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治"思想是孔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却不是孔子政治学说的全部内容.孔子在强调道德教化重要性的同时,还明确提出过"富民"、"宽猛相济"和"足兵"等主张.这些主张与"德治"思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深入分析孔子的经济观、刑罚观、军事观与其"德治"思想的关系,对于全面把握孔子的思想体系和准确理解"德治"学说的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古代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美学家。他提出了尚用崇实的文艺美学观,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兴观群怨的审美要求;质文并茂的审美主张;思无邪的审美标准;温柔敦厚的审美理想;尽善尽美的审美准则。孔子的尚用崇实的主张,对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由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的 法和道德都是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也不例外,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体观,二者就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一方面,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内容上相互吸收,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立法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来源,主要的价值目标和评判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主要标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的集中概括,正  相似文献   

4.
伦理道德是孔子创建的儒学这条长河里的主流 ,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价值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是孔子道德标准 ,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孔子关于伦理道德的论述 ,发扬儒学中伦理道德观之精华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提高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品德修养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并沿续着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精神”的主要内容。推己及人。孔子指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已成为后世古人道德伦理的最低起点。中国人做事自古就反对以自我为中心,只从自己出发。而主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威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越社会化权威越重要;权威与义务是统一的;讲权威要着眼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特征是客观性、阶级性、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统治、经济管理和文化引领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当代意义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权威,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后,列宁主张改变党的名称,主张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修改党的纲领,要求党纲反映商品生产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内容。他还主张围绕党的路线和党的工作重心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必须认清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容,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党的政治路线建设。这些概括对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家。长期以米,我国哲学界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就是认为孔子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椎的。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集中地表现在“天道观”上。凡是主张“天”是活灵活现的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它主宰着自然万物的存在和发展,就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凡是否定上帝和鬼神的存在,主张“天道自然”的,就构成了唯物主义阵营。因此,我们要把握孔子哲学体系的性质,就必须剖析一下孔子的“天道观”。根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天道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政德观的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政德功能方面,认识到政德建设事关执政党地位的稳定、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在政德建设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政德建设目标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政德建设路径方面,做到德法并重、务实求真。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义利关系上 ,提倡“义利统一”、“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这既是一种道德要求 ,也是一种治国原则 ,对于协调公与私、道德与物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重新审视孔子的义利观 ,对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被正式确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起,已历经了五代领导集体的守正与创新。从认识论上看,以人民主体和人民主权为核心的人民立场观实现了从革命中判断敌友到改革中厘清主力的跨越;从方法论上看,以群众标准和群众工作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观产生了从显著标志到价值追求的升华。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工作导向下,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目标持续融合和相互渗透,从人民立场、人民主体、人民标准和人民至上四个主要方面对内容和价值进行了时代化反哺,形成了群众路线的最新成果,彰显了立足长期执政、贯彻问题意识和克服本领恐慌的重大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吸取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出生在齐鲁大地上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虽然中国社会经历了数千年风雨沧桑,但孔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长盛不衷,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日益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孔子思想以《论语》为主要典籍,内容言简、辞达、意赅,无论是在哲理思想还是文学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孔子思想特别《论语》中的经典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一生,奔走于列国之间,其目的是为了从政,求仕。但在孔子漫长的一生中,实际从政的时间只有四年多,这实在太短暂了。至于政绩,史籍上的记载又十分简略。因此,关于孔子的领导才能、领导艺术,我们无从了解。然而,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行程中,多半是和各国的诸侯打交道。孔子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后来也都走上了政治舞台。这些人曾一再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几乎是有问必答。因此,关于孔子的领导思想在其《论语》一书中,留下了很丰富的内容,值得我们加以探讨。本文试就愚见所及,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在目睹人民痛苦,而统治者又昏庸无道、统治无术后,提出了以"道"为中心的领导观。老子主张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作为理想的统治者应潜心磨炼,时刻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达到"微妙玄通"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实现无为而治。学习老子的领导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16.
在《论语》中,包含了孔子丰富的言语道德思想。孔子不仅注意到了言语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且把它提高到了治国安邦的道德高度,提出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著名论断。而“吉德”、“言礼”、“言仁”、“言忠”、“言信”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孔子言语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言德”是总纲,“言礼”、“言仁”、“言忠”、“言信”是言语行为的道德准则,是“言德”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曾以广大青年为主要对象发表了诸如《敬告青年》、《新青年》在内的一系列论文、随感录,体现了他的青年观。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学者对陈独秀的研究成果,综合研究陈独秀的青年观的理论内容和主张,对青年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一样重视对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但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不同,亚里士多德主张“有教有类”,即主张教育主要针对城邦自由人中的少年儿童.为了有更好地音乐教育,他强调优生优育,明确教育要根据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阶段性进行.少年儿童既要学习实用性知识,也要学习非实用性知识——音乐.音乐对于青少年而言,不仅起到娱乐放松的作用,还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担负着培育城邦中有德性的准公民——少年儿童的重要使命,而准公民则是城邦政制走向善的重要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论述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蔡元培先生的文化建设主张.其文化建设主张表现在他对这些文化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领导、亲手筹划和躬行践履当中.文章从10个方面介绍了蔡先生文化建设的主要观点.这些文化建设的积极主张,在指导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文化科学教育建设和改革的活动中,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对20世纪后半叶和21世纪的文化建设也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孔子民本经济思想溯源于三代,特别是西周以来传统德治思想与宗法制度的长期影响,是孔子仁学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展开。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居敬行简”的治民观、“敛从其薄”的税赋观、“宁俭毋奢”的节俭观、“取物有节”的生态观、“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待贾而沽”的货殖观等,基本要义是惠民、富民。孔子民本经济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源远流长的“以民为本”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