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45年到1953年,前苏联克格勃执行了一项持续了长达8年之久的旨在窃听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代号为“自白”的间谍活动。这项行动堪称是世界谍报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短讯四则     
一美军前情报分析员被逮捕短讯四则据路透社报道,1998年10月上旬,美国情报机关逮捕了前美军情报分析员布恩,指控他在1988年到1991年期间向前苏联提供了美国核武器部分清单及美国情报部门如何在世界各地从事窃听和拦截电子信号活动等等的大量最高机密文件,严重危害了“美国国家安全”。布思于1970年至1991年期间在美军情报部门负责破译外国密电,搜集各种情报。1988年,布恩和他的妻子离婚,并一度严重缺钱。不久他便秘密潜入前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开始了他的间谍历程。据悉,布恩将面临着终身监禁甚至可能是死刑的命运。埃及拒绝释放以色…  相似文献   

3.
柏林墙是冷战的象征,而真正的冷战在墙下,墙下有一个神秘的间谍战场。为了对付前苏联,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柏林墙下修筑了一条隧道,即可能是世界上最秘密的代号为“黄金”的窃听工程。这项工程于1949年开始均思和设计,历经三位中情局长,1954年完成。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柏林一分为二。中情局局长希伦科特决定对前苏联展开大规模陆上窃听。由于前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于是决定在前苏联通讯电缆附近挖掘隧道,沿线窃听。该隧道以西柏林南面一处美军设施为起点,延伸至东柏林,主段长逾五百公尺,里面布满…  相似文献   

4.
1998年8月7日,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上午10时40分左右,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相继发生强烈爆炸事件,至少造成250多人死亡,近5000余人受伤。死者中有美国使馆人员12名,美国驻肯尼亚使馆总领事巴特利和他20岁的儿子双双被炸死在寓所内。这是有史以来针对外交机构、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恐怖活动。爆炸声起,举世震惊!  相似文献   

5.
1979年,美伊两国关系急剧恶化。11月4日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使馆,将66名美国人扣为人质。另有6名外交官逃到加拿大驻伊使馆。为了救出这6名美国人,中央情报局(CIA)秘密策划,成功地将6名外交官护送出伊朗。最近,负责执行这次拯救任务的CIA特工安东尼奥·门德斯在因特网上披露了这次行动的详细经过。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前,美苏两国的特工人员围绕美国驻苏大使馆改建工程展开了一场斗争。美国大使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建成于1985年。施工过程中,苏联特工人员安装了大量窃听器,使美国大使馆成了世界上窃听器最多的一个使馆。美国人知道这个情况,但假装没看见。他们的如意算盘是,等大楼竣工后再由美国专家把窃听器找出来,予以拆除。他们花了2300万美元干这件事,结果却发现根本无法拆除,因为整幢大楼的构件都是窃听系统。为了弄清这个窃听系统,又花了差不多同样的经费,但最终还是无能为力。这时,里根总统下令把使馆大楼推倒重建。但美国国会认…  相似文献   

7.
<正> 9月9日,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外发生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至少造成9人死亡,近100人受伤,其中包括4名中国人。爆炸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外长亚历山大·唐纳说,发生在澳大利亚驻雅加达使馆外的爆炸系汽车炸弹引起,这明显是一起针对澳大利亚的“恐怖袭击事件”。目前尚无任何组织或个人声称对这起爆炸事件负责。有媒体认为,利用汽车炸弹进行恐怖袭击是“伊斯兰团”惯用的手法,所以本次袭击被怀疑仍是“伊斯兰团”的作品。这一与“基地”恐怖组织关系密切的极端武装组织曾涉嫌制造了去年的雅加达万豪大酒店爆炸案和前年的巴厘岛爆炸案。  相似文献   

