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指出了迈向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指导方针,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提出了不少新观点,讲了不少新话,比如,《建议》第一次提出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性质的深入认识,也是财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建议》精神和市场经济知识,深化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2.
《建议》全文6个部分40条,2万多字。纵观《建议》的整个内容,不但思想明确、重点突出,而且考虑全面统筹兼顾,形成一个严密的纲领体系。从总体内容来看,《建议》全面体现了邓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确立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建议》)精神,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建议》第九部分明确提Ⅲ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阐述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周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了,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朱镕基总理就《建议》做了说明,江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无论是《建议》,还是江总书记和朱镕基同志的讲话,都不仅体现了时代特点,而且有着重大的理论创新。   一、关于指导思想和方法的创新   “以发展为主题,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总结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指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建议》从历史的高度和世界范围的广度,深刻分析了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迈向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指导方针,郑重宣布:“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建议》是…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建设一个好企业,首先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而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离不开对领导班子及领导班子成员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8.
《奋斗》2005,(12):4-9
刚刚闭幕的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省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9.
把保险业作为服务“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学习《建议》的点滴体会吴启恒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个历史性文献,通篇贯穿了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95,(5)
挽弓当挽强──谈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国企改革本刊评论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跨世纪的发展纲领;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制定的北京“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本市的奋斗目标。要胜利实现《建议》和《纲要》描绘的宏...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展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奏响了向新世纪进军的嘹亮号角。在新形势下如何按照《建议》的要求,实现我省工业的快速发展,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省经贸委主任李树同志。  李树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具有许多新的特色和新的内涵。其丰富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发展;一条主线——经济结构调整;一个根本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建议》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调整中加快发展将是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06,(1):10-11
中共天津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于2005年12-24日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请见本刊党务资讯网站www.dwzx.net——编者注)。《建议》共分12个部分38条,全面系统地描绘了天津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议》指出,“十一五”期间,天津将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1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经济中心,建立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将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从《建议》内容看,与“十五”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呈现出了诸多亮点。  相似文献   

13.
刘应杰 《党建》2010,(12):20-2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描绘了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议》在概括总结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刻分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0,(1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本刊记者就如何领会、贯彻《建议》精神的问题采访了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同志。 记者:当前,全国广大干部群众正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全会通过的《建议》的重大意义? 刘云山: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实现“九五”计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  相似文献   

15.
《前线》1996,(12)
学习动态五则东城区委书记许海峰:提出贯彻六中全会《决议》的六项建议日前,东城区委书记许海峰在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讨论中,提出了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决议)的六项建议:一、中心组成员每人写一篇学习《决议》的心得体会文章,在《东城报》上发表;二、在本系统作一...  相似文献   

16.
8月22日.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发布之日起执行。笔者在为本《规定》击节叫好的同时,有以下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防教育法》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国防教育事业迈入了法制化轨道,本文阐述了当前施行《国防教育法》对增强公民忧患意识,促进国防建设;增强法制观念,促进《国防法》和《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提出依照《国防教育法》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的几点意见或建议。这对学习,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是全面体现第四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建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建文汇》2010,(4):34-34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议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还是“立法”。比如,“呼吁立法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建议立《农民工工资法》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法行为,还有什么《自主创新法》、《西部大开发法》、《扫黄法》……这些建议和意见的路子都完全一致,就是“社会问题+立法”,觉得什么问题难解决,就在后面加个“法”。一法就灵,加个“法”后缀就可以成为一个提案、议案,  相似文献   

20.
汪光焘 《内蒙古宣传》2006,(6):2-23,F000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任务,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搞好相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