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 ,但其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也存在着几个问题。诸如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的概括和称谓不甚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很可能带来滞胀。  相似文献   

2.
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而政府原有的宏观调控目标和宏观政策也随经济形势的转变而作相应的调整,使侧重点从控制经济增长、稳定物价转到控制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来,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货币政策、合理的收入政策和积极的消费引导政策,以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凯恩斯经济学开以需求管理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之先河 ,针对资本主义大危机 ,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假设前提 ,创立了“需求决定供给”的“凯恩斯定律” ,提出以国家直接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主张 ,得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奉行 ,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并使其理论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发展为“逆经济风向行事”的斟酌使用的功能财政政策。我国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 ,具有短期政策长期化的特征 ,是一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范例。目前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不到时候 ,今后要注意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挤出效应”和财政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短期效应来说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见效最快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这两大政策手段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促进发展和维持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1997年开始我国的经济运行总需求出现明显的有效需求不足 ,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连续多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并于1999年11月开始恢复征收利息税 ,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额控制 ,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两次降低准备金率。由于转型时期的特殊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的原因 ,只靠货币政策效果是有限的。所以我国政府同时又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配合货币政策及其他宏观调控手段来扩大社会总需…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借鉴其实施这两种政策的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我国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长期和战略的角度看 ,应坚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从短期来看 ,应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能优化资源配置 ,又可能强化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扭曲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四、把需求管理政策与人力政策相配合方能有效治理我国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需求不足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张。我国政府运用其理论和政策坚持扩大内需方针、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它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但随之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失业严重,通货紧缩,积累性财政赤字、国债等,却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步淡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开始唱主角,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外需,变需求管理为供给管理,使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并不断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7.
一、对政府“扩大内需”政策及措施的效果评价1998年下半年以来 ,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启动内需 ,论者认为 ,总的看来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约拉动经济增长1 5个百分点 ,对基本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同时必须看到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正逐渐减弱 ,社会投资需求难有大的起色 ,消费需求仍然不旺。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 ,将影响今后经济的发展。为何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渐趋减弱?该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8.
“弱财政”即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弱化在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充分显现。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提升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尤为关键。本文从规范政府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和完善我国税制、加强税收征管、硬化政府财政预算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有从根本上强化我国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改变“弱财政”现状 ,才能使财政政策对当前经济发挥更大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启动经济”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家分阶段采取了以降息为主的货币政策、以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以第七次降息的货币政策为序幕拉开的紧随其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围绕货币政策效力及与之相关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阐释了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货紧缩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长期性问题。通货紧缩是一种内在的长期性趋势,是供求矛盾和体制矛盾长期累积的综合体现。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以反通缩为主要目标,实现两个重点:一是把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和积极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结合起来,以遏制目前的通货紧缩;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以求“治本”。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以制度创新为特点的改革攻坚阶段。 10年来 ,货币政策在实现政府对国民经济调控管理方面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先是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我国政府通过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软着陆”。后又为克服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方面负面影响导致的市场疲软和通货紧缩 ,我国政府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 ,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 ,成功地保持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今天 ,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过去两年来双政策原有基调相比,明年财政货币“积极稳健”基调中透露出哪些新意?传递出哪些信号?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相似文献   

13.
“十五”第一年开局良好 ,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仍需坚持。但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势头和政策长期化的危险倾向 ,应当适时把政策的重点转向化解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15日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发表《新加坡宣言》:继续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直到持久的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于对政府巨额财政赤字难以为继和通货膨胀的担心,各国普遍认为在经济复苏后应适时做出政策调整。G20各国财长同意,“有必要在经济实现稳固复苏后,撤销特殊的财政、货币和金融部门支持措施,但退出过程必须透明、  相似文献   

15.
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政策重在调节总量 ,以间接调节为主 ;财政政策重在调节结构 ,以直接调节为主。财政政策时滞短而实效性强 ,货币政策时滞长但比较灵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经历了多次调整 ,但从政策实践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为此 ,笔者提出应从深层次和高水平上加强二者之间的配合 ,改变调控中主要依赖货币政策而弱化财政政策的做法 ,进一步深化分税制改革 ,实现以直接的行政调控为主转变为间接的经济调控为主 ,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央银行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导向后,货币政策逐渐显露出来。但在我国货币政策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其效果受到一定抑制。本文就央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进行了一些本质分析,并对协调二者关系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国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已由微而著 ,政府举债能够作用于社会总需求而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发生影响 ,国债已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强结合点 ,同时 ,也要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独立组成部分 ,我们应做好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冲击,中央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做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战略方针,这已成为当前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正确解读"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方略,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迅速采取了强有力的救市措施,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避免经济大幅下滑。但是,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救市政策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是经济复苏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在后危机时期,特别是2012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在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时必须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较高经济增长伴随着价格水平偏低和失业率升高,经济运行出现复杂局面。中央政府几年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由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劳动力供大于求,价格走低和失业升高还难以改变,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短期内还难以“淡出”,她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