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应以《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为指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华文化研修和交流,增进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在对外文化交流上,中华文化学院可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凝心聚力,引导鼓励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一带一路"建设传播中国声音、助推合作项目、参与项目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牵线搭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在教学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菲,是教学中的新的课题。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阐述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三是要热情鼓励学生质疑批判,敢于推翻书本上不确定的观点或理论,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3.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与青少年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高度肯定,但是对此工作的现状不满意."两课"对青少年影响力小,原因在于内容不吸引学生,枯燥无味,教师与学生都把它当作纯知识课对待,以及一部分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有不够科学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当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浙江大学的"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强化了创新创业意识,构建个性化学生培养体系,加强实践环节,此项计划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建议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搭建一个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提供阵地;建立一种联系,实现校企共建、"师徒"双赢;塑造一个品牌,使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青少年个性化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青少年个性化是青少年逐渐形成稳定的主体性和个人的内在本质及外部特性的过程和结果。青少年个性化培养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青少年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个性化教育改革、青少年个性化培养的物质基础与思想基础、国内外青少年个性化培养的实践经验总结与借鉴为青少年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及大众传媒的普及,"酷"等时尚字眼已经深入青少年的内心.本文从当代青少年"酷"文化影响下的消费现状这一角度入手,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有效的研究途径与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查阅了一些青少年研究报告成果,在详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相信通过我们这一系列的调研、透视、分析、研究,能给上海市青少年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献上一份绵薄之力,以期为各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信息支持和资料参考,最终让每个青少年都能在这新时期新形式下得以更好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偶像作为青少年自身异化人格符号的外在表现,在资本的运作和娱乐的裹挟下,超出自身的限度,溢出到社会生活中,造就了"泛偶像"时代的狂欢幻象。"泛偶像"时代具有表征易变性,在潜移默化中形塑着青少年价值观,使其趋于娱乐化庸俗化,导致青少年对榜样教育接受度低。传统榜样弊端突出,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传导致榜样教育缺乏合力,青少年榜样教育面临困境。通过把握"泛偶像"时代的特征,明晰榜样教育的困境,探寻"泛偶像"时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出路,从而唤醒传统榜样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建构"偶像—榜样"的效用互补机制,最终实现青少年从自发到自觉的榜样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民群众在家庭承包制、农地使用制度、乡镇企业及其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演进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人民群众创造性的伟大作用以及鼓励和压制人民群众创造性发挥所造成的不同后果.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倡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人民创造性的发展.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充分注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要从多个方面来保护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材为基础,以构建为前提,以讲授为引导,以自学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是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主义、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它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选取少而精的内容作为讲授、引导的教学切入点,由此发散开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听课兴趣和业务钻研的愿望,通过制度设计与安排,引导、鼓励、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阅读课外专业书籍、资料,努力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达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一项重大国策。目前,青少年体质下降、体锻不足的现状不容忽视。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社区可以引导家长带动青少年参加亲子体锻;建设"体育生活化社区";扩大社区中青少年同伴群体的影响力:不断丰富更新体育设施和活动项目的推陈出新,是充分发挥社区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中作用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深化"双创"教育改革是高校实现创新驱动教育战略、推进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合理地评价"双创"教育质量是提高高校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双创"资源整合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CIPP等理论的评价模型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创"教育教学工作起着相当大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在教学质量的过程评价中应突出的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授课表达、能力培养、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教师为主体,构建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考,鼓励积极的动手能力;在课后,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将具有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元素融入到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全域教育是未来社会的基本教育形态,其核心理念在于全域教学时空、全域感官体验、全域学习成果输出,充分运用其教育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全域教育理念下的"三维全域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有助于突破共青团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困境,有效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教育目标,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多维教学时空、调动教学主体全要素和促进团队学习成果展示,是新时代共青团有效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模式的三个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第三条道路“思潮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正面看,"第三条道路"思潮有利于青年了解国外动态,培养民主务实的思想;但其负面影响却是迷惑青年模糊意识形态的区别,蛊惑青年放弃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助长青年狭隘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鼓励青年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青年认清"第三条道路"思潮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体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起点和原点,也是科学发展观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践行。要建构有效的青少年体验式法制教育模式,在内容选择上,必须遵循保护性、规制性、现实性、渐进性、系统性等原则;在教育形式上,要有针对性、实践性、网络性;在师生关系上,要建立一种双向甚至多向而且平等的参谋或伙伴的关系;在教育方法上,要抛开直接的功利性,设置人性化的情境,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并敢于和善于利用法律维护他人、集体和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6.
面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形势,我们对人的品德降退到一定程度后决不能再滑落的"临界线"问题即人的品德"底线"问题,进行了现实层面的概括描述和理论层面的结构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勾勒出青少年品德"底线"教育的"大平台、大榜样、大桥梁、大警戒"策略,以及"大环境陶冶、大身教示范、大专业德育、大拯救攀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政治信息具有独立性与整体性、虚拟性与真实性、平等性与垄断性等特点,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网络政治信息丰富了青少年政治知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青少年政治知识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但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少年政治知识选择的难度,使青少年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产生"认同危机"。因此,国家要加强网络政治环境,学校要引导青少年网络政治信息的选择,充分利用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国家将"事后调控"转变为"事前调控"、学校及时澄清青少年的政治误解或偏差,青少年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要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努力消解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的个性化和语言角色的个性化两方面,与传统的播报进行比较,央视2套<第一时间>节目主持人马斌跨出了传统的节目模式,对固有的主持、播报方式进行了创新,成功的在节目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化的风格,这在央视2套的诸多资讯节目主持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健康个性为目标的教学创新活动,是师生应该共同营造的一种"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的理想阅读教学境界."知入知出法"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在"知入知出"即"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过程中反复解读文本,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会表现出一种个体独处时不会产生的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现象往往与不道德的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特点使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去个性化状态。本文从去个性化状态的产生条件出发,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分析了去个性化状态如何导致不道德行为,并提出避免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引发不道德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