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残疾人》2017,(6):62-63
残疾人家属说 “由衷的感谢政府部门开展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活动,没有他们的筛查、联络、转送,我们还在家里等着孩子‘开窍’,语训康复介入越早越好,我差点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小明的妈妈:我是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河口村村民,我儿子今年4岁.同村的小孩能说话能在地上跑的时候,我儿子却迟迟不会说话.我们农村老人说,孩子说话有早有晚,发育有先有后,迟点说话还是个“好事”,加上小孩做过心脏手术,我们觉得晚点说话很正常.渐渐地到了3岁多,小明还只会说爸爸妈妈.村里有人开始传言我儿子是不是个聋哑人,我还是觉得不会,因为出生筛查都是正常的.有人也劝我们去大医院再查查,可是我们家条件很差,是贫困户,孩子爸也是个残疾人,另外说实话我们根本不敢去查,生怕查出毛病,被村里人笑话.  相似文献   

2.
我从事秘书生涯算是个有年头的人了。也曾著过书立过说。但那都是过眼烟云。而今想起来,我还是感到十分渺小。不过,我的听话艺术颇有见地。这并非是我故弄玄虚,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说话目的在表现,听话目的在了解与欣赏。不会说话的人往往会听说话,正好比古今多少诗人文人所鄙薄的批评家──自己不能创作,或者创作失败,便摇身一变而为批评大师,恰像倒运的窃贼,改行做了捕快。十八世纪英国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失败的诗人往往成为愠怒的批评家,正如劣酒能变好醋。”这里既无严肃的批判,又非尖刻的攻击。作为听话者…  相似文献   

3.
友情如鞭     
一次,一个陌生口音的人打电话来,请求我的帮助,很肯定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就称他为D吧),相信我一定会伸出援手。我说我不认识你啊。D笑笑说,我是c的朋友、我不由自主地对着话筒皱了皱眉,又赶紧舒展开眉心。因为这个c我也不熟悉,幸好我们的电话还没发展到可视阶段,我的表情传不过去,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学好外语的关键因素是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就象幼童在学习母语时,首先是听懂,然后才会开口说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一个成语叫“十聋九哑”,真是这样,聋子并不是不会说话,因为他先天聋,听不到别人说话,所以找不到发音的感觉,自然就成了哑吧。听,还能增强语感,提高说、读、写、译的能力。近年来,人们对听力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的作用有了新的理解,对听力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更为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什么是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学习者怎样才能提高听力理解力以及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对听力训练的…  相似文献   

5.
吴坚  戴天才 《今日浙江》2006,(18):30-31
基层制度的创新,折射出的是对民主民情民意的尊重和提升村民代表联户制9月11日下午,宁波市江北区外漕村两委会的小楼里人声鼎沸,十几位村民代表和街道、村的干部聚在会议室里,扯着嗓门,争辩着关系他们未来的大事。村党支部书记李根华从会上出来接待我们。我们问,你出来,没人主持,会议不会乱吗?他说,不会不会,都是关系他们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都认真的很呢。他又笑说,我也是作为一个普通村民参加的,表决时,我也只有一票。这天讨论的是农村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有关方案。村民代表曹祥富会后对我们说,搞股份制最好,分钞票清爽。要多分…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候,朋友和我说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朋友是聋人听不见、不会说话,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说话很好、听力较差,两个人经常去逛街。每当她们一边走一边打手语聊天的时候,她的朋友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哑巴,总是一边打手语一边说话,而且要比平时说话声音高了好多,惹得旁边人都回头看,搞得她很不自在。朋友说:她也不愿意在  相似文献   

7.
谁都不喜欢尴尬的冷场,可这偏偏是人与人相处不可避免的窘境。明明现场气氛冷到冰点,额头却渗出热汗,心里抓狂,大脑空白,嘴巴紧张到根本张不开……这时候,往往还会出现时间失真的体验,明明只有十几秒钟,却感觉像是过了半个世纪,越害怕这种尴尬,就越觉得时间慢得离谱。冷场虽然让人备感压力,但是这也说明我们的“亲社会性”。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无视别人,对人际关系毫不在乎,那么冷不冷场也就无所谓了。所以,有时候人会通过故意制造冷场来表达敌意与攻击欲,“我就不说话,让他下不来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碰到冷场的第一反应都是想方设法化解,因为这种尴尬让我们紧张焦虑,既然没有地缝可以钻,就只能勇敢面对了。  相似文献   

