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腐败总是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权力的特性决定了权力走向腐败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具有一些共有的规律和新的特点。权力腐败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政治、伦理、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维本质,权力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有其显著特征和严重危害性,权力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权力是由交换的不平衡形成的,公共权力就是人们用以实现交往和扩大交往的重要发明之一,在公共权力的控制与引导下,人们得以通过合作实现更崇高的理想,施展更宏大的抱负。  相似文献   

3.
现代领导学理论认为权力不等于权威。权力一般产生于客观因素,权威则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在心理上形成的一种有很高融合度的沟通和默契,是使被领导者信从的力量和威望。现代领导者权威产生的基础,一是公,二是功,三是仁,四是明,五是廉,六是信。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在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目的支配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背离公共权力的授权目标,违反公共权力的使用规范,牺牲公共利益来谋取少数人利益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导致了腐败的产生。因此。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防止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就我国而言,应从廉政教育、薪酬制度·、监督机制、法制建设等四方面着手,从而使公共权力拥有者不想、不必、不能、不敢通过公共权力泛化去腐败,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党内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但同时也曝露出一些缺点,影响了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为借鉴,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内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权力监督制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政府权力与制度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权力的人民主权性质,决定了政府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依循政治理想主义和政治现实主义的不同思路,政治制约具有“对人的要求”和“对制度的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而后者才是有效地制约权力和治理腐败的根本。这对于当今我国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权力主体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然而他们在具体决策、管理和执行公务等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偏离为社会民众服务的失范行为。有公然违背现实规章的违法行为,更有大量缘于权力主体内在道德理性行为选择能力低,而出现介于个人内在道德责任与法律底线之间的“灰色”行为选择,这些行为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公众利益、偏离了公共目标,应对此类行为加强有效监控审查,规范公共权力良性运行,尝试建立公共权力道德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如何切实有效地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是我们在党的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权力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所谓权力,就是凭借某种物质力量在有序结构中对人的一种强制性的支配与控制。一般来说,权力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等级性、对象性、整合性和目的性。除此之外,权力还潜在着一定的扩张性、侵犯性、排他性、诱惑性和腐蚀性。由于权力的主体都是人,都体现着人的意志,而人的意志又具有认识和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对于权力影响力而言,它更能有效地激发部属的工作自觉性、能动性,更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就必须在增强政治素质、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工作能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诸方面多下气力。  相似文献   

10.
具有800年悠久历史的英国剑桥大学进入21世纪后发起了一场现代化治理改革,体现了大学学术权力在现代的嬗变。这场改革说明,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虽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并不绝对排斥,两者的合理定位和协调运行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要张力。由此审视我国高校的“去行政化”本质,不能简单理解为去掉行政管理,也不是让学术权力替代行政权力,而应该定位于让学术事务回归学术权力决策。  相似文献   

11.
寻租理论的现代表症、根源及其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唯实》2009,(8):104-107
权力寻租是把权力商品化,或者说是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它是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监控、法规、审核,从而寻求并获得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不健全。解决权力寻租问题应该依赖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资源配置的功能。具体的做法有:减少政府管制的力量;加快改革步伐,缩短制度惯性的持续时间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在政府可支配的范围内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严谨的规则。  相似文献   

12.
关于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通行的基本原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统一领导和实行民主集中制等;现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的优势是广泛的人民性和整体性,是政治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而现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的缺陷则是权力过分集中,权力制约乏力和缺少具体的运行规则;完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的具体原则是法制化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廉洁原则,廉价原则,效率原则,监督原则和稳定原则等,要完善现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有总体思考和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自治权力的关系是多层次的,把两者作为实体性的概念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国家权力与自治权力均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且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自治权力的关系十分复杂,表现为:中央政府权力、乡村社会社会自治权力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博弈,县以上国家权力、乡村社会自治权力与乡镇政府权力的博弈,县以上国家权力、普通村民权力与乡镇政府权力、村干部权力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4.
王强 《廉政瞭望》2010,(20):64-64
从2009年以来,泸县以规范、制约、监督一把手权力运行为重点,紧紧抓住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薄弱部位和重点领域,从权、财、物、项目四个方面,着力构建规范乡镇党政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社会带来利益,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它的运行特点具有不平等性、可获利性、权威性和腐蚀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权力的运行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则。同时,权力的运行也有一定的界限:一是不能超越自身的设定,二是不能超越法律界限,三是不能超越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6.
贾临波 《廉政瞭望》2012,(19):46-47
领导干部的影响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的,一是非权力性的。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外来性、强制性和阶段性,随着职务的变化而变化,其作用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的。而威信、毅力、经验、才能等非权力l陛影响力,却具有内在性、根本性和长远性,它与职务没有必然关联,其内涵是无形的,但作用却是巨大的,更具号召性、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个“双权制”的新设想,旨在实现对基层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其核心思路是将一个行政单位的最高权力在时间维度上一分为二,通过周期性、制度性的职务轮换,使两者相互监督与约束。“双权制”能为官民提供心理屏障,抵挡权力的压力,摆脱人情和利益的纠缠,避免情与法之间的心理冲突,保障双方的心理顺畅与人格完整。“双权制”有可能形成切合中国社会现实的权力制衡模式,为在基层行政管理中遏制腐败、保障清廉带来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批是公共行政权力的体现,是政府组织管理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其他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行政审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分配稀缺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也为腐败提供了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规则国际化的过程中,放松规制政策、改革审批制度和反腐败已成为各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互关联的几个课题。改革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遏制行政领域的腐败十分迫切。一、行政审批权的滥用必然滋生公共行政权力腐败我国…  相似文献   

19.
崔民日 《世纪桥》2012,(9):122-123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存在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的两大权力模式,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当下高校有治、可治、善治、效治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从高校现存的主流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的分析入手,提出了提倡互动的二元权力结构模式的观点。该模式是基于分布式领导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分布式领导的简要介绍,提出了高校实施分布式领导的几点启示和困境,最后针对如何协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矛盾性和统一性的关系,给出了宏观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社会的权力分配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网络社会,知识和信息是重要的权力源,信息网络的发展促使社会权力的重新分配。这种分配是趋于集中,还是分散,国内外理论界有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信息网络的发展加剧了权力的集中化,可能会产生一个电子专制制度,甚至出现极权主义。与之截然不同的是,有人认为信息网络的发展促使权力分散化,分散化的结果,从积极的方面讲,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自由等的发展,从消极的方面讲,可能会带来社会的无序化,甚至产生无政府主义倾向。也有人认为这两种趋势都是存在的,既存在向上集中的趋势,又存在向下分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