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阳辉  席墨君 《学理论》2010,(5):113-116
本文借鉴当代金庸小说研究成果,对其文化层面的一项内容——琴棋书画作了条分缕析式的审美观照,对它们的特征及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认为金庸如此融文入武,不仅源于他自小开始的文化浸染及培养的兴趣爱好,也源于他对武侠小说社会功能的科学认定。金庸小说写的是武,可注重武中的“艺”、武中的“文”,这也是他的武侠小说雅俗共赏、历久弥香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无为”这一哲学思想,对于儒、道、佛三教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三教对“无为”各有不同的阐释。几千年来,有关“无为”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影响很大,直至今天还在起作用。本文试从道、佛、儒三教有关“无为”的本源和发展谈些看法。一道教奉老子为始祖,等其为太上老君。实际道家是寿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并不是后来所说的具有宗教性质的道教。到了东汉,张道陵在四川创立的五斗术教,是道教的最初形态。虽然说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学派的道家不是一回事,但在历史渊源上又有一定的关系。其中…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6)
应用马丁的评价系统对金庸笔下的各武侠小说人物进行分析,将武侠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语言置于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的框架中进行分析和评价,试证明评价理论能够揭示文学语言的人际功能以达人物塑造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琳 《学理论》2009,(11):27-28
“儒、道、佛”三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发展都起着深刻的影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道、佛”三家关于生命伦理的思想各自都具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价值。开展深入研究三家生命伦理的思想,思辨地对待中国传统的生死观,吸取精华,弃其糟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才能指引我们选择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今年76岁、拥有24亿港元排上香港华人富豪榜的国际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明报》始祖、英国剑桥大学文学院院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查良镛(金庸)先生,收笔弃剑退出《明报》集团公司后,今天他又在干何行当呢?是否在亿万家财中颐养天年呢?不,他老当益壮更是辛苦了,从文海武唱中跃入商海,重整衣冠,发动家人创办商业公司,投资办企业向新世纪挑战,任职捐赠故乡文化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高新科技建设人才,造就中华民族“世界强人”而作贡献,人们称颂他是爱国爱乡的楷模。  相似文献   

6.
王姝 《学理论》2009,(30):221-222
弗洛伊德的“作家无意识创作”是二十世纪文艺批评理论一个重要的观点,它通过分析作家的创作心理,揭示出作家创作的源动力。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温柔可爱、对爱情执著追求的女子形象和缠绵哀婉的爱情。联系金庸的情爱之路,可以看到其作品正是弗洛伊德关于“作家潜意识”创作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儒佛道三教合一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宏大的事件。儒学之所以能在三教合一中发挥主导作用,与其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有极大的关系。儒学的主导作用既体现于三教合一的历史进程中,也体现于三教合一中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吸摄中。三教合一的本质是佛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向儒学的妥协,实质是儒道佛三者在儒家伦理主导下的伦理归一,这个归结点,就是儒家伦理。  相似文献   

8.
民族的生命力说到底来源于文化的生命力。从审美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审美精神不仅渗透在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意识形态领域,而且集中体现在汉字这一具有独特美学魅力的传播工具上,甚至在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都会积极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唤醒人性的自觉,推动文化的发展,最终凝聚成中国文化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9.
李艾红 《理论导刊》2007,(4):111-112
梭罗是美国著名的超验主义思想家,他的许多哲学观点都与中国儒、道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梭罗哲学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国文人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的历史是儒佛道三家共同构成的。宋明理学是在与佛道两家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崛起的。作为理学奠基人的二程兄弟一方面对佛道两家的思想有一些借鉴,另一方面又坚定地站在儒家立场上与释老展开针锋相对的理论斗争,期望以此中兴儒学,重新树立起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佛教等多个思想流派,内涵丰富.儒、道、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极,其立意和宗旨虽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共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27)
金庸小说不仅创造众多人物形象,更巧妙地安排着这些形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使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会人物本身的感情变化。其总体特征表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并不断地朝现实人生与现实人格发展。通过对这些过程的分析,掌握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金庸的创作之路和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3.
试图从《理惑论》、《道喻论》两篇文献中关于"孝"的问题入手,探讨佛教所倡导的孝和儒家的孝有何异同。佛孝与儒孝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削发离家身体发肤问题、弃财绝色家族传承问题、在此基础上祭祀问题也可以归为孝的差异之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传统儒道文化不断融合,在孝观念上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理论,使冲突缓和矛盾淡化,最终佛孝文化也逐渐被世人接受。由此可以看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必然要进行入乡随俗的自身变革。  相似文献   

14.
张钊 《瞭望》2001,(17)
眼下,大规模宣传与实际成效南辕北辙的现象似乎已构成文化批评领域一道独特的景观。最切近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投拍并刚刚播完的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读者的恶评犹如滔滔洪水,一下子就将创作人员一些小家碧玉式的沾沾自喜冲洗得干干净净。而当这场争论以几乎一边倒的形势进入视野时,笔者想到了已经被罩上光环的“金庸神话”以及一个近乎是虚拟的“文学江湖”。黄健中“江湖”落水 在关于央视版《笑傲江湖》的“论战”中,导演黄健中遭到重点围攻。许多批评的砖头都是径直砸向黄健中的。例如,令狐冲与任盈盈等角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雄燕 《学理论》2010,(6):80-81
《红楼梦》中儒释道诸家思想异彩纷呈。但由于曹雪芹的人生际遇及清代重儒佛轻道的文化政策,使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道家文化取不够重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的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受其影响,中国新时期作家就小说的叙事形式进行了策划与探索,尤其重视语言的创造,叙述结构的设置以及强调文本的虚构性,而不顾一切文化和文学成规,对历史或现实进行了.纯审美"的自由建构与创造,实施语言的游戏化,进行文本语言的狂欢.这些小说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创作传统和小说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国良 《学理论》2012,(3):54-56
中国传统伦理是以儒、道、佛的核心精神为基因的伦理思想,其中儒家的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基因。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以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以及保障自由和维护平等为核心精神的。在中国传统伦理的遗存中,对宪法精神内涵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限制性影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宪法精神的碰撞,影响了我们对宪法中自由平等权利内容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就如何来理解《逻辑哲学论》中的"阐释"概念这一问题,在学界引起了一场争论。正统派认为,"阐释"具有多种意蕴,对出现于《逻辑哲学论》中的"阐释"概念要做具体的语境分析;新派认为,"阐释"是《逻辑哲学论》的言说方式,是对哲学疾病的一种治疗;折衷派认为,"阐释"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描述性揭示;"阐释"概念的多种诠释,是维特根斯坦在以新的方式从事哲学研究时,所陷入的"解构"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建构"的困境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郑宇 《学理论》2011,(12):329-330
如何把握和理解与本民族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惑。文化导向性英语教学模式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和表象,强调重新审视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使学生在中外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入与吸收英语语言文化,努力掌握目标语的文化体系,并以此来认知和阐释同一个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