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他在国内是有妻子的,而且还属于“恩爱夫妻”的那一类。因为结婚的时候两人便商议着要出国,所以一直没有计划要孩子。其实他妻子还是蛮喜欢孩子的,见了别人的小孩便看得眼都直了,但他却一直念着他的出国梦。妻子也曾回娘家诉说过想要个孩子,但一想到将来在国外的生活,两人便不敢再提孩子的事。 结婚6年后,他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签证,心中的狂喜很快便被忐忑不安所替代。妻子自他开始整理行李时便一直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09,(21):26-27
大凡政治家都善于生“病”,每当他们在政治上失意或大权旁落时便要“病”上一场,当然这要“病”得技巧,“病”得让人防不胜防,而养病者则以“病”来韬光养晦,保存实力,伺机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3.
都市病     
王川 《法制博览》2010,(8):14-14
一个食客到饭店吃饭,见服务员长相不错,便盘问人家姑娘一周的哪一天休息。服务员急了: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这里的“人”,说白了就是“坐台小姐”。  相似文献   

4.
训诂门     
犁航 《法制博览》2009,(16):72-72
人与门的关系很特殊,每天都要与门打交道,进进出出总离不开门。于是人类便造出了很多与门有关的词语:“门道”、“门派”、“门外汉”等,这些词语这似乎隐寓着人群的聚合与隔离关系:有人属于这个门,有人属于那个门,有人在门内,有人在门外。改用古希腊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扇门!意思是,一个人每次只能进一扇门!  相似文献   

5.
丁琪 《法制博览》2009,(13):39-39
一个人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因素造就的。浩瀚“苏海”洋洋文集中,苏轼与朋友的诗文信札便占去一大半。苏轼待人犹如赤子,诚挚天真,交游广泛,相投便为朋友,亦不分贵贱,乃至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6.
翦愁 《法制博览》2011,(15):53-53
自古以来便深刻意识到“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偏偏老在这件天大的事上屡屡犯事,连下一代的奶粉都没能幸免于难。利益驱动之下,个别人丧尽天良。现在是不愁没什么吃,愁的是什么能让人放心地吃。  相似文献   

7.
外公老先生     
黑毛 《工会博览》2010,(6):47-48
我的外公是姜炳元老先生。外公若能听到我这样称呼他,该乐得合不拢嘴了。每次当他自娱自乐地唱戏,念到“老先生”几个字时,便变得更加的兴奋起来,摇头晃脑,陶醉极了。在外公心目中“老先生”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是值得崇敬的人。外公一辈子是个农民加石匠。可他实质上是不折不扣的艺人,博爱仁慈的长者,乐天知命的智者。外公无愧“老先生”的称号。  相似文献   

8.
许锋 《法制博览》2011,(18):75-75
每个人心里都有秘密。地球上,完全大公无私的人是标本,或者木乃伊。人心都是肉长的,肉里有水,人心便像水蛋,弹性十足,左右摇移。每个人肚子里也都有“蛔虫”,有的是一条,有的是几条。“蛔虫”不是什么好东西,肚子里的东西除了必要的零件,多余的都不是好东西。“蛔虫”可以是小秘密,可以是小打算,可以是小想法  相似文献   

9.
陈仓 《法制博览》2008,(4):26-27
自从有了城市,中国民间便有了城乡“二元结构”,有了农民、市民和流民的分野。农民和市民社会是熟人社会,流民社会俗称江湖,是个陌生人社会。江湖上的人无父母、家庭、宗族、邻里依靠,个人势单力薄,必须靠朋友合作,圈子便自然而然地产生。圈子在契约、承诺、信用的基础上自发形成,属于经济学大师哈耶克所说的那种“自由秩序”。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著名圈子:一是羊角哀和左伯桃二人生死结义;二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相似文献   

10.
毛志成 《法制博览》2011,(10):80-80
世上总得有人去当官,否则社会便不能很好地运转。世上总得有更多的人去当“民”,否则社会就没了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