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年仅15岁的我,由于家庭原因,高中毕业后早早结束了学生时代,返回家乡.第二年正赶上土地下户,我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抛粮下种、犁土耙田.咬牙熬过最初的几年,终于解决了家人的温饱.  相似文献   

2.
我有过一次不幸的人生遭遇,曾于1985年没经登记就草率地拜堂成亲,第二年还生了小孩。孩子刚几个月男方犯罪入狱,我把孩子托交给他大伯后离家。后来,我登记结婚重新组建了家庭。如今我们的儿子都6岁了,家庭美满。谁想华子(就是当初那个男人)出狱后辗转找到我,口口声声要我去法院解除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3.
郭二玲 《实践》2013,(12):32-32
我出生在济南市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认准了一个理儿:知识改变命运!虽然家庭贫困,但父母还是坚持让我把书渎了下来。2000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也在毕业前顺利地找到了待遇丰厚的工作,父母都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一场讲座,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4.
《求实》1980,(3)
一、共产党给了我政治生命 一八九八年,我出生在一个下中农的家庭里。幼年时因母亡父病,家中即破产变成了赤贫户。我小时候只读过两年私塾,后来因家庭贫困,便给人家当了两年放牛娃。十三、四岁又在煤窑上做了两年工,以后回到家中耕地。 一九一二年,当地农业歉收,再加上地主通租逼债,多数农民发生饥馑。由于穷人们  相似文献   

5.
正问:请谈谈来重庆办事处之前的革命经历。答:我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母亲早逝,家境贫寒,从小被过继给大伯。大伯看我聪明懂事,记忆力过人,送我上了4年私塾。由于家里经济困难,田地无人耕种,后弃学回家务农,11岁就挑起家庭的担子。1933年8月,红军到达我家乡。我看到一惯欺压乡里的地主恶霸望风而逃,又听说红军是解放穷人的革命队伍,毅然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那年我14岁。  相似文献   

6.
正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三代,和和美美。每当听到一些同事因为扯不清、理还乱的家庭琐事和婆婆怄气时,我常常哑然失笑。为人媳妇15年来,婆婆一直都是我心中最深的爱。  相似文献   

7.
一日,丈夫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莫名其妙地冲我发火。我见状不妙,选择了沉默,一场家庭内战因此而避免了。事后,丈夫诚恳地向我道歉,并说明他烦躁的理由。在一个家庭中,诸如此类的事很平常。我见过许多曾很幸福的家庭,在双方天长日久的针尖对麦芒中劳燕分飞。俗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似文献   

8.
1914年1月18日,我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稔田乡岐坑村一户农民家庭。在旧社会,我家同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家庭一样,生活极其贫苦,我十来岁就跟父亲一起下地干活,来维持全家的生活。1929年“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朱总司令、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两次入闽,到了我的家乡。就在这年我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共青团。1930年参加赤卫队,同年参加工农红军,当过警卫员、通讯员和武装交通员,主要任务是越过敌人的封锁线送信及护送革命同志到达苏区。一次,在攻打雁石的战斗中,我将负伤的师长背出了危险地区。  相似文献   

9.
文建明 《求是》2012,(3):22-23
我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对农村和农民感情很深。1979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农学专业,考上了南充农学院。1981年毕业后,我先后被委派到5个"问题乡镇"、"困难乡镇"担任"一把手"。2001年4月,组织上安排我到新店镇工  相似文献   

10.
今生无悔     
我是沈阳市皇姑区房产局的党委书记。1934年9月26日,我出生在安徽省滁县乌衣镇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1951年秋天,我从沈阳市政府行政干部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沈阳市房产局做文书时,年仅17岁。 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火热的事业中。1952年8月,我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7月,我第一次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交了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才写成的入党申请书。 在申请书中,我谈了自己对党的认识,谈了自己和剥削阶级家庭在政治思想上划清界限的决心。我向党保证:一生一世跟党走,海枯石烂不变心。 正式提出入党申请之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无  相似文献   

