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所谓新公共服务,它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它本质上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新公共服务理论重新强调公共性、合法性、公民精神、政府责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公民社会与政府资源互融和协调,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希望之所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社会服务为己任,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为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吴晓强 《法制与社会》2010,(12):220-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扬弃,它强调对社会价值的追寻,以人为本的要求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对于现阶段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有不谋而合之处。本文着重从政府服务性本质层面探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价值,通过解决双方认同问题,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行提供稳固的合法性保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推行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德宝 《法制与社会》2011,(36):158-158
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桃战,西方国家在反思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新公共服务理论,阐释了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在理论上实现了很多创新与超越,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了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新公共服务理论赋予了服务型政府全新的价值内涵,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策略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企业家政府理论作为医治西方危机的"灵丹妙药"风靡一时,但不少学者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新公共服务理论正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其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提出的,本文拟对企业家政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取向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未来公共行政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布莱尔执政时期比任何以前的工党政府更加坚持政府改革,注重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的提供”已经成为新工党的执政重点。与传统的自上而下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保守党政府时期强调“市场化”方式不同,新工党革新与改善政策执行的方法是基于“两面性”的基础之上——加强中央的集权与控制.同时强调给予政策直接执行者更多的自治权与自主性。本文旨在对布莱尔执政时期所进行的公共服务改革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研究布朗政府政策执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尤其是在新环境下,在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中更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将对英国这个作为西方先进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代表进行分析;并且在梳理布莱尔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基础上,总结布莱尔政府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中一些值得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以期对我国构建现代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先后历经了四次改革,每次改革都伴随着资产流失,改革不能深入等诸多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展示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思想,可以让我们从另一种视角来看待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结合新公共服务的思想,从国有企业改革要注重公民利益,公民第一,公民参与等方面,本文提出了对国企进行改革的几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吴浩 《法制与社会》2010,(33):162-163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代表的"新管理主义"的一套替代性理论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讨论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加强对公共服务理论的学习对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并对如何实现服务型政府进行了大胆建议。  相似文献   

9.
卜小燕 《法制与社会》2011,(17):202-203
在政府改革运动中,新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公共利益、民主参与、公众回应里等新的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趋势。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受传统人事行政思想的影响,存在着诸如人本思想匮乏,民众参与度低,忽视公众回应力等与新公共服务理念脱节的价值理念。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念分析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目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几点关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日渐显示其主导地位同时由于其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遭到了来自许多方面的质疑及其批判。本文主要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介绍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政府模式转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务微博融合了网络社交媒体和公共管理官方媒体的双重特性,使用便捷、管理简单、影响广泛、信息权威,能弥补传统电子政务的不足,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的新利器。本文从政务微博的公共服务职能出发,针对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应用存在的“服务功能破碎”和“服务流程混乱”等问题,对政府公共服务流程重构、政务微博理论模型和政务微博模型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面向政府公共服务的政务微博框架。  相似文献   

12.
孙洪波 《政法学刊》2013,(5):118-122
社会正义是指在一个社会内分担责任、安排社会地位、及社会资源分配上符合正义的原则。社会正义观理论要求政府公平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新型的社会正义观要求政府职能由过去注重政治统治职能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警察权的职能也必然随着政府的职能转变而转变,弱化政治镇压职能、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由监管者走向服务者。这种职能的转变将对警察维护社会秩序,进行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并最终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阐释了新公共服务视角下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并在分析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服务视角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确立政府公共服务的公共利益价值,进一步转变和理顺政府职能,健全政府公共服务监督与问责机制,确立以公众为中心的多元化绩效评估主体,坚持政府公共服务要以人为本,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4.
闫越 《行政与法》2012,(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全民、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一论断指明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紧迫性,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责任和职能定位,以提高全民福祉为最终目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构建多元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林洪  章林 《行政与法》2006,(11):17-19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模式,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主体较为单一的集中供给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散供给方式即多主体参与的供给方式成为应然选择。新时代,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到位”、强化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引入并稳定外资力量,是促进公共服务“三大供给主体”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刘衡  张成 《政法学刊》2008,25(5):126-128
警察提供公共安全服务似乎是一个不需证明的论题,然而随着社区警务、治安承包等多元主体提供公共安全服务的实践产生以后,关于公共安全服务主体的探讨就不能回避.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来,治安秩序不是纯粹的公益物品,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力量也不能够单一由政府加以提供.  相似文献   

18.
郭祎 《行政与法》2013,(7):6-10
相较于中国,德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政府机构组织整合、政务信息公开立法、强化采购监督管理、电子政府网络建设及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时期,我国应当借鉴德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关经验,在推进行政区划与行政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法治化以及政府服务与民众的互动性等方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一个趋势,中国政府在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着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各地政府开展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活动,拓宽了公民参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路径。本文在阐释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路径:强化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增强公民与政府间公共服务绩效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鼓励和发展独立性和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组织;建立健全评估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