8.
嘉庆皇帝曾说:"能干的人,因为善于说话而显得更加能干;不能干的人,也因为善于说话,使自己的毛病得到遮盖;最惨的一种人就是,虽然做了极好之事,但是因为不会说话,反而将好事变成了坏事。"怎么说话才算是"会说话"?说些什么话才能"占便宜"?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9.
阿昌照常到总经理室上班。新总裁起用了一批新保卫人员,阿昌虽未被解职,可是没什么事可干,下班仍回到陈民家干家务,安慰陈妻,照顾陈女。时间一长,邻居们背后就说长道短,知情人为他辟谣,说出了阿昌的隐私。这一来,街坊四邻又给阿昌起了个外号:"当代太监"。一天晚上,陈女问:"阿昌叔叔,什么叫太监?"阿昌又来找战友陈军,陈军关系多,办法也多,说:"我有一个朋友去年到波兰探亲,现在不回来了,说那边生意好做,最近给我写信要我在国内给他办公证。我看你也出去看看,国外医疗条件好,说不定还能治好你的病呢!"阿昌说:"我又不会别的外语,当年学的越南语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社区残疾人专职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听力3级的重听人,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社会上对听力残疾人有很大的误解.重听,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的意义,以为听力残疾人全部都是聋人,都是不会说话不能正常交流的入.其实,重听人,相对聋人来说,是存在残余听力的人.他们有语言能力,表达与常人无异或略有口齿不清,他们自小大多在普通学校里学习,所以不像聋校毕业的学生有机会学到手语,他们也意识不到学习手语的重要性,因为他们能说,能交流,只是有些时候需要重复或笔谈而已.重听人,是介于聋人和健全人之间的尴尬人群,他们受社会的关注度很多时候不如聋人,也少有人了解重听人在生活、工作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投票     
机关有一个处长的职位空了下来。为了充分发扬民主,提拔一个有群众基础的有能力的干部担纲此任,机关决定民主投票选举。老高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此职位,应该在视线之内。于是在群众投票的时候,他很自信地投了自己一票。 果然,投票之后,估计大家也认为此职位非老高莫属,许多同事见面后都神秘地冲他说:“这次该请客了,不能让我白投你一票。”“我投了你一票,请客,请客”。“咱们哥俩谁跟谁啊,不投你的票,投谁的票?请客别忘了我”。 老高心软,经这么一说,觉得有这么多人投自己的票,走马  相似文献   

12.
我是武汉市及正街的老住户。我父亲临终前曾感慨地说:“我4个女婿3个会说话,但最称心的倒是那个不会说话的。”他那个不会说话的女婿,就是我的丈夫刘洛生。我爱上刘洛生,首先是被他那男子汉诚恳执著的追求触动了心弦。我当时在一家工厂生会计,洛生是厂里的工人。他经常默默地接送我上下班,为了消除语言交流的困难,洛生教我学手语,他教的第一句手语是:“我们是毛主席的好工人。”后来我们终成眷属。那些年政治运动多,厂里会议等,加班多,我顾不上家务,洛生因为聋哑,不参加厂里的活动,便担负起做饭、洗衣、拆洗被褥,甚至钉扣子…  相似文献   

13.
会说话与会值勤德林乍看这题目,也许有的保安队员会说,都这么大的人了,难道还不会说话。话是人人会说,但并非每个队员在值勤中都能把话说得准确、恰当。说话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能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有一次保安队员小王在厂门口值勤,一青年要进厂办事,小王按厂里规...  相似文献   

14.
话语精萃     
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前不久,中共浙江省省委书记、省人  相似文献   

15.
山风无语     
六月下旬的一个下午,科长和我及另一位民警到庄埠乡执行公务。 庄埠乡位于江西套昌县西北偏隅,距县城有百余里。我毕业分配到会昌工作十多年,只有庄埠乡尚未涉足,三点多钟,我们兴致勃勃地上了路。 小车跑完了七十多里好路后,进入黄土坡道,又陡又滑,真是进退艰难,再也无力与我同行去“填补空白”了。 我们一行三人徒步继续前  相似文献   

16.
说话有学问     
议政建言是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在我看来,"议政建言"的"议"是说话,"言"也是说话。说话,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行使职责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起来,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起来。可见,对于同一个对象、同一个问题,说话的方式方法不同,其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说话有学问,说话有技巧,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在政协,我们究竟怎样说话,究竟怎样行使好话语权?回顾五年的政协工作,回味五年的政协生活,我觉得可有一说。  相似文献   

17.
"他才42岁,不应该离我们而去,唯一的原由是,他太累了,需要休息",这是福建省建阳市的百姓说的。市委书记说:"如果我们不安排那么多工作给他做,他就不会……"市长说:"如果那天我不通知他参加下午项目签约,  相似文献   

18.
江琴  马建荣 《政协天地》2012,(Z1):62-64
"他才42岁,不应该离我们而去,唯一的原由是,他太累了,需要休息",这是福建省建阳市的百姓说的。市委书记说:"如果我们不安排那么多工作给他做,他就不会……"市长说:"如果那天我不通知他参加下午项目签约,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言极为丰富,自古说话就讲究礼貌和艺术。故凡遇不想直说、不好明说、不愿说而又不能不说的话,就拐着弯儿,变着法儿说。于是,在修辞格上就出现了“委婉”一词。 有了“委婉”,说话就灵活多了,方便多了,也得体多了。比方说,帝王之死,既不能说死,也不能说亡,得用一个委婉之词,说“驾崩”。既然驾为车辆,崩为倒塌,车毁马翻,人焉能不亡?又如,当年曹操,率军攻吴,下战书时也是委婉得很,不说我将与将军决一死战,而说“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说“我将与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你想,以魏国之大,不乏游猎处,何必要借吴国疆土?而且打猎只需主公带上少许人马,何须兴师八十万之众?显然易见,把曹将  相似文献   

20.
未羊 《同舟共进》2011,(9):78-78
倘若有人问:"你爱国么?"很多人可能会说"爱";若又问:"持不同意见是爱国么?"一些人可能会说"不是";若再问:"你会对国家提意见么?"有的人可能会说"不会"(有意见烂在肚子里也不会当面提)。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爱国就要说国家好,说国家不好就是不爱国。国民要与国家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喜欢提意见,那就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甚至可能成为"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