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兴的网络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相应的伦理道问题.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任何伦理道德也都是为一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道德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事物和道德的配合出现了错位.面对网络发展中初见端倪的道德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公众人物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折射出社会转型期公众人物的道德迷惘、道德失范等问题,同时也给公民道德意识培养、公众道德共识培育、社会道德环境优化等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秉持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公众人物道德自律,完善公共道德激励机制,优化公民道德生态环境,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艳 《青年论坛》2001,(5):43-44
社会学习理论对品德教育工作的启示在于提供良好的榜样;培养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的观察力;使用合理的强化手段.  相似文献   

4.
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诊所式法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法律道德、职业责任和法律技能为核心,大大提升了法学教育的长效性,缩短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公安院校法学教育引入诊所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公安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增强了公安大学生的程序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正义感与责任心.公安院校可以从开设有公安特色的诊所课程、改善教师实践能力弱的状况、多渠道拓展诊所实习基地等方面推行诊所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道德问题,除了加强社会成员的德性培养之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尤其是法律来解决.立法和司法是法律解决道德问题的两种重要途径.道德问题的立法解决,是将道德适度转化为法律,实现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制度化,强化道德约束力,引导社会成员崇德向善;道德问题的司法解决,是通过司法的救济机制,倡导合道德行为,抑制非道德行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法和司法双管齐下,能够整合多元价值,协调利益冲突,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增强道德认同,构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同时,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又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大大改善了中国青年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机会,为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然而,当历史的车轮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人品尝着物质文明的果实,憧憬着二十一世纪蓝图的时候,他们也在谈论一个沉重的话题:社会变迁给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急剧转型的社会现实,如何重新构建青年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何家权 《前沿》2012,(16):68-70
实现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勃兴,首当其冲的是要切实革新法学教育的组织架构.加强法律国际化、全球化教育.真正解放教师和学生,使中国法学教育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拉美陷阱”.设置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将学生培养成通晓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信仰的法律人、社会人和道德人.  相似文献   

8.
钟建华 《前沿》2013,(22):125-126
“三俗”文化的流行,扭曲了社会的主流价值,颠覆了人们的道德底线,造成了人们价值虚无,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三俗”文化的界定入手,分析了三俗文化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青少年的人生观树立和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等四个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提出政府、媒体、青少年三方面共同着手,消除三俗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维度的网络虚拟社会,不断渗透于现实社会中,其"隐匿性""超时空性""多样性"等特征给学生的思维方式、社会交往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推动网络虚拟社会立法,重塑网络虚拟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等举措,为网络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蔡志良 《理论月刊》2005,(6):162-165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社会道德环境日益复杂,必须把培养道德能力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价值的并存、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道德的困惑等三个角度说明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能力的增长、道德教育的复兴与意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对道德能力的新认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古代官德是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伦理道德观的缩影,新中国建立以后,官德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当前,培育新型官德面临着挑战:全球化一体性趋向给以国家为单位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原则与道德原则如何统一;人才选拔评判体系与机制如何完善.新型官德培养的关键在于官员要真正树立新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我国社会公德缺失与重建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根廷 《前沿》2012,(16):109-111
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对现行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带来的冲击,已引发了现实道德领域中的公德淡漠,伦理失范,信仰缺失,是非模糊,善恶混淆等,这些近乎司空见惯的社会常态,干扰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在呼唤社会公序良俗,探究社会公德失范原因的同时,也在追寻新道德秩序重建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促进社会公德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富和社会的繁荣。但是,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却存在许多问题,一部分人的思想道德出现了退化,甚至沦丧。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现象?有些人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必然要带来人们思想和道德的退化,注定要和社会道德的进步和发展相背离,二者不可兼得。 我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必然牺牲社会的精神文明和带来道德的沦丧。市场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监督的弱化.需要加强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是促进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主要手段。在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建设中,儒家伦理思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道德修养方法可以提供借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超 《青年论坛》2013,(1):66-69
基于道德悖论研究,大学生的道德能力指的就是他们进行道德价值选择的能力和道德价值实现的能力.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纵容、滋长了道德悖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力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增强社会的“悖论意识”,有效预防和消解道德悖论.为此,要通过更新德育观念、训练道德悖论思维、在生活实践中增强道德体验等路径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建设中 ,比较注重的是社会伦理建设 ,而往往忽视了个体伦理建设和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迫切需要加强个体道德理性的培养 ,这也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努力 ,提出一些培养和提高个体道德理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易玉梅 《湖湘论坛》2007,20(4):43-44
道德内化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使之成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内化过程是主体自觉的能动过程,离不开主体的自主选择与认同.发挥人的主体性、培养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是实现道德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道德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慧 《前沿》2011,(10):198-200
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良好的道德人格是大学生道德行为表现的内部影响机制和推动力量。道德人格不是生而具有,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加以培养和提升。为了发挥道德人格的社会约束力与社会规范性,可以也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具体的培养策略包括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自觉,构建健康的家庭环境,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赵志浩 《前沿》2015,(3):51-54
"关怀教育"来自对工具理性教育的反思,工具理性教育使人丧失了主体性,关怀教育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对话",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等"情感认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仁慈、灵性和爱等品格,让学生了解、感受和保持自我,并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在关怀教育实践中,应培养懂得关怀的人、以"榜样带动"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公益实践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新加坡道德教育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美国与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特点 ,从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强化“国家意识”,立足于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和“隐性课程”在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道德教育的融洽氛围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握学校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等方面 ,提出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