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殷海光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海光满腹经纶,激情洋溢。他有嶙峋的风骨,也有独立的人格。作为思想家,他深邃冷静,鞭辟入里;作为一个人,他坚强不屈,锋芒毕露。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殷海光从逻辑经验的特定角度阐释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的重大差异,显示出对逻辑经验论的独特信念,抨击了中国传统文化。而后,殷海光认识到逻辑与经验只是心灵自在实现之必要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也蕴涵自由精神。于是,在"道德重建方案"中,殷海光认为作为普世伦理之一的"仁义",为自个体道德的自在之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殷氏道德构建论说不仅阐述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历史变迁,强调了珍视民族主体性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殷氏论说彰显了中国当代文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台湾思想界爆发了一场以殷海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徐复观、牟宗三等人为代表的新儒家之间的激烈论战,新儒家试图以复兴儒学的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开出现代民主的良方,而自由主义的一方则选择了新。这场论战既可以看做是五四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的延续,同借助于对自由民主理念的积极推行以促成中国民主宪政的政治格局的彻底革时也直接影响了此后台湾文化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思想在台湾的传播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一开始是作为一位“反极权”的冷战英雄被接受。随着对哈耶克理解的深入,台湾学术界针对哈耶克“自生自发秩序”的理解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周德伟的解读代表了哈耶克思想保守主义的一面,而殷海光则试图将对哈耶克的解读导向一种“后五四精神”,林毓生在综合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鄢烈山 《同舟共进》2011,(11):10-11
历史的惯性 2011年中秋节前夕,在《新快报》上读到殷海光的名篇《赶快收拾人心》之节选。我的湖北老乡殷海光(1919-1969),是中国著名的自由主义者,李敖称之为“五四之后中国最后一个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殷海光与牟宗三关于“自由”的争论入手,分析了两人不同的学术理路与知识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两种迥异其趣的“自由”理念:殷海光接受的是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原则出发,主张将自由限制在公共域,认为政治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别人的阻扰而径自行动的范围。而牟宗三的“儒学自由主义”则结合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与儒家心性之学,将自由理解为道德上的“圆善”。本文以为,殷海光与牟宗三自由理念的歧异不仅契合了柏林所谓“内在的”与“外在的”两种自由概念,而且承继了两种不同的近代思潮——科学与玄学之间的观念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企业文化要成型,任重而道远。20世纪70、80年代,发源于美日,风靡全球的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s),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哲学理念的创新和飞跃。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引入中国。20多年来,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企业文化,形成了一轮"企业文化热"。  相似文献   

8.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曹艳红 《求索》2010,(9):185-187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涌现出一大批流浪母题叙事文学作品。该热潮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变革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后,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观念上推崇动感特征明显的西方现代文化,在文学观念上推崇以独立为标榜的现代文学艺术场,他们从文化和艺术的双重视角认知和接受了西方文学中的流浪母题,并发掘和赋予其在中国现代语境下的深厚内涵。流浪叙事作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各流派的共同话语,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知识分子阶层流浪叙事的先河。剖析这一流浪叙事文学的缘起,对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的流浪叙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华人是中国武术在巴西传播的中坚力量。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华侨华人为桥梁,中国武术走进了巴西,并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华侨华人主要通过个人、组织和媒介三条路径在巴西社会传播中国武术,推动了巴西"中国功夫热"的兴起和中巴文化交流的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巴西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国武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诸如将技术传播与文化传播相结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互协作、加强管理等,为武术等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思想与饭碗     
1969年9月16日,自由思想者殷海光先生在贫困交加之中,因胃癌复发病逝于台大医院,此时,离台湾开放党禁还有18年,离台湾第一次实行政党轮换还有31年。  相似文献   

12.
《同舟共进》2013,(2):3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1977年,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拉开了被后人称之为"80年代"的序幕。"文革"的历史后遗症——文化贫瘠,催生了20世纪中国的一次文化高潮。知识分子重登历史舞台,朦胧诗歌、伤痕文学、探索电影、哲学热、美学热、沙龙聚会……不断刺激并愉悦着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见证并烙印下那个年代的社会特征。北岛就曾在访谈中评价道:"每个国家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高潮,比如俄国20世纪初的白银时代。80年代就是中国20世纪的文化高潮。"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作为一个近代性的学术词汇,我国是在20世纪初期开始使用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文化研究的转折点。这期间文化精英热衷于中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文言与白话的比较,为文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文化研究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钱学森《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财富创造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美学无法在古代学术体制中产生,它是在西方美学的冲击和现代学术体制的保障下产生的,经历了20世纪上半期的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的论争期、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转型期等四个时期。中国古典美学是在现代美学形成之后才开始建构的,也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准备期、20世纪80年代的形成期、新世纪以来的延续期等三个时期,新时期以来的断代美学史、门类美学史和范畴美学史,也为中国古典美学史的建构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谈大众传媒的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琼林 《新东方》2005,(4):60-63
一,大众传媒娱乐化潮流产生的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的变化,消费主义观念开始渗透到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使中国主流文化的权威地位有所动摇。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以通俗性、娱乐性、消费性为特点的大众文化开始风行,如通俗文学、流行音乐、商业电影,并以一种独特的品格与主流文化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正>夏道平(1907~1995),湖北大冶人,1935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抗日战争爆发时弃笔从戎,后转任国民参政会经济建设策进会研究室主任。1949年到台湾后,辞去公职,曾与殷海光等人一起担任《自由中国》半月刊主笔。后来先后任政治大学、东海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教授和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最早产生于西方社会,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也是当代中国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作为一种过去式,已经成为历史并开始被人书写。20世纪90年代末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在本文中是指1997年至2000年,适当上溯和下延一段时间),总结其文化现象或者以其文化现象总结为重点的著作却不可谓不多。评论家们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了对文化现象的研究总结中,把进行中的“历史”迅速文本化。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展开和历史的文本化具有共时性的现象。对这些以总结形式进行的文化研究论著做一个大致的考察,可以对理清20世纪90年代(以下简为90年代)文化研究的“历史”和“历史写作”起到辅助作用。90年代的中国被描述为“一种历史结束,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最大的潮流是现代化潮流。在这个潮流的冲击下,传统的文化受到挑战与筛选,在观念文化层面形成传统与现代的一系列冲突。这种冲突,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青年的思想性格,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逐渐为青年所摒弃,一些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观念应运而生。同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随着国门的打开也纷纷传入中国,对青年的传统观念也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一些新的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在中国兴起。本文仅就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近10年以来,对我国青年产生较大影响的几种国内外思潮作一简单述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一、跨文化研究的界定在西方,文化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成型于20世纪前期,鼎盛于20世纪中叶。中国的文化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之后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海外华人学者中一直颇有规模地发展,在对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文化研究高潮。文化学研究在早期主要是关于原始部落文化的研究和民族志的研究,后逐渐发展形成文化哲学、普通文化学、文化史学、比较文化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生态学、文化心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并成为当代人文学科中一门重要学科。在文化学研究中,形成了文化进化论、文化播化论、文化历史论、文化功能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