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环境问题的加剧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的两种理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存在根本性的分歧。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剖析,得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优越性,进而得出我们应当作出的价值选择,即应当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指导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想 《理论前沿》2009,(10):21-23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理念。在这两大流派相互责难而走向整合的过程中诞生的新的环境伦理思想——“生态人本主义”,正是对这些传统环境伦理理念的扬弃。借鉴生态人本主义的环境伦理思想,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女权运动第三次浪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和反男性中心主义两个方面对西方哲学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发起了双重夹击,完成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终合围。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与二元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论的强有力的批判也正体现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人类从最原始的敬畏自然,到逐渐的利用自然来创造价值,再到改造自然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在这种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可想而知,人类最终对待自然的手段并不是那么和谐友善的,而是力求彻底的征服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但问题仍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人类在保持生态平衡和无限追逐利益这两方面视乎是选择了后者,现在唯有拿出自己的理性,人类社会才会得以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权利观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桦 《理论前沿》2006,(9):19-20
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价值根源,反思传统人类主义价值观的结果,便出现了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人类道德共同体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非人类存在物,这是人类理智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划分为本体论上的主体共享关系、实践论上的主客体关系以及价值论上的主体共享关系和主客体关系。以此为基础,在人与自然价值论关系层面笔者展开了对主张主客体关系的人类中心主义与主张主体共享关系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利弊分析。考虑到弱式人类中心主义对公众道德水准的合理要求与刑法道德底线定位之暗合、刑法对人的预设模式之要求以及刑法的可操作,本文将弱式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为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人对自然的顶礼膜拜阶段、人类中心主义阶段、自然中心主义阶段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阶段。而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上坚持了平等原则、平衡原则和共赢原则,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完成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8.
人类中心主义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研究存在重大理论分歧。在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比如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和分类,人类中心主义是否是环境恶化的元凶,自然界自身的价值,以及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我国刑法有关环境犯罪的规定是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环境犯罪应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立法理念,增设危险犯,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将非刑罚措施与刑罚措施并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对生态危机及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要使人类走出困境,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实现人文生态平衡,牢目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此外,人类还应该学会尊重自然,懂得爱护自然、美化自然,普及生态伦理,弘扬自然道德,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建立生态文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树立人类整体利益观念。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家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西方哲学家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亦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上述关系的讨论:谁产生谁,谁支配谁,谁更重要,人是否应该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便会得出若干总结性的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2.
自然内在价值的问题在伦理学界颇受质疑。关于内在价值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在浅层意义上一直争论不休,但深层的追问,二者都是围绕人类生存这个基本问题展开、论证的。而内在价值的合理性确立,不仅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了人类的真正智慧,自然内在价值的合理性确立,无论对人类价值理论的完善和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理解这一理念就要正确把握"人"的内涵和对于"本"深刻认识.基于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充分发挥人在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导致了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于是,生态文明理论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开始指引人类进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既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体现,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人类中心主义是传统西方伦理的哲学根基。将"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比较,不仅能正确认识其内涵本质,还有利于以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人类超越狭隘自我,正确进行自身定位,扬弃旧的价值观,矫正传统的发展道路,实现人类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类中心”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关注,"人类中心主义"便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来解读这种辩论.通过对历史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演变考察,本文试图表明,相对于环境而言,人作为价值主体处在中心位置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而着眼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自身的和解,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目前的三元结构构架,即羁押性措施、羁押的替代性措施以及非羁押措施,在更深层次的建构逻辑上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分别以拘传和逮捕为逻辑起点的双元中心主义在实践中倒向一元的逮捕中心主义,反而不利于羁押率居高不下的解决。与其采取逮捕中心主义的一元构架,而以拘传为原则的一元中心主义有望为这一难题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种以拘传为原则,以取保候审为例外;以取保候审为原则,以逮捕为例外;以逮捕为原则,以拘留为例外的"连环扣式"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以强制措施的从弱到强之逐级适用方能符合其本来应有之内在逻辑,在实践中也有望打破逮捕中心主义引发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7.
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已成为共识,而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仍在继续;究其原因,有人主张是“人类中心主义”。然而,形成生态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生态危机的形成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乃至上层建筑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环境刑法的立法理念是环境刑法基本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体现刑事法律的价值追求并决定环境刑法的学科属性。我国现有的环境刑法是基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下而建立的,这导致环境刑法在其体系构建、犯罪构成理论以及刑罚具体设置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现代环境伦理观要求环境刑法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环境刑法立法体系。因此,重新认识和选择我国环境刑法的立法理念和价值观,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下确立环境刑法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法理念,才能为我国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刑事法律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影片《猿族崛起》批驳人类中心主义和科技至上观,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主体间性思想,反对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承认自然万物的主体地位,并非异己的客体和索取、利用的对象,强调万物皆有其价值和生存的权力,倡导人主体和自然界各主体之间的互相尊重,构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刑事司法理念,庭审中心主义来自于司法改革实践的提炼,需要在学理上加以系统阐释.庭审中心主义直面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杜绝庭审虚化、防范冤假错案、树立审判权威和推进司法改革.庭审规则体系的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控辩平等对抗的落实、庭前程序与庭审程序的有效衔接、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妥善设置、裁判文书说理应围绕庭审活动展开等是实现庭审中心主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