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为革命而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女性,一个架起国统区与游击区桥梁的省委交通员,一个在敌人眼皮底下搜集军事情报的地下工作者,一个建国后“靠边站”30年而无怨无悔的老人。她的事业灿烂如春花,她的人生静美如秋叶,她,就是我们敬受的苏华大姐  相似文献   

2.
服务快车     
我到一家公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先是埋头苦干,后来跟一位大姐聊得火热。这位大姐人虽热情,但是非太多,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她和公司里的某大姐就像仇人。上班的时候,她常常来找我聊天。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公司里越来越孤立,后来我不得不离开那家公司。你说人与人的距离该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前,苏华大姐从医院打来电话,问起宋梅影生前的事略,当时我只能说个大概。心里很不安。夜阑人静,我细细地追忆着往事。思绪的情丝把我拉回与梅影共同战斗、一道生活的岁月。与君初相识1937年秋,我随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简称"锡流")南下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途经江苏溧阳  相似文献   

4.
我的大姐     
我这里要说的是我的异姓大姐于巧玲,是农六师新湖总场试验站的原任女工主任兼计生干事。她既是我的上级,又是我的良师益友。如今,于大姐因工作需要,调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工作。 于大姐今年四十出头,从小养成了艰苦朴素的良好生活习惯。10年的教学生涯,使她练就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10年的女工、计生工作,练就了她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坚强的意志。 于大姐在家庭生活当中也成功地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父母面前,她是一个好女儿;在公婆面前她是一个好媳妇;在兄弟  相似文献   

5.
大姐     
母亲最讨厌的人是大姐。 大姐长我20岁。她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有一样,就是倔犟。她爱和母亲唱对台戏,母亲让她往东,她偏往西,常常气得母亲抹眼泪。也许是基于这个缘故,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母亲便把20岁的大姐嫁了出去。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原政委田永清将军对本文的推荐语:这不是一篇普通的纪念文章,而是一件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这篇文章的作者也不是我,所以不便署上我的名字。这篇文章的真正作者,是已故全国妇联原书记处书记田秀涓大姐。对于这位大姐,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和事迹了,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她的英名在冀中、  相似文献   

7.
我没有见过唐连璧。只是从她寄给我的一张老照片和她自印的一本书中得知她的过去和近况。这缘于她的大姐唐孟瑜曾是我50年代的战友。  相似文献   

8.
金秋好时节,夕阳格外红。2007年11月7日,天气凉爽,艳阳高照,在省委党校大礼堂二楼会议室举行的中共闽浙赣省委直属英华高商支部成立60周年纪念会暨为苏华大姐百岁华诞的祝寿活动.在一片祥和欢乐并富有时代激情的氛围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初,我应约到福州和永安去辨认羊枣在四十年代永安《民主报》所写的几十篇有历史价值的社论,原以为这次一定可以在福州见到怀丹大姐,与她畅谈今古与彼此对人生的体认。谁知我10月6日到福州,而怀丹大姐却于8月29日悄悄地离开了这曾经经受苦难现在却充满了盛世气象的她无限热爱的人世。一个多月的时光流驶,竟使我们幽明永隔,永远无法交心了!我与怀丹大姐自1946年6月在福州分别后,只于1982年夏天庐山之旅的归途中与她匆匆见面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在新疆建设兵团,六口人中有四人——父亲、哥哥、二姐和我是正式党员。大姐因先天性疾病,一生与党员无缘。母亲也是兵团的人,思想觉悟很高。她一生中只写了一次入党申请书,最终虽然没有加入党组织,但她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名“预备党员”。  相似文献   

11.
西花厅岁月     
邓大姐和周总理的婚姻 我到邓大姐身边的时候,她和周总理已经结婚40年了,但在记忆里,她对和周总理结婚时的住事却还记得一清二楚。周总理去世后,大姐把对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忆,经常同我讲周总理年轻时的住事。那时,我们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随便想起什么就会问什么,每次邓大姐都会很耐心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12.
蔡阿松 《湘潮》2010,(5):22-24
<正>蔡畅是我国杰出的妇女领袖,深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我有幸在她身边工作,直接受到她的教诲和亲切的关怀,对她有铭心刻骨的敬爱感激之情。下面,仅从一个小小的侧面谈谈大姐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冯力强 《奋斗》2003,(11):52-53
今年6月6日晚,北京的冯忆罗大姐来电话,止不住哭声地告诉我,她的母亲薛雯在当天早晨病故了。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一次采访邓颖超秘书、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赵炜同志时,她说:“我跟大姐30多年了,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说邓颖超才思敏捷,这话一点儿不假.  相似文献   

15.
回忆和怀念     
刘英同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姐。近十年来,她应约在《人民日报》、《望》周刊等报刊上,相继发表了不少文章,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回忆她和张闻天同志几十年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历程,得到各方面的好评。现在中共党史出版社结集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姐回忆文章提及的许多事情是我和他们共同经历的,自然地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和对闻天同志的怀念。我认识刘英同志,是在她结束留苏生活回到中央苏区以后。同张闻天同志认识,则早在1927年底我到莫斯科学习时。他曾在重庆从事新文化运动,得到我四哥杨公的支持和帮助,还在我家里…  相似文献   

16.
1992年7月上旬,邓颖超的病情一天 天加重,不时处于半昏迷状态。一天清晨, 人们尚未从睡梦中醒来,北京医院一片宁 静。可是在她的病房里,守护人员却突然听 到她喃喃地自语:“我回光山来了,我回光山 来了……”这是邓颖超大姐长期埋藏于心 底的一片浓浓的桑梓情怀! 邓颖超说:我父亲是河南光 山人,所以我也是河南光山人。 邓颖超出生于广西南宁,但祖籍却是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少数民族亲戚叫阿木尔,她是蒙古族,是四师七十四团六连养殖区的职工,"民族团结一家亲"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老家在陕西,我是汉族人,2015年因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程",我从北京来到了七十四团工作。第一次见到我的蒙古族大姐阿木尔,我向她解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并说明了将要和她家结为亲戚,她很高兴,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赞口不绝。她的丈夫也  相似文献   

18.
在成都黎明前的地下工作洪德铭一、离沪来蓉前,钱瑛大姐的谆谆嘱咐1948年1月上旬,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钱瑛大姐(主管组织工作和青年工作,分管川、滇、湘、黔和武汉市地下党组织)提着沉甸甸的手提包来到我的住处。她说组织上(上海局)已决定调我到成都任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9.
<正>房山区人力社保局机关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民生实事,以暖心、和谐、聚力、创优为主题,突出人社服务温度,打造“暖心人社”党建品牌,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群众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企业、群众办好事实事。“今天,有一位来办理退休业务的大姐跟我说,上个月,我们工作人员不仅帮她解决了社保问题,还帮她儿子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大姐说:‘你们真是帮到我心坎上啦!’这话让我心里一暖。”  相似文献   

20.
近日,按照我们的预约,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旅游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郭冰大姐专程来到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郭冰大姐今年83岁,两鬓斑白,戴着黑边眼镜,衣着朴素整洁,操着上海口音,举止文质彬彬,显得很有生气。她开门见山地对我们说:“我走上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