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婧 《党建文汇》2007,(11):7-8
举世瞩目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已经启动,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将绕月飞行;2010年,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球土壤样品采回地球……随着“嫦娥工程”的顺利展开,“嫦娥一号”幕后的科学家们也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赵薇 《党建文汇》2014,(1):11-11
陈翔,31岁.在“嫦娥三号”任务中担任型号副主任设计师。这个长了一张娃娃脸、颇有些书生气的年轻人.2003年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已经在航天战线工作了10个年头.并参加了“神舟五号”以来的8次航天飞控任务。  相似文献   

3.
陈爽 《党课》2020,(4):23-25
2019年11月25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该年度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该奖也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发的奖项。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  相似文献   

4.
昌文 《支部生活》2008,(8):27-28
“神5、神6”的航天飞行,“嫦娥”卫星的奔月之旅.中国人因此而自豪,全世界为之而侧目!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目前‘嫦娥二号’的进展非常顺利,已进入‘决战’前夜。”“嫦娥二号”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其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嫦娥三号”的首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因此其绕月飞行高度将由“嫦娥一号”时的200千米降低到100千米。  相似文献   

6.
速览·中国     
0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范文超 《党建》2021,(1):54-55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也是在当天,参与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工作的王曙群,作为新评选的全国劳动模范代表,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成为全国瞩目的职工“明星”。  相似文献   

8.
在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后,欧阳自远“莫名担忧,但又冷静确信一切会按照预定方案进展”的复杂心情也转为了欣喜。这位78岁的老人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一定会等到那一天,亲眼看到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相似文献   

9.
张田勘 《党员文摘》2009,(10):43-44
从中国科技的果园中撷取一些璀璨的果实。可以一叶知秋,管窥中国科技60年的巨大成就。“神舟”邀游太空行——载人航天探索太空是人类长久的梦想。这个梦想在美国、俄罗斯完成之后。也由中国人完成了。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二号”飞船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它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之后的几年间。我国相继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项目的立项。随后,国防科工委对外宣布正式启动“嫦娥工程”。2007年,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在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相似文献   

11.
王建柱 《求贤》2008,(12):27-29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项目的立项。随后,国防科工委对外宣布正式启动绕月探测工程——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相似文献   

12.
图说天下     
正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1):4-4
在年前召开的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  相似文献   

14.
2005年金秋,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实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航天人的精神。有人说,到过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人,会对“航天精神”有着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日本、印度和中国都在加紧探月和登月的科学研究和试验。据介绍,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已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试验正在进行。不久整星将转入正样研制阶段,计划2007年发射。有媒体报道说,日本和印度在中国宣布登月计划后,更是加快了探月和登月的研究步伐,并与中国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6.
蓝月 《党建》2010,(11):36-37
在"嫦娥二号"卫星捷报频传,鲜花和掌声如浪如潮的日子里,背过镜头的航天人依然是忙碌的身影。其中一位功臣——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正是在会议间隙接受了《党建》杂志的专访。  相似文献   

17.
在看似恬静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为“嫦娥一号”升空做技术支持的航天工程师们紧张地工作和生活了大半年。衣四色防静电服区分工种 普通工程师们在基地里根据工作的不同,分别穿四种颜色的防静电服,不同的颜色标志着不同的工作类别。身穿橘红色服装的是塔勤服务人员,身穿蓝黑色服装的是燃料加注人员,白色的是燃料化燃人员,  相似文献   

18.
刘云 《学习月刊》2014,(9):40-41
印度的航天计划雄心勃勃,该国科学界有志于在火星探测领域领跑亚洲,尤其是一步跨到日本和中国的前面。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同期,因各种原因,日本和中国各自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和“萤火一号”都未能发射成功。在航天的这个方面。印度暂时领先于中、日两国。尽管发射成功,但印度火星探测计划仍遭到了一些网友嘲讽。  相似文献   

19.
马俊 《党建文汇》2014,(12):51-51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中技术难度最高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11月1日以一次接近完美的着陆宣告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多名参与研制的中国航天专家向记者揭示了这个为嫦娥五号重返地球探路的“小嫦娥”是“如何炼成的”。  相似文献   

20.
尹怀勤 《党课》2011,(15):92-94
今年6月9日,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成功飞离月球,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深空,开始执行其肩负的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拓展性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