11.
我叫热合曼·依明,是三师五十三团林业站的一名维吾尔族职工.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我在工会帮扶下,如何从一个贫困户,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的故事. 在兄弟姐妹五人中,我排行老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我从小就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2004年古尔邦节前,团工会领导来我家走访,详细了解了我们家情况后,给我赠送了养殖书籍,并安排我参加养殖培训班,派我外出参观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也明白了自己这些年遇到挫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61年,我出生在美丽的微山湖畔一个农民家庭。由于赶上”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直到9岁,我才走进学校的大门。1978年的秋天,我从高中一年级直接考取了山东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我又考取了山东工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秋,我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家和许多幸福的家庭一样,是一个平凡而又平凡的3口之家,女儿、丈夫和我。自1993年组建家庭以来,我们夫妻已携手走过了15个春秋冬夏。15年来,一切都是那么普通而又寻常。但因为心中的那份爱与责任,我和丈夫一起共同经营着生活,将平淡无味、三点一线周而复始的家庭婚姻经营出浪漫与温馨……  相似文献   

14.
<正>家训:爱国、睦邻、和家、敬老、护幼、依德、守法、进取、学习、改错近三年来,我因家风建设屡受表奖,先是丹东市"老有所为之星",我的家庭先后荣获"和谐家庭"、辽宁省"十大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等称号。探究获奖原因,我想应该是由我自费出版的《家风路述函》一书引起的。这本16万字的文集,记述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2002,(9)
我自豪,我彷徨,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我是一个平凡得再平凡不过的老人,但我却有一个不平凡的家庭:父亲吴季严是我们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外甥,也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母亲李秀泉不但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悬赏3000大洋捉拿的老革命,还是毛泽东主持的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数十年来,我一直以我有这样的革命家庭而自豪。然而,由于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随之而来的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父亲因是陈独秀的忠实追随者,又是陈独秀的外甥,被开除了党籍。每提到这件事,便会使我…  相似文献   

16.
"一八九○年,我出生在离北戴河大约百里的海滨。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丢下了一个十分需要她照看的可怜的婴儿。我没有兄弟和姐妹。于是我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等我长到十五岁的时候,他们又留下我孤独地生活在这世界上。我是多么不幸啊!"这是李大钊留学日本到达东京不久,准备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之前,在基督教青年会补习英文时用英文作文时写的《我的自传》介绍自己身世的一段话。那么,李大钊当时写的他的幼年与家庭情况是否确切,而他的身世与家庭情况又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山东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好!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我是这个家庭的一个普通的子弟。几十年来,我没有什么好的成绩来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我仍然只能用我的几首歌来表达对我的故乡的最良好的祝愿……我希望在我的余年,能写出比我这几十年写的更好的作品,来回报我们山东的人民。——乔羽  相似文献   

18.
萨如拉  赵红玉 《实践》2020,(2):30-31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这座边境小镇的宁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多家庭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支援抗疫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家庭力量。贝尔社区的阿拉坦其其格老人一家,就是其中之一。老人说:“在我自己抚养三个孩子上大学那段最困难的时间,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现在疫情防控形势这么严峻,我们家庭所有成员必须积极参与,把自己本职工作加倍地完成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的海城市党政机关开展机关党员干部家庭分别与一户贫困户结成“联心户”活动。干部带着家属到“联心户”家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帮一帮,促使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加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和执政为民意识。“‘联心户’帮我圆了大学梦!”“我念了12年书终于出头了。但想到爸爸妈妈,想到我的家庭状况就特别难  相似文献   

20.
肖延  刘聚波 《党史纵览》2006,(10):34-37
当红军要"三个条件" 1921年1月,我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我只有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不幸的是,1933年8月的一天,牛犊掉下了山坡,我怕地主找我赔钱,就在灌木丛中躲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