民间文化形式。因此,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我们保护的对象。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时代的强音;“呼图克沁”面临生存危机;“呼图克沁”的已有研究存在不足的问题。“呼图克沁”这一存在于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仪式戏剧,对我们认识和研究蒙古民族民间文化历史发展与演进的过程有着极其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席锁柱 《前沿》2013,(5):9-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和灵魂。每个民族形成的独特文化和传统都是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历史上,游牧文明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几千年的生态安全保障,而在荒漠化日益威胁我国北方乃至全球的今天,游牧文明的现实与战略意义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重要。本文在牧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游牧文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