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3):55-55
贵州是一片”红土地“,在革命处于危难时期,贵州支持了红军。从1930年4月邓小平、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进入贵州开始,到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红军在贵州活动前后达6年。在这一时期,红军的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还在大定·(今大方)、毕节成立了中华荔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1930至1936年,红军多次进入贵州。先后攻克榕江、沿河、黎平、锦屏、剑河等31座县城经过荔波、从江、务川、松桃等30多个县境。红军所到之处,留下大量标语。除常见者外,还根据贵州是个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等特点,因地制宜制作了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红军标语和漫画。几十年过去,许多标语消失了,但也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并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在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贵州各族人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红军长征孕育的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贵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上中旬之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功发行了苏维埃钞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且留下了广为传播的“红军票”故事。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突围的不利条件下,在红军刚刚经历湘江惨败不久,国家银行能在党的群众基础相当薄弱的遵义成功发行苏维埃钞票,实在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图片报道     
红军后代在我省援建“红军小学”4月20日,“红军后代向贵州希望工程援建红军小学捐款仪式”在贵阳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为红军后代代表贺晓明等颁发“贵州希望工程爱心大使”聘书,副省长吴嘉甫讲话。  相似文献   

6.
自红六军团西征1934年9月20日进入贵州,到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4月1日最后离开,贵州成为红军长征期间活动时间最长的省份。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转战,革命足迹遍及61个县,涉及全省9个市(州、地),占全省市(州、地)的100%,占全省88个县(市、区)的70%。如果包括红7军和黔东游击队等其他红军的活动,贵州有67个县区市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贵州又是红军长征期间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  相似文献   

7.
1936牟农历正月十二,红军长途行军来到贵州黔西县城。县城虽不大,却消息灵通。特别是生意人都早已知道,红军所经之处秋毫无犯,买卖公平,所以,红军头天进了城,第二天各家商铺照样开门营业。可是,唯独一家专门经营火柴的商号大门紧闭。  相似文献   

8.
杨理显 《当代贵州》2016,(36):58-61
正贵州是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中活动时间最长、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红军为贵州留下了一大笔红色旅游财富,以黎平会议会址为代表的黎平红色文化遗址群就是其中典型一例。中午放学时,贵州黎平城关一小校门外的红军广场,聚满了前来接孩子  相似文献   

9.
1935年3月,毛泽东指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斩首行动",那就是直扑蒋介石坐镇指挥的贵阳。蒋介石"御驾亲征"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进入贵州。蒋介石对此大感意外,因为在探讨红军前进方向时,他的一位高级幕僚曾经提醒说,红军未必直奔湘西,完全有可能进入贵州,应及早对策以防万一。但对这个建议蒋介石不屑一顾,认为红军绝不会走当年石达开的老路,只有到湘西与贺龙会合才是出路。因此他对红军突然转向入黔又气又喜。气的是,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湘西布下的大口袋算是白费了,还让他在幕僚面前多少有点下不了台;喜的是,红军竟然走上了当年石达开的老路,那就难逃石达开的命运了。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1,(20):48-49
大量的文物和史料显示,红军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 长征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省大量的文物和史料显示,红军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11.
红军在贵州     
正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实现了伟大的转折,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沉重打击了敌人,传播了革命真理,播撒下革命火种。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张闻天在遵义苟坝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决议得到了实际落实。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途中并未攻克锦屏县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383页谈到这样一段史实:"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剑河、镇远、施秉、黄平、余庆、瓮安等县城,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在这段叙述中,存在着一错一漏,特作如下说明。一、红军长征虽...  相似文献   

13.
在错误路线指导和错误的军事指挥下,红军在大搬家式的战略转移中,连续败仗。湘江一役,中央红军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惨败,人数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红军面临向何处去的生死攸关的重大选择。进入贵州,是红军在最最危急的关头,作出的最英明的战略决策。实践证明,没有红军在贵州一系列的战略演变,就不会有后来中国革命的一切。贵州是中国革命的福地、圣地。  相似文献   

14.
欧阳淞 《当代贵州》2016,(41):22-25
正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在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中,贵州有一连串重要的空间节点,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瑰丽神奇的活剧。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基本情况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4年至1936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转战贵州,书写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伟大篇章。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主要经过  相似文献   

15.
10月19日上午,贵州省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发表重要讲话。石宗源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向所有参加过长征以及为长征胜利做出贡献的老红军、老同志、老干部及其革命家属,向当年拥护红军、支援红军,为长征胜利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贵州革命老区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他指出贵州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贵州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红军长征的光辉足迹。尤其是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9):91-91
注解:这是毛泽东作于1935年2月的一首词。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3天,随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两个师,取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大胜利。  相似文献   

17.
阔步新长征     
正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贵州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主题,回顾了贵州百年沧桑巨变,展示了多彩贵州精彩蝶变。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是贵州巨变的力量源泉。当年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特别是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长征精神孕育形成于整个长征过程,而贵州因为在红军长征史中的重要地位,成为长征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红军进入贵州是历史的选择作为国民党在南方的反动统治中最薄弱的区域,贵州很早就成为红军转移的目的地。1930年4月中旬、5月上旬,为避敌重兵"围剿",红七军及红八军(10月合编为红七军)一部分别从广西进入贵州荔波,榕江、从江等县。12月中旬,红七军约7千余人经贵州黎平县水口地域北上中央根据地。由于在湘鄂边和洪湖苏区反"围剿"中失利,红三军于1934年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持久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八路军中的贵州健儿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在广袤的敌后战场上,到处都活跃着贵州健儿的身影……在八路军所属三个师中,115师是以原红一方面军为主编成,120师是以原红二方面军为主编成。在红一、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都进行了扩红工作,补充了大量的兵力。红军长征过贵州、各族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红三军在黔东扩红1300多人,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如果将当年的长征比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那么贵州就是这条飘带最动人的转折.由江西、福建开始,红飘带一路西拂,在贵州,先汇成一个结,而后翩然松开,飘向陕北.在这段最动人的转折里,从黎平到遵义,从遵义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红军一路行来,每一转,局势为之一变;每一折,前景为之一新.这个“最动人”既是动人心魄也是激动人心……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四个多月,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省份,而这段时间也是红军的最低潮时期,在这一阶段红军的经历最为曲折,起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