8.
窃听小史     
作为获取秘密情报的手段之一,窃听的历史大概与人类间谍史一样久远。我国古代史书中早就有关于窃听活动的记载和描述。《左传》中已有利用窃听手段进行情报活动的记载,说周朝时期周文王的谋臣吕牙(即姜子牙)设“耳目”一职,专司“听风声,观动静”。《管子》一书中有“墙有耳,伏岛在侧,微谋外泄之谓也”之论,是从保密角度谈防范窃听的,后来人们概括为“隔墙有耳”这个成语。到战国时期窃听刺探秘密的事情更多了。《墨子》一书中有“听瓮”的记载:将一口小肚大的陶瓮埋于地下,瓮口豪以薄皮革,耳贴近皮革,可听方国十几里的动静,…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政府的一举一动始终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而回头翻开这一页页日历再看时,普通民众就政府应对我驻南使馆被炸这一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是否理解、认同或满意呢?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从事不同职业的普通人。 “从各方面看,处理得都非常稳当。当时政府必须考虑,到底怎样对中国有利。”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上的窃听器美国国防部有一个秘密“快速反应小组”专门负责电子侦测工作。一次了解到前苏联向西德欧宝汽车厂定购一批外交人员座车,于是他们买通了欧宝汽车厂的警卫,让“快速反应小组”的人在夜晚混进工厂,在那些将近完工的汽车上安装了窃听器。他们很巧妙地把汽车解体,然后把窃听发射器嵌入汽车底盘内。他们还小心地拆下车顶村里,把微型话筒装在各处,然后利用极细的电线,把话筒同底盘A型支架内的发射器相连。前苏联人要想找出这个发射器,除非把这辆车拆散。“快速反应小组”在第二天工人上班前,才把汽车复原,离开了工厂。不…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和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1991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制定了《危害人类和平及安全治罪法案》,规定“侵略是指一国使用武力侵犯另一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它方式,使用武力。”“特别严重的战争罪包括大规模毁坏平民财产,故意攻击具有特别享权、历史或文化价值的财产。”北约暴行实际已构成侵略。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使馆馆舍不得侵犯。”1973年制定的《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美军关闭了在德国南部苦心经营了近40年的窃听站,国际传媒一时兴高采烈,好像美国人的间谍行动在其他各国终于有所收敛似的。一般人如果不留意,很容易被精明的“山姆大叔”骗了。实际情况是,美军关闭在德国的窃听站,是因为这里实在已经捞不到更多有价值的情报了。美国军方和台湾当局正在磋商在深海领域铺设两条海底电缆,以便窃听中国军方以及台海周边地区军事行动的情报。台美如  相似文献   

13.
法国首都巴黎不但有“花都”的美誉,还具有“窃听之都”的谑称,这里每年都要发生十几万件窃听案。法国官方窃听机构分为“行政窃听”和警方“司法窃听”。“行政窃听”拥有1800条专用窃听线路,应内务、国防和预算3个部门的请求,限用于与国家安全保障和危险组织犯罪有关的窃听。这种“行政窃听”每年多达3200多件。“司法窃听”自1993年起每年均在一万件以上。由于法国政府对出售窃听装置宽容放任,致使窃听器充斥巴黎,民间违法窃听泛滥,每年都有10万件左右。巴黎一家实验中心的老板称,在过去8年内,他们通过订购方式…  相似文献   

14.
“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国家安全局获得总统布什许可,可在没有法院特许状的情况下在国内秘密实施窃听。2005年12月,此事因《纽约时报》揭露而曝光,并引起舆论哗然,美国国民抨击这一行为侵犯公民自由权,并迫使布什在今年1月决定停止这一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戊戌维新时期的湖南保卫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戌维新运动中,湖南新政“冠于行省”。湖南保卫局的创设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本文试就湖南保卫局的创设、职责、作用和性质等作一较系统的探讨。 1 最早提出设保卫局,并为之作出重 大贡献的当推时任长宝盐法道并署湖南 按察使的维新派官僚黄遵宪。他曾先后任清政府驻美、日、英等国使馆官员,这使他有机会了解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特别是警察制度。他认为:  相似文献   

16.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3枚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我使馆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对此,四川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民族宗教等各界人士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我们强烈抗议、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大使馆进行导弹袭击的...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1月14日,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头目谢尔盖·孔德拉舍夫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详细透露了冷战时期他与被克格勃收买的英国情报机构高层官员乔治·布莱克秘密接头,并从他那里收取各种机密情报的过程。孔德拉舍夫于50年代被派往伦敦,其身份是前苏联驻英大使馆文化处随员。但他的真正使命则是负责与克格勃安插在英国情报机构内部的间谍布莱克单线联系,定时从他那里收取情报。1961年,布莱克东窗事发,被判41年徒刑。后在克格勃的“帮助”下逃到了莫斯科。现年76岁的孔德拉舍夫早已隐退,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自己知道的…  相似文献   

18.
吕德润 《传承》2010,(25):40-41
史迪威1904年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是年21岁。此后42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战功卓著,荣升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40多年的军职中,他曾先后在中国任职达13年。曾任美国驻天津军官、美国驻北平使馆武官等职,其间五次来华,最后一次是二战期间。史迪威在华的10多年中,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事件,加上他能讲流利的中国话,了解中国官场和社会情况,被人誉为"中国通"。  相似文献   

19.
海外传真     
美英窃听无处不在国际名人尽在掌握英国和美国的间谍组织为了刺探别国情报 ,设立全球间谍网络 ,暗中窃听国际名人的电话通讯 ,其中成为间谍窃听对象的竟包括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已故德兰修女、教皇保罗二世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前情报官员麦逊披露 ,由于戴妃生前在国际慈善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 ,并曾致力参与扫雷活动 ,经常与其他国家保持联系 ,美国政府早已掌握她的机密档案 ,更不时窃听她的电话 ,以便刺探别国情报。麦逊还透露 ,80年代英国出售武器给沙特阿拉伯时 ,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也曾参与…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本人在约旦的所见所闻及在约华侨、驻约使馆和经参处人员的口述,阐述2000年代初约旦华侨人数及职业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