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球之中,汉族最大,在世界众多的民族里,唯有汉族人口超过10亿。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为10.424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0%以上。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这就是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二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人口众多”和“地大物博”结合起来,紧密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因此,在研究少数民族的同时,还应当认真研究汉族。本文以汉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为题,讨论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7,(10):8-10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从前教科书告诉我们的国情。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与资源、与环境日益尖锐的矛盾告诉我们,在十多亿人口面前,我们的国家是“地大物薄”。  相似文献   

3.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从前教科书告诉我们的国情。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与资源、与环境日益尖锐的矛盾告诉我们,在十多亿人口面前,我们的国家是“地大物薄”。  相似文献   

4.
在描绘伟大祖国时,我们习惯于骄傲地使用“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样的字眼。中小学教科书上一直是这么写的,老师一直是这么教的,考试卷上也一直是这么填的。最近,在上海市政协召开的一次关于“节约型社会”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沈思却提出建议:将“地大物博”请出中小学课本,代之以“地大物不博”。政协委员的这一建议,马上获得了大家的支持,这说明大家其实早已经对“地大物博”的虚荣感到了厌倦“:地大物博”除了让我们的嘴皮子偶尔获得快感,我们并未从“地大物博”中得到任何实惠利益;不仅如此,我们反而时常身受“地大物博”之害——民族自…  相似文献   

5.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灾害频发、人口众多……种种“中国特色”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所呈现出的特有反应。在大规模的生命救援和物质援助的同时,“看不见的伤口”可能更难愈合。调查显示,相比医学救援,灾区民众对心理援助的需求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6.
从小读书时起,就知道了中华民族最值得自豪的是“文明古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随着阅历加深,年龄增大,这种自豪感渐渐消减了。因为“文明古国”不止一个,古希腊、巴比仑、埃及、印度等都“古”得很,“古老”并不值得炫耀,更不待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了。再说,你有5千年文明史,现在仍贫穷落后,人家立  相似文献   

7.
把人才开发与使用作为人事工作的重点南漳县人民政府县长刘德政我们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方圆八百里,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素有“金南漳”的美称,传颂千古的“楚人大和献玉”、“东汉司马荐诸葛”的典故就发生在南漳境内。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南漳这块...  相似文献   

8.
刘营  许路 《警察技术》2009,(5):41-43
一、背景: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在我国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自然灾害频发的同时也面临着敌对、分裂和恐怖势力的挑衅。各种突发事件、灾难时有发生,此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各种重要的保卫任务不断增加。“512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的完美展示向世人诠释了“无与伦比”的同时,兑现了我们“平安奥运”的承诺,而应急通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党中央提出两条生命线的概念,其一是交通运输线,其二便是通信。  相似文献   

9.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灾害频发、人口众多……种种"中国特色"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所呈现出的特有反应。在大规模的生命救援和物质援助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印象中澳大利亚是个福利国家,去澳洲探亲之前,朋友就告诉我,应该去看看澳洲的福利社会状况,踏上澳洲的国土,终于有了机会使我了解到这个发达国家人们的经济生活处境和生活方式。 人们称澳洲的特点是:地大物博人口少,澳洲国土面积约为中国的80%,但澳洲人口则不到中国人口的七十分之一,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个人。在此国土上拥有极其丰富的矿产、农牧、木材等自然资源,其人均拥有自然资源量为世界第一,属于资源出口国。所以人们说:“老天爷把幸运给了澳洲”。 在这个国度里,也许是人烟稀少的原故,使人觉得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于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在人们的福利方面,国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义务。各种各类的福利项目五花八门 其中一项为失业人申请的救济金,亦称“失业金”,这是  相似文献   

11.
潘琦 《当代广西》2011,(9):58-58
这些年来,游记之类的书籍出版不少.特别是专门介绍一个地方或某个景区、景点的文章层出不穷。作家们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西南,饱览山川的壮丽、人文之大观。浩然有感于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之真实意义;而摄影爱好者更是机不离手.择风景美妙之处,辄复留影,有的特作自然、人文风景“写真”。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作家、摄影家是美好事物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2.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09,(22):4-4
我们不赞成有关“两国集团”的提法。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第二。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第三,中国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共同决定。不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故乡。是我国改革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省面积48万平方公里,人口8430万人,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3位,有14个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300多万。川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四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放日益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实力有所增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全省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现在.繁荣兴旺的“天府之国”正昂首阔…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某电视台主持人在播一条公安干警抓歹徒的消息时,两次用了“三位歹徒”的词组。在以前的媒体中也出现过“两位、一位歹徒”的情况。这样尊称歹徒,未免太客气了。还是称“三名”或“三个”为宜。隔了两天,某电视台的播放一个专题片时,本应读成“××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举报中心”,却读成了“××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中心的干警们,不辞劳苦”等等。还有的电视、报纸上出现的“××市检察院贪污贿赂局”(应为“反贪污贿赂局”)、“某某县中级法院”(只有地市级法院才能称为“中级”,县法院按规定只能称之为“县人民法院”),“××法院对××…  相似文献   

15.
世界百多年来经历了四个时代:一是从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一个时代;二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二个时代;三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冷战时期,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三个时代;四是从20世纪90年代算起,同人们说“冷战后时代”一致,即“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6.
贾春旺部长谈公安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研究》2000,(1):2-3
一、充分认识公安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公安理论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恩格斯早就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和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和对各种新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真正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是却人口众多。怎样使土地利用效率达到最大,怎样使土地发挥出最佳的效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于对该问题的考虑,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倩 《群众》2023,(15):10-11
<正>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时隔4个月,总书记又亲临江苏考察,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指出,聚焦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宿迁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历史悠久、农民人口众多、农村面积广袤,加快实现富民强村,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既顺应了农民的美好期待,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是我们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冯峥 《北京观察》1999,(3):12-14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然而,在这场已近自热化的人才竞争中,我们的宝贵人才却因大量流失而面临危机。通常总是说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若真论到人才,就少得可怜了。这里摘录了我国同部分国家相比的几组数字。万人中拥有的科学家人数:美国80人,日本75人,我国只有4人;大学生入学率:美国76%,发达国家平均为56%,发展中国家平均为8%,连我们平时不屑一顾的印度也达  相似文献   

20.
管理经纬     
专家呼吁——国情教育强化“忧患意识”沈刚的文章说,在人们还习惯于自诩中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之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王淀佐近日在宁夏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题报告会上敲响警钟:由于我国资源相对缺乏,学校教材不应再夸大“资源丰富”。早在2003年12月,一份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