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历经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伟大胜利,1945年8月15日上午10时10分,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零时30分,日军大本营发出了中国派遣军关于军队投降的第一份电令。20日18时,驻广州的田中久一中将接到了中国派遣军的投降命令。  相似文献   

2.
黄卫东 《党史纵横》2010,(4):60-61,51
1945年8月,目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一直坚持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抗战的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挺进东北,进入沈阳。并在沈阳成立了临时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3.
慕安 《党史纵览》2005,(9):18-19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根据波茨坦宣言精神,向解放区所有武装部队发出了接受日本侵略军投降的命令.但是,日伪军早就与国民党勾结,采取拖延、抵制手法,不肯轻易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国民党和蒋介石一面声称只有国民党军事当局才有资格受降,加紧向日伪施加各种压力;一面调兵遣将,赶紧从大后方朝抗战前线赶来,千方百计伸手,妄图侵吞全部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工作是非常艰巨的.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坚持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日本宣布投降后,当务之急就是停止战争行动,处置日本留在中国的庞大武装力量。8月15日,中国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致电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命令他通令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维持秩序,听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在重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战结束。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但日本会立即投降吗?还没有迹象,在长期被日机狂轰滥炸的重庆,人们更急切期望日军能马上投降。那个暑假我在相国寺观音桥我们育才学校音乐组学钢琴,再次接信促我立即回校本部参加农村实习班的学习。第二天是8月10日,我回到住家的神仙洞街(今枇杷山正街)已半上午了,即去中一支路看街坊好友刘兴举。他一见我就说:“日本准备投降了,你听说没有?”便说本街某某某(是位妇女)在胜利大厦工作,今早下班回来说的,说后半夜美军都在谈日本准备投降了。刘兴举开…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4,(6):34-34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当年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予以拒绝,并先后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相似文献   

7.
沈沉 《党员文摘》2003,(4):11-1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积极准备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发动内战,以消灭共产党。中共中央针对此局势,准备以不变应万变。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发表了《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的声明,与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然而,第二天即8月14日,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向延安发来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为了弄清蒋的意图,毛泽东找来李克农。  相似文献   

8.
光复古城山海关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口宣战。8月9日,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同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向全国各解放区军民发出号召:对口寇进行最后一战。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向全困人民武装发出命令:向一切敌占交通要道展开积极进攻,迫使日伪军投降。  相似文献   

9.
两淮门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要求人民抗日武装向附近的日伪军发出通牒,命令他们向我军缴械投降。新四军华中军区坚决执行朱总司令的命令,派部队受降,对拒绝投降的日伪武装,坚决予以消灭。到1945年12月,华中地区大部收复。只有解放区南面的高邮城,仍然被日伪军占据着。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第二天,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声明,表示热烈欢迎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并预见这是对日本侵略军的最后一战。 紧接着第三天,朱德总司令发布第一号大反攻的命令,命令所有的抗日部队,依波茨坦宣言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的敌人军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期投降。如遇敌伪拒绝,即应予以坚决消灭。此后,又一连发布了6道命令。在第二号命令中,朱德总司令指出,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接受日伪军的投降: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党史纵横》2007,(7):36-37
背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为盟国接受日军投降的最高统帅,并同时下达了第1号总命令,对同盟国各自的受降区域作了严格的划分。总命令规定“除满洲外中国境内的所有日本部队,包括空军、海军、陆军和后勤部队,以及台湾和北纬16度线以北法属印度支那的全部日军,都必须  相似文献   

12.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相黎秀石一、无条件投降变为有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上午7时半,我作为重庆(大公报)随英军太平洋舰队的记者,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甲板上,亲眼目睹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那天,记者手上没有降书全文的复印本,都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相似文献   

13.
日本投降了!1945年8月15日,广播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的电波,从日本东京传遍了全世界。这是天大的喜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世界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八闽大地欢声雷动,全省上下欢呼雀跃!福建当局向在福建的日本军队发出了投降勒令,命令日军放下武器向中国军队投降。此时,在福建的日本侵略军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在1945年上半年,面临败局的日本为作垂死挣扎,实现其本土决战的战略意图,就已开始收缩兵力从福建撤军。中国军队沿途拦截,已先后克复了福清、长乐、闽侯、福州、马尾等城市。  相似文献   

14.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仓皇逃离“新京”(今长春),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获,押往苏联,在苏联度过了五年心惊肉跳的生活。机场被俘 1945年8月18日午夜时分,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准备乘小型飞机飞往沈阳,再换乘大型飞机逃亡日本。  相似文献   

15.
元泉馨原是日军驻山西长治的独立第十四旅团少将旅团长。在侵华战争中,元泉馨多次带领部队扫荡解放区,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对山西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按说,元泉馨已是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罪犯。然而,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了,元泉馨尚不是侵华战争的主谋策划者和决策者,只要能老老实实地放下武器,中国人民是不会把他作为战犯处理的。他也可以和许许多多的日本军官一样,被遣送回国和家人团聚,重新开始战后的和平新生活。但是,元泉馨中武士道的毒太深了,对日本的战败投降痛心疾首,自认为无颜回国见亲人。他不是把侵华战争的失败,归罪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而是归咎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的顽强抵抗。在接到投降命令的那一天起,他就不停地高喊要报仇。就在这时,“山西王”阎锡山,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布置接受日伪军投降的事宜。一回到太原当天晚上,阎锡山即和山西省的汉奸首脑举行联席会议,第二天由伪省长王骧继续发布告示:“奉长官阎命令,一切照常办行,不得消极怠工。”并将5万多名伪军全部改编为“省防军”,委任5名大汉奸为他的高级顾问。即使这样,阎锡山还感到力量犹为不足,又会见了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官澄田涞四郎,希望能把山西境内日本军队悉数...  相似文献   

16.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进犯关内,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仍坚持卖国投降、反共反人民的“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公然发出“侈言抗日者杀无赦”的命令,要各军队“专心一致剿匪”。  相似文献   

17.
马红 《党史纵横》2012,(10):41-42
日本投降时,蒋介石希望趁中国在反法西斯阵线中地位增强的机会,曾先后三次提出收回香港。然而由于当时中国是大国而非强国,三次收回香港的努力皆因英国政府强硬无理,或美、英狼狈为奸施压狡赖,而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8.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向决定性胜利的方向发展。4月,意大利结束法西斯统治。5月,德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尽管日本法西斯此时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但日本的实力还未遭到毁灭性打击,日本大本营东条英机集团不见棺材不掉泪,依然准备“本土决战”。要早日消灭日本法西斯,尽快结束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决定对日采取凌厉攻势,给以致命打击,逼其投降。  相似文献   

19.
粱志恒 《世纪桥》2013,(2):14-16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妄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控制全中国。1945年11月初,共产党从情报中获悉:国民党准备派部队在东北哈尔滨一带进行空降。为了粉碎蒋介石的企图,上级立即决定,派部队火速赶往哈尔滨一带建立根据地,以消灭国民党部队。  相似文献   

20.
迟到的受降     
众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但是,有一支日军部队却迟至12月底才投降。 原来,因蒋介石于8月11日电令冈村宁次,要他忠于职守作好防御准备,“如有共军占领,日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