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志高 《求实》2005,1(1):47-50
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 ,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民主政治 ,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 ,开展公民教育 ,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既是公民表达个人偏好实现自我利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应然价值取向。传统的公民文化、缺失的参与机制和有限的参与能力等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建设。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构建公民参与型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政府推进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梁波 《求实》2002,(5):47-49
公民广泛自觉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轨道的条件之一。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公民的政治参与仍然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 ,对此问题 ,应从新的视角作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化的思考。只有这样 ,才能有助于扩大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真正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付晓东 《世纪桥》2010,(11):3-4,6
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而当前存在着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公民意识不强等倾向。弄清公民意识不强的原因,关注公民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人民当家作主这种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出来的高度认知,是公民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事务和文化活动的民主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愿望和心理特质。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民主意识,既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法治社会,还要勇于解放思想,提升公民民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凝聚民主共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思想合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人民当家作主这种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出来的高度认知,是公民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事务和文化活动的民主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愿望和心理特质。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民主意识,既要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法治社会,还要勇于解放思想,提升公民民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凝聚民主共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思想合力。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的传统、现状与发展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部分,培育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梁宏 《世纪桥》2014,(11):29-30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于实现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公民文化与民主制度是互为因果、相互推动的关系.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包括有限的民主、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和非政治形态的民主--是培育公民文化的摇篮.公民在民主制度下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学得民主的规范,接受民主价值,养成民主的行为习惯,实现从权威主义人格向民主人格的转变.通过民主制度来教育和训练公民,是促使公民文化发育成熟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旨在将原本松散的公民个体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公民在社区行政中应扮演充分的积极角色,公民参与权和决定权的提高是解决政府问题的关键,行政人员的角色应转换成帮助公民表达利益并满足其共享利益。基层民主政治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文化的基点之一,营造合理社会氛围、加强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逐步完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区运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荣伟 《世纪桥》2009,(7):54-55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旨在将原本松散的公民个体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公民在社区行政中应扮演充分的积极角色,公民参与权和决定权的提高是解决政府问题的关键,行政人员的角色应转换成帮助公民表达利益并满足其共享利益。基层民主政治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文化的基点之一,营造合理社会氛围、加强公民参与意识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逐步完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区运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参政行为日益活跃并呈现扩大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程度不高,这直接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民主政治的和谐。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这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构建进步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政治文化才称得上是进步的政治文化呢?学者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型的政治文化就是具有民主底蕴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人类民主实践的历史成就,特别是中国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的艰难历程,指出普通中国人获得的公民身份来之不易。公民意味着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与公民对等、公民与公民平等,以及权利和义务对称,它具有法律、政治和社会诸多层面的丰富内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教育特色。促进中国人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9,(5):32-32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同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从根本上来说,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非常重视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弄清什么是公民政治参与、何谓有序、怎样扩大等有关问题,是正确理解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一基本问题,全面把握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形成于本民族的历史以及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之中,并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属于“臣民文化”,许多方面不适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应客观地对待传统政治文化,同时吸收世界优秀政治文化成果。要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公民意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