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以人为本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丰富的。但最为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由于人的需要是丰富复杂的、历史地生成和变化发展的,这就使以人为本本身成为一个历史地发展过程。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正当与不正当、真实与虚假之分,因此,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也只能是以满足人的真实的、合理的、正当的需要为本。人的需要是社会化、文化化和时代化了的需要,文化特征是人的需要的总特征,这就决定了以人为本所实现的是一项文化归程。  相似文献   

2.
刑法价值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价值的根源康均心刑法价值是以满足主体需要为其存在的客观基础的,不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刑法对于任何人及社会都是没有用处、没有意义,因而也是没有价值的。刑法对于人是否有价值,就在于其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满足程度的大小。因此,人的需要决定...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就是指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本是通过人的需要来体现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权利需要、精神需要,就需要厚植民生基础,维护基本人权,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人的需要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需要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它的现实表现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不证自明的“简单事实”。因此,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就成了人们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基本的价值理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是以人为目的的发展。“需要”与“发展”之间内在地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正确认识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以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方法。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人性关怀与刑罚轻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就是人类基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所产生的内在需要。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这与资产阶级倡导的唯心主义私欲观、利己主义是不同的。实现人性的手段可以做价值判断,人性本身却没有善恶之分;人性不能得到满足是犯罪产生的终极原因,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尽量满足人性而不是压制人性;人性满足得越充分,发生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人们对刑罚的敏感度也越高;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诸如民主、自由、平等方面的人性需求,在当今我国还需进一步满足,以便为刑罚轻缓化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科学。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域中,人的尊严包含着丰富内涵: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自由,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人的权利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自由个性是自由的实质性内涵;满足人的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7.
高校工会女工委构建和谐校园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黎明  刘强 《工会论坛》2007,13(2):56-57
人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满足妇女的特殊需要是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不断满足广大女教职工归属、发展、成就和维护的需要,是高校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人学理念是邓小平设计改革开放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因,体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现实命运的关怀和对未来图景的设想。满足人的需要、尊重人的本质力量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构成其人学理念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立足于人的尊严、独立、自由的个性,既表现为对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又表现为对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和个性发展的追求,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  相似文献   

10.
企业生产的经营目标是通过人的劳动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但是人不能仅仅是手段,还必须是企业发展的目的。满足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办企业就是为了满足人,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维护国家、企业利益的同时,为职工着想,为职工谋利益。企业职工总是把种种需要满足寄托于企业组织,企业管理者应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职工各种合理需求。因此,企业在依靠人开展生产经营,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关心人,理解人,满足人,培养人,发展人。1.要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现阶段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物质利益的分配是企业职工最敏感的一件事,也是职工进行劳动最基本的动因。企业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难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利益分配这一源头。行为科学的公平理论认为,分配收入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仅在于他们得到了多少,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针对性地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树立农民正确观念、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采用灵活科学的方法,开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单就设计性因素考察,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及其设计,除了受中国传统关学及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影响外,还有着与西方设计思潮互动的历史。进入工业时代,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但随着设计美学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换,艺术自身的生命力与渗透力也不容小视,激进主义、材料美学、设计艺术的商业化倾向等,都对中国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冲击引发了部分文人对文艺生存现状的焦虑,他们认为文艺的人文价值已经丧失,并努力号召重建人文精神。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无法简单地拒绝商品化进程,作家应适应市场化需要,努力反映并提升大众心理,保持并弘扬文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类的现代化和个体的现代化。关心人和人的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其终极关怀。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弘扬,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都同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同时,人的现代化又能动地作用于文化建设。因而,必须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人的现代化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如今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着生源减少,学生素质差,就业率下降的困境。建议面向社会需求,利用现有师资,开设一些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非艺术类专业,扩大生源,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作用、海洋产业升级的影响以及海洋开发的区域联动效应三个方面分析海洋经济增长绩效,从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新的重要内涵,将带来人类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和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提升,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借助这种外部经济效应,推进非连续性的产业转换,由区域倾斜向产业倾斜转变,实施工业化反梯度推移战略,力求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缩小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文中论述了会展业现状与前景,指出了在会展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存在的人才短缺现象,提出了在艺术设计院校中开设会展专业的优势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方道德文化遗产的精华与糟粕糅合在一起,瑕瑜互见,良莠混杂。批判地继承西方道德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时,应正确对待西方道德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促使其向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0.
要有效支持道德的社会调控作用,首先要寻找既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特点,又符合人的本能发展规律的标准,以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促进正确的道德评价的形成,正确处理和协调道德与制度的关系,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人们崇尚道德,遵守道德,真正有效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