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发达地区步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新时代,欠发达地区主要还是推动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本文以常山县轴承产业发展为例,对打造欠发达地区县域轴承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始阶段,启动非公有制经济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活跃因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民族地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文章简要分析了贵州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及诸多制约因素,从思想观念、优化环境、多元投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提高素质、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贵州民族地区非公有制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省人才需求与教育对策姜峰一个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取决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水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人才的需求必须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并以此来调整教育结构,才能使教育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职能。因此有必要对我省人才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梅 《前沿》2007,(5):41-42
民营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反映和影响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经济现代化建设水平。本文从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制约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魏国红  刘晓东 《人民论坛》2014,(14):206-208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越来越受关注。锡林浩特市作为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的内陆城市,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典型性。剖析锡林浩特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对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要使工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必须积极探索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特殊的措施,使基本对策得到更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在新世纪着力追求的目标。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是以若干个地区经济工业化所构成的。因此,本文拟将涪陵择作区域经济的一个单元,对涪陵地方工业化战略以及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对策措施作肤浅探讨。一、涪陵工业化发展现状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处于总体快速的推进过程。作为重庆市东西结合点的涪陵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69年)为工业经济萌芽阶段。解放前涪陵是一个无工业区,解放后经过近20年的发展,1969年底工业产值才4551万元,占工农业总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困境与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模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本文围绕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走出工业化困境的途径,提出以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废弃资源再生系统为重点,构建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共生模式,以及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志勇 《理论月刊》2003,(3):129-133
县城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县域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不仅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从整体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欠发达地区的角度,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其金融支持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金融如何支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睿 《人民论坛》2014,(5):206-208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越来越受关注。锡林浩特市作为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的内陆城市,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典型性。剖析锡林浩特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对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区,本来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指的是那些在民主革命时期较有影响的革命老根据地。但老区同时也是或者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穷地区并列,统称为老、少、边穷地区。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区,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人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探讨老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帮助老区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应当肯定,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老区经济也有着很大的发展,但比较经济发达地区来说,老区经济发展显得普遍缓慢。其原因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在共性的原因中,既老区,本来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指的是那些在民主革命时期较有影响的革命老根据地。但老区同时也是或者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穷地区并列,统称为老、少、边穷地区。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区,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人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探讨老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帮助老区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应当肯定,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老区经济也有着很大的发展,但比较经济发达地区来说,老区经济发展显得普遍缓慢。其原因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在共性的原因中,既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湖北区域发展战略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优化和完善区域发展格局是"五年规划"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认真研究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一步推进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对于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合理编制"十二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素芳 《西部社会》2002,(12):33-3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既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建国50多年来,中国西部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还提供了大批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乃至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已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还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和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游涛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1):129-133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现状、特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发展当今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入手,阐述了激活民间投资对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义,并分析了西部地区激活民间投资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了激活民间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特征、成因及对策刘朝波一、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基本特征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全局的发展,对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七五"期间少数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保证,文章总结了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取得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就世纪之交的民族地区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首先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做出评价;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复关”对红河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蒋昆生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对于红河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来说,冲击将是严重的。资金不足,限制了产业发展的经济规模;企业素质不高,设备陈旧,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外向能力;科技实力不强,延滞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业存在中心城市过于拥堵、节点城市间沟通不方便及互联互通衔接不畅等问题。我国已将京津冀轨道交通网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部门应在分析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互联互通现状基础上,将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提出互联互通协同运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