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1,(19):68-68
编辑同志: 马某多次在某网络即时通讯公司经营的通讯工具上向不特定的对象发出“找一起自杀的,联系我”等内容的自杀邀请。后薛某在网络通讯工具上看到了马某留下的信息,就与马某联系,并约定到某地自杀。两人到达某地,并租住了房屋,在房间里打开煤气,进行自杀。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3,(19):66-66
编辑同志:马某多次在某网络即时通讯公司经营的通讯工具上向不特定的对象发出“找一起自杀的,联系我”等内容的自杀邀请。后薛某在网络通讯工具上看到了马某留下的信息,就与马某联系,并约定到某地自杀。两人到达某地,并租住了房屋,在房间里打开煤气自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非常关注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从大学生自杀现状、自杀原因及预防与干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从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缺少实证研究、对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各因素之间相互怍用及影响机制的研究不足、缺乏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自杀关系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台湾青少年自杀风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已令台湾的痛苦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据台湾媒体报道,2001年春节过后,便是一波又一波自杀事件发生。2月19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一天内台北市发生7宗自杀事件。台湾的各种传媒,几乎每天都有自杀的消息报道。近3年来,台湾每年的自杀死亡人数都在2000人以上,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10.4人。台“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资料也显示,2001年台湾死亡人数为124991万人,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567.9人,其中,死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135.3人,占23.8%,连续18年蝉联首位,而自杀死亡则是连续第3年进…  相似文献   

5.
自杀是指采取有意伤害自身生命的行动而导致死亡。自杀的发生单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天约有一千人自杀身亡,每年有四十万人死于自杀。据美国的调查资料表明自杀占人口死亡的第十位,因此,自杀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对来医院急诊抢救的99例患者调查分析,了解城市人群自杀特点,为危机于预提供依据。一、调查资料和方法:99例自杀患者累计取于急诊科,男24例,女75例,年龄11岁至61岁。对自杀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个性特点自杀原因及次数、家庭成员以及既往史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然后逐项…  相似文献   

6.
备受社会关注的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区长张海忠在办公室割喉案,终于有了结论。7月12日。邯郸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毅林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当事人患抑郁症自杀。13日,张海忠遗体火化后被送回老家魏县西南温村入葬,但坊间对他是否自杀以及自杀原因的议论依旧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7.
科学分类之下罪犯自杀的紧急处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罪犯的自杀问题是现代监狱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罪犯的自杀可以分为手段型自杀、报复型自杀、绝望型自杀和精神病型自杀四种类型。在现场,监狱民警应按照规范的程序、适当的方法对罪犯自杀事件进行合理处置,以降低罪犯自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人们对他们关注的程度比较高。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如何才能预防或减少大学生自杀呢?本文对可能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监管设施条件改善之后,狱内罪犯自杀就成了监狱工作的重大隐患及工作难点,并将长期存在,无法回避,仅2014年2月、3月和4月,就有某省先后有三个监狱在三个月内连续发生三名罪犯自杀死亡事件。研究探讨罪犯自杀的可能原因、罪犯自杀的一般特点和警讯征兆、防范自杀的困难困惑、防控自杀的主要策略,对基层民警防控罪犯自杀有重要的实战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杀秀?     
<正> 自杀秀女儿站在混浊的河水中,满眼的凄迷,满面的泪水,大喊着要自杀。岸上是苦苦相劝的母亲。终于,女儿被母亲劝回,上了岸。这是浙江省社科院死亡问题研究专家沈毅对记者讲述的一个真实的自杀细节。女儿真的想自杀么?看起来应该不是,浅浅的河水是不太可能淹死人的。但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对于女孩的行为,沈毅认为,她只不过想引起顽固的母亲的注意罢了。因为母女俩相处不融洽,吵架是家常。绝望的女儿想起了毁灭性的一招,为了威胁母亲,她“毅然决然”地跳下了如此浅的河流,做了一场自杀表演。女孩的目的当然不是自杀,而是想重新得到母爱。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自杀不仅是个人的人生悲剧和家庭的不幸,更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因而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青少年自杀的基本现状、自杀模式、自杀危险因素、自杀防治模式等四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有效地进行青少年自杀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杀是自我决定与直接支配剥夺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并不侵犯生命权。自杀关联行为是加功自杀的行为,自杀关联行为虽没有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却侵害了社会的整体性利益与家人的精神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处罚自杀关联行为的立法或者实践。由于没有直接或间接支配他人的死亡,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正犯;由于否认"没有正犯的共犯",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由于原则上自杀关联行为并未创设生命权受侵害的危险,自杀关联行为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不作为犯。必须创设自杀关联罪。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寿保险合同把保险人对于自杀导致死亡的情形列为免责,但存在诸多争议。自杀条款之创制,调和了"危险发生不确定性"和"目的说"的理论冲突;自杀免责期间的制度设计,旨在预防被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已具备的以取得保险金为目的的自杀风险;当人寿保险合同复效时,自杀免责期间不宜重新起算;保险人只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杀的情形不免责的规定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7月25日,北京大学33号宿舍楼,一名心理学系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坠楼身亡。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这是自今年4月以来,北京大学发生的第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今年上半年。北京高校中已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去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  相似文献   

15.
自杀危机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非公开场合的自杀,指自杀者选择在地点僻静、人员稀少的非公开场所进行的自杀行为;二是公开自杀,指那些为达到某些目的而在公共设施或其他公开场合实施自杀的行为。一般而言,公开自杀事件造成的社会负面效应和危害性可能更大。有的公开自杀行为甚至演变为重大危机事件,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种需要由公安机关处置的自杀事件界定为自杀危机事件。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社会矛盾加剧,自杀危机事件有大幅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也使我国政府以及公安机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应根据自杀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罪犯自杀研究--对浙江省罪犯自杀案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罪犯自杀可以分为目的型、手段型和手段失控型三种类型.目的型自杀多与既遂相联,手段型自杀多与未遂相联.影响罪犯既遂自杀率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犯罪类型、已服刑期、刑期;影响罪犯未遂自杀率的因素有受刑经历、入狱前职业、文化程度、刑期.而自杀既遂与自杀未遂罪犯在入狱前职业、与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年龄、自杀方式、自杀目的等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罪犯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整合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7.
警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工作的危险性、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恶劣性经常使他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若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会产生心理危机,甚至会出现自杀现象。对警察自杀进行危机干预,以防止自杀的发生势在必行。警察自杀前有一个明显的心理发展过程,其认知、情绪和行为上都会表现异常。自杀后的干预对象主要包括自杀未遂者、目击者、同事以及亲属。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杀心理机制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已成为高校工作者颇感困惑的突出问题,探讨研究大学生自杀心理机制的形成是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前提。从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看,我国大学生自杀的心理机制有社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外驱动力;挫折承受力差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基础;心理冲突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张然 《创造》2007,(5):116-117
自杀,是世界卫生组织乃至全世界都给予极大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社会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每年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万人口死于自杀,也就是说,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自杀已成为美国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近几年已有约7000名青少年自杀,另有400,000名青少年有自杀企图.五年以前,自杀占11-24岁年龄组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现在已升至第二位.只有事故(一般是汽车事故)比自杀率高.从1970年到1980年,青年自杀人数尤其是白人男青年的自杀人数上升了40%.但是青少年的自杀人数是难以确切统计的.由于怕家里丢人,或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许多自杀事件被死者家人报告为事故.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十几岁的青少年刚刚开始生活,他们迫切希望开始职业生涯并探索与异性的关系.想自杀的只是极少数.令人不安的是,孩子们可能是因为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因此才选择了死亡.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有四个:(1)青春期问题;(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