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消费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消费的制约。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如果消费需求上不去,投资也难以发挥效益。因此,转变大众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环境,引导城乡居民合理消费,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消费是生产的先导、起点,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约束力 传统观点认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是起点,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的主导作用,因而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也有反作用,它反过来也影响生产,延缓或促进生产的发展。我认为这一观点只适用于短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对比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商品市场短缺现象基本消失,开始形成了买方市场,需求不足越来越成为约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消费需求的扩张,在相应程度上决定着市场容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人们利用某种物品的使用价值或某种劳务来满足需要的活动。它作为社会性人再生产自身的一种方式,不过是人的需要的一种主观的选择形态和特定的满足方式;作为一种真正的“生产消费”不仅指社会产品和社会财富的生产,也包含人自身的生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个人生产出一个对象,因而消费了它而再回到自身上,然而它是作为生产的个人”。“人从出现在地球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一样”。人们的消费活动通常是由消费需求引起和决定的。所谓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 ,中小企业仍然有发展优势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 ,有赖于总量的持续增长 ,更有赖于结构的优化调整。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决定结构调整的根本性因素是 :(1)中国短缺经济让位于传统产业普遍供过于求的相对过剩经济 ,卖方市场已被买方市场代替 ,市场消费需求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所在 ,必须适应发展阶段上的市场需求增长的特点和热点 ,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换 ;(2)中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并即将进入WTO ,必须抓住机遇在“有进有退”的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 ,…  相似文献   

5.
程东杰  谭顺 《工会论坛》2010,16(5):57-58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由于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缺位,个体消费需求分散、互扰、不稳定,缺少社会整体理性约束,从而误导经济发展目标,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有三个构成要素: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构建要素齐全、内在逻辑统一的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理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是社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既在就业或行将就业的劳动者,因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关系中的利益主体成员。现在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人,不论他们的素质如何,国家的未来都是属于他们的。但是,他们的利益观念和行为不仅决定于经济发展的状态,而且也决定未来经济长期发展的质量、效率、以及速度和水平。因此,有必要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来考察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青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现代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一观念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又急切需要经济发展的国家,处理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尽管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有了显著提高,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所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黄学玖一、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部人类社会史,也就是一部生产力发展史,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也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在生产力的要素中,科学技术又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稳住农村这个大头 ,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决定》把农村的稳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对指导我们的工作 ,具有重大意义。当前 ,农村大局是稳定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影响着农村的稳定 ,这些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增收缓慢是导致农村不稳定的经济根源。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同步 ;二是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因而消费社会理论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是,消费社会条件下对于消费作用的突出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生产的基础性地位,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是共同发展的。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现象,我国应该采取可持续消费的态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11.
“碳道德”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新道德规范,是当代科技哲学对传统工业文明得失的反思。“碳道德”协调着低碳经济生产力各要素间的关系,决定劳动者的价值取向并作为人的核心素质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只有那些符合生产力性质,进入现实生产领域并且与社会资本耦合的“碳道德”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充分发挥“碳道德”的生产力作用,强化劳动者的“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2.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改良消费习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其消费意愿,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需求是其运行机理;而构建“城镇化”国内需求创造机制、“同步化”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三心化”的消费环境优化机制和“多样化”的有效供给机制是其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商品,“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消费刚性增长,供需基本平衡,市场总体稳定。从长远看,由于粮食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而水土资源紧张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偏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消费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相一致,契合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度,消费增长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并对经济增长起拉动和抑制作用;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品的总供给能力。当前需要构建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引导机制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省消费存在问题原因和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目前,全国经济发展已由供给约束主导变为需求约束主导。对于我省来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目前仍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对我省消费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措施扩大消费,对于促进我省在“十一五”期间、未来更长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要义之一就是今后几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由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由当前我国的投资、出口和消费的不协调状况决定的。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必须千方百计增强消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与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圈,都存在着青年人“躺平”现象,背后有相似的原因,更有国情不同造成的迥然相异的缘由。“躺平”对社会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妨碍,对青年人劳动积极性与奋斗精神的瓦解。“躺平”既是由个人意志作出的决定,也是在大环境构成因素的束缚下群体行为的自然发展。中国两国处于不同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对邻国同类现象的研究,具有前瞻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挑战。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指明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出路。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一种通行的说法,把未来新经济形态称为“知识经济”。其实这是不准确的。经济形态应以产业结构来区分、以主导产业来命名。知识只有应用于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知识只有产业化,才能在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知识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根本基础和决定力量。未来经济形态应该称为“知业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消费日益取代生产而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标志着西方社会由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消费相比,消费社会的特征表现为消费的民主化、消费的符号化、消费的异化,由此导致大量生产和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代价。这是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理念完全相违背的。要从根本上使消费社会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所产生的环境代价得到有效治理,就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树立生态价值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加强